【金蝶云】以“大会计”理念 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

2023年02月28日 11137次浏览
习近平主席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数字化浪潮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对标世界一流的企业管理,更需要与之匹配的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以“大会计”理念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是将传统会计工作融入到数字经济浪潮的重要路径,是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与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重要抓手。

下面我们将转载《国资报告》金蝶专刊《以“大会计”理念 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一文,深度解密“大会计”赋能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打造数字中国。2021年11月,财政部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动会计职能实现拓展升级”的总体目标和“切实加快会计审计数字化转型步伐”的主要任务。2021年12月,财政部印发《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简称《信息化规划》),提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2022年3月,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主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推动财务管理从信息化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上述政策文件可以看出,无论是会计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还是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数字化转型是未来中央企业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会计工作的内容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核账、查账等,逐步延伸到价值管理、资本运营、风险控制、决策支持等多个方面,会计管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拓展。我国著名会计学者杨纪琬先生和阎达五先生在1980年提出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体现出对于会计未来发展的预见性。“会计管理活动论”表现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相当大的活力。基于会计管理活动论思想,杨纪琬先生提出的“大会计”观将会计、财务、审计等融为一体。因此,《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大财务”观与“大会计”观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都是将会计与财务紧密结合助推财务工作转型升级。我们认为,在《会计法》的引领、规范和约束下,“大会计”理念是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理论和核心路径。

1

会计管理活动论与“大会计”观

本质是决定事物基本特征、发展目标和运行规律的基础,对本质的认知是确定系统目标、功能、结构特征和方法的前提。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提到会计是人类为实现社会经济控制所进行的一项基本活动,会计管理是人们对生产的“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二者辩证统一。会计管理活动论是对马克思会计本质认识的继承和发扬,其内涵体现在:第一,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基本职能是对价值运动的反映(观念总结)和监督(过程控制)。第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既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关系,又同生产关系的变革紧密联系,会计本身既有 “技术性”也有“社会性”。第三,会计是按预定目标管理控制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第四,从产生的根源分析,管理活动论是基于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产生的,认为会计不是一个单向提供信息的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具有动态平衡和耗散效应的闭环控制系统。第五,会计本身就是管理活动的一种,按照亨利·法约尔的观点,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要素,会计活动不是孤立于上述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而是基于价值视角对上述活动的参与。

杨纪琬先生的“大会计”观体现在:第一会计概念范畴具有广泛性,会计这个概念产生之后的三千多年历史中,有两千多年人们是把它作为会计、统计、计划、审计、财务、分析的总称来理解的。第二会计具有服务于宏观经济活动的职能,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分析,会计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果通过会计信息得以披露、反映和监督,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意图,通过会计政策的执行得以贯彻和执行,借助于微观会计管理活动的调控促进合理有序的经济运行秩序,为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保障。第三会计应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是会计人参与社会再生产活动的管理活动,其本质不是机械的信息加工和系统应用,会计管理活动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杨纪琬先生的“大会计”观是会计管理活动论核心思想的扩展,它为会计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宽阔的视野,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核算、统计、计划、财务、分析、审计等活动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在一些系统中,已经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审计的集成,会计工作的内容变得更加广泛。企业及相关利益者、政府监管部门、银行、税务等部门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连接和整合,通过微观会计活动可以更为直接地反映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容易获得微观会计活动的支持,从而推动连接业务、财务、宏观经济的大会计系统的形成。同时,会计系统更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机智能协同是智能化应用的重要特征。未来会计系统将成为大会计观的实现载体。

2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三次浪潮

信息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先后经历了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两个阶段,并正在向数智化阶段迈进。

(一)第一次浪潮:会计电算化

20 世纪70年代末,长春一汽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引入信息技术和实施的试点工作,拉开了我国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序幕。在1981年召开的 “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研讨会”上,将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正式命名为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迎来了第一次浪潮。会计电算化以PC机、局域网等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为特征,实现了会计软件对人工算账、记账、报账过程的取代,大幅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会计电算化研究关注于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直接应用,包括早期的软件算法、开发模型、数据存储结构、系统安全等。会计电算化的目标是替代人工,实现核算效率提升。处理对象是会计信息,主要完成从会计凭证到各类账簿和报表的生成。

(二)第二次浪潮:会计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的兴起造就了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也步入了以业财融合为特征的会计信息化阶段,IT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迎来的第二次浪潮。会计信息化以“互联网”应用为特征,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一体化包括三层应用:第一是数据一体化,业务流程产生的数据可以推送给会计流程,实现业务数据驱动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数据一次采集,业财共享;第二是流程一体化,即业务处理过程和会计业务流程相互衔接和融合,在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嵌入会计处理过程,提高了会计业务处理的时效性;第三是控制一体化,在会计信息加工的同时,会计监督和控制职能实现了向业务流程的嵌入,控制流程和业务流程相互融合,体现为规则前置、实时控制和动态反馈。

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业财融合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处理对象从会计信息拓展到业务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抽象出支持组织决策的相关知识,包括方案、规则、计划、控制策略、运行规律等。

(三)第三次浪潮:会计数智化

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也迎来了第三次浪潮。会计数智化是以大数据为技术基础、人工智能在会计中的应用为主要特征。会计数智化的目标不仅要满足决策支持,而且实现组织和社会的资源的优化配置。处理对象也从数据、信息、知识延伸到微观与宏观价值运动。会计数智化对会计的影响,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和应用范围扩展,而是能够带来模式创新和方法上的突破,实现在数字化环境下的会计系统重构。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三次浪潮,再一次印证了杨纪琬先生在1999年的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

“大会计”理念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

的相关建议

(一)以“大会计”观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

财政部发布的《规划纲要》《信息化规划》与国资委发布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国家会计工作和企业财务工作两个视角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要求。“大会计”理念将宏观经济治理和企业微观治理有机贯通,有助于中央企业将自身置于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框架中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推动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财科院与金蝶联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0% 的样本企业都同意会计管理活动论和大会计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普遍认为财务数字化转型本质就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基于会计管理活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财务价值并实现企业战略的过程。《指导意见》提出的重点强化五项职能和持续完善五大体系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人才建设等内容,完全符合“大会计”的理念思想。

(二)财务数字化转型应支撑企业战略并实现价值创造

企业战略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管理会计基本指引》都将目标明确为推动企业实现发展战略。2022 年财科院与金蝶联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 70%的样本企业同意财务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参与决策,成果是管理转型。但是我们也看到如何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支撑企业战略仍然是大部分企业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财务数字化建设只是实现传统会计电算化信息化的基本功能,很难达到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从企业实地调研访谈来看,财务部门对于如何通过数字化转型对接企业发展战略仍存疑虑,需要进一步推动财务部门提高站位,以战略眼光思考部署财务数字化转型工作。在价值创造方面,2022年财科院与金蝶联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60%的样本企业认为数字化转型推动财务组织正在根据价值循环、业务板块进行重构。大部分企业认为核算、发票、纳税、审核等智能都将由数字化技术承接,财务职能正在向战略管理、绩效评价、风险内控、投融资、数据分析等岗位拓展。在财务组织、人员、职能在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数字化正在成为传统会计基础设施,价值创造成为财务组织、人员和职能转型的重要方向。

(三)财务数字化转型要把握好数据和资金两类要素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强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会计数据作为重要数据要素,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充分发挥财务作为天然数据中心的优势。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归口管理部门,所有经济活动数据(包括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都会汇聚到财务部门。财务数字化转型发挥财务数据价值空间将是巨大的,也是未来发展重要趋势和方向。2022年财科院与金蝶联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0%的样本企业通过财务数字化转型汇聚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活动数据,超过40%的样本企业采集到上下游伙伴的供产销数据,接近70%的企业集中银行账户和资金收支数据。财务数字化转型正在打造企业天然数据中心,并支撑各类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另一方面,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将资金管理作为促进财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重构内部资金等金融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资金的集约、高效、安全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与组织变革,不断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财务数字化转型要着眼于对内和对外两个拓展

《规划纲要》提出会计职能由传统会计核算向两个方向拓展——对内向风险管理、绩效管理、责任管理职能拓展、对外向政策制定、政府监管、资源配置职能拓展。企业财务管理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夯实应用管理会计的数据基础,推动单位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活动,探索在数字经济和新技术赋能单位管理会计的可行性,加强绩效管理,增强价值创造能力。同时完善新技术影响下的内部控制信息化配套建设,推动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推动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可持续报告编报工作,提升单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社会责任管理,同时为可持续视角下的企业估值提供支撑,促进资源合理配置。2022年财科院与金蝶联合调查问卷显示,超过40%的样本企业甚至愿意将财务数据提供给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因此,未来财务数字化转型将助力企业财务人员、岗位、职能、组织全面拓展升级。

2022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大会计”理念推动财务数字化转型是将传统会计工作融入到数字经济浪潮的重要路径,推动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与国家经济数字化转型同频共振,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