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
    为什么说招到合适的人比融到钱更加重要? 本文编译自sierramaya360.vc,作者Amish Shah。   我在猎头行业工作了20多年,一直在帮助创业公司招聘优秀的人才。我服务过的客户既有VC投资的初创企业,也有即将IPO的公司。我和200多个VC合作过,也见过300多个客户失败的案例;我见证了一些创业者把简单的idea做成了数十亿美元的大企业,也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什么。在这期间,我学到了十分重要的一点:融资非常关键,但是优秀的团队才是无价之宝。   金钱买不来快乐,也买不来公司文化 你有没有做过义务的劳动?反正我是做过,而且现在时常还会做。有时候我们会出于对某事的热情或者为帮家人朋友的忙而免费做一些工作。在创业公司中,大家的收入相对于工作量来说是很低的,但人们也心甘情愿,因为他们想要解决一个难题,为世界带来改变。   我见过很多人放弃现有工作跳槽去一些工资或股权更低的地方工作,因为他们认为那里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更适合他。金钱不能收买人心,也买不来快乐和企业文化。如果你能付得起高工资对于吸引人才肯定是有帮助的,但是说到底人们也不会为了更多的钱而在一家差劲的公司委曲求全。   核心员工离职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公司高管离职会给你带来多大损失?早期创业公司失去销售负责人会带来多大伤害?在产品发布前夕开发或工程主管出走的代价是多大?如果这些人恰好是去了竞争对手那里工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情况我都遇见过。核心员工的离职会大大挫伤公司员工的士气,影响公司的业务,让投资人、董事会感到不安。除非领导人能及时稳住阵脚,否则员工们就会开始担忧自己的未来,导致公司走上下坡路。   人才和团队是无价之宝,失去他们必将带来沉痛的打击。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该怎么办?你觉得你的公司能承受多大的损失。   看重应聘者的态度 一家公司可以依靠增加收入存活,也可以通过员工减薪或出让股权融资维持运营。但是如果团队里的人出了问题可能就难以为继了。招来不合适的人可能会拖慢开发或销售进度,造成一些金钱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招聘时一定要寻找能够带领团队上进,推动公司发展并能在公司的艰难时刻帮助公司走出泥潭的人。   有些人为了公司的发展会主动减薪,在收到诱人的offer时也依然会坚守。创业公司需要找到这样的人。应该看重应聘者的态度,寻找与公司文化更契合的人才,因为只有他们在公司遇到困难时才会坚定地站在你身边。   吸引顶尖人才的是优秀的同事,而不是金钱 优秀的人才喜欢和同样优秀的人一道工作。招聘优秀人才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应聘者知道他将与优秀的人共事。我见过一些创业公司在招聘时喜欢标榜自己获得了顶尖VC的投资,或者强调董事会有多少行业大佬,公司有多么牛X的CTO和CEO。但人们真正想要的是与志同道合的人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一起去改变这个世界。工资高当然是好事,但是真正吸引顶尖人才的还是优秀的同事,而不是金钱。   融资对于招聘和业务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创业者应该把招到优秀的人才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没有他们,公司是不可能做大的。你永远无法衡量一个充满热情的、与你秉持同样理想的人会为你的公司创造多么巨大的价值。   扫一扫,关注“HRTechChina",聆听人力资源科技的声音!  
    招聘
    2015年04月13日
  • 招聘
    【奶兄微点评】从百度迁徙看招聘与就业 这个文章奶兄给大家交流分享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从百度迁徙看招聘与就业。   每年过年的春运就是一次人口大迁徙,人口流动的背后意味着各地劳动力的输入与输出(当然这当中还包括旅游、探亲访友、出差等情况,这里谈的是大的趋势,请勿较真),从百度迁徙的实时动态图来看,目前国内劳动力输入的十大城市是北京12.77%、上海10.73%、深圳5.63%、广州3.94%、东莞3.44%、重庆3.42%、天津3.20%、南京2.58%、杭州2.44%、成都1.78%,北上深广依然是排名前四的劳动力输入城市,这十个城市占了总迁徙人口的49.93%,也就是说近乎一半的劳动力输入输出发生在这十个城市及周边地区。 当然我们也要考虑这些因素,比如广深东莞等地的很多制造业工人没有多少假期不能回家,所以珠三角的数据略显偏低。   我们先来看看北京的情况,北京迁出的热省前十名是河北39.55%、山东9.68%、河南8.17%、山西4.90%、天津3.96%、辽宁3.94%、安徽3.12%、黑龙江3.01%、内蒙古2.78%、湖北2.75%;   从数据上来看北京的人口输入来源集中在中原地区、东北地区,基本上是长江以北的省份。 看看上海的情况,上海迁出的热省前十名是江苏30.48%、安徽20.60%、浙江12.17%、河南6.55%、江西4.94%、山东4.57%、湖北3.82%、福建2.34%、四川2.14%、湖南2.13%;   从数据上来看上海的人口输入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黄海东海沿海地区、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基本上是以上海为中心辐射扇形区域省份。   再来看看深圳的情况,深圳迁出的热市前十名是玉林、吉安、邵阳、黄冈、重庆、荆州、襄阳、南阳、孝感、达州,分布在广西、江西、湖南、湖北、重庆、河南、四川等省市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以南地区。   广州迁出的热市前十名是衡阳、赣州、贵港、重庆、荆州、黄冈、南充、武汉、驻马店、襄阳,基本和深圳相同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长江以南地区。   估计你看到这里会问奶兄,你这是扯得啥东西,在给我们温习地理知识是吧。各位不着急,奶兄看到今年的百度迁徙数据,第一反应就是劳动力的流动情况。从上面几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地域性是一个影响招聘与就业非常大的因素,我们不管是做HR的还是做招聘第三方的都需要考虑地域性与籍贯这个因素。HR角度,不管是社招还是校招,从长远来看员工的稳定性,要考虑地域与籍贯这个条件要素。   下面是几点观察百度迁徙数据的小结:   1、东北地区、中原地区、北京周边地区的人更加偏好在北京周边就业生活;   2、长三角及环黄海东海扇形地区的人更加偏好在长三角周边就业生活;   3、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中上游中下游地区的人更加偏好在广深及珠三角地区就业生活;   4、富士康对当地劳动力输出影响很大,从数据当中可以看出,劳动力大省四川和河南的输出人数不再是热点,富士康在成都郫县和河南郑州开设了新工厂,人数超过35万,还不包括富士康的下游供应链的厂家。   另外奶兄也关注过针对地域性与籍贯做的一些招聘与就业活动,比如楚才回家计划,“楚才回家”计划是由武汉政府发起、猎聘网携手科锐国际联合承办,为有意回归武汉谋求职业发展的精英搭建求职渠道,目前已经举行了两期。另外类似成都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也经常组织所在区域的企业到北上广深等地来抢人才。 这类招聘就业活动就是充分利用求职者的地域与籍贯情节来开展的,估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类似的项目出来,很多知名企业内迁与到内地开子公司分公司,高铁越来越快一小时生活圈两小时生活圈逐渐形成,内地很多二线城市工作与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北上广深房价与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不再是白领蓝领们的首选。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招聘
    2015年02月25日
  • 招聘
    【奶兄微点评】为什么招聘不好做 作者:奶兄 【前言】首先声明本文的内容可能会引起你们的不悦,请慎重点开阅读;请不要怀疑你们的打开方式有问题,因为是奶兄在大力吐槽;如果实在觉得奶兄的观点与你大为不同,欢迎使用滴滴打人找38号“金牌打手”来约架。   前言开个玩笑,直接进入正题;为什么招聘不好做,我相信各位已经看过非常多的软文硬广;奶兄也凑个热闹来和大家掰一掰招聘为什么不好做。   企业角度   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有很多制约企业招聘的客观因素,比如企业规模、行业地位、行业口碑、地理位置、薪资给付能力、企业文化等等;这些咱们不谈,谈点不一样的东西。   1、傲慢 很多企业的傲慢是能够感受的到的,对于人才的不尊重是随时随地可以体现出来的;有时候写在前台接待的脸上,有时候是招聘人员的高高在上,有时候是面试官的百般刁难和轻视,有时候是老板的随意应付与敷衍了事等等。再个大家可以去自检下企业的等待区与面试场地是否足够让求职者有良好的面试体验。   大家看香港电视剧应该知道他们招人是叫请人,这个请字就体现出无比的尊重。   2、开放 现在大家都在讲互联网精神,互联网精神是什么?招聘如果讲互联网精神一定是要开放共享的,随时随地保证你的招聘官、面试人员、候选人、面试沟通与反馈在线。   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大家可以做个自我评估,做为招聘官,你是否能使用QQ、网页微信、微信等沟通工具?你是否能够上微博、SNS社交平台、LinkedIn等网站?你的网络权限是否受到限制,需要时必须走流程申请开通?   我甚至听过更加奇葩的案例就是招聘人员连招聘网站都不能上,奶兄也亲身经历过这样子的事情。奶兄觉得一个招聘人士应该是百事通,要了解所在行业与企业战略、要了解公司发展目标与部门业务、要了解岗位需求与部门潜在需求、要了解求职者求职动机与意向等,你了解才有谈资和底气与求职者面对面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个简历搬运工、电话约见工、面试机器、内部流程跟催工。     3、扯皮 招聘是最容易出成绩的,也是最容易挨枪的。企业内部很多问题最终都会推到招聘这个出口,项目紧张没人干活是你招聘不努力的问题,项目留不住人才是你招聘看走眼的问题,项目进度完不成也是你招聘的人层次与水平太低的问题。反正最后都是招聘的问题,招聘官是最容易挨枪和背黑锅的,写到这,我相信很多招聘官都有共鸣,说多都是泪。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相信应该没有哪几个部门取得了突出贡献与业绩之后来感谢招聘官,感谢你们为我们招聘到这么好的人才,进而取得好业绩?   4、周期 凡事都有客观规律可循,招聘也是一样是有周期和流程的,招聘需求分析、招聘渠道开发与选择、招聘信息发布与传递、简历搜索与甄选、电话约见、面试复试与测评、录用决策、薪资谈判、录用审批、发放offer、入职报到、试用转正、任职管理,每一类的岗位都有它特定的招聘周期。看两个图,下面的两个图分别是国内外某些岗位的招聘周期(至于招聘周期的定义奶兄有空再写文章细说)。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企业有类似的对话。   部门负责人:我今天提了几个需求,明天xx工程师必须给我到位(这周人必须给我到位)!   招聘官:…… ……   遇到类似的情况奶兄也无力吐槽,遇到好说话的部门负责人你就自求多福吧,还可以讲讲道理,分析下招聘的问题与困难以及应对办法;遇到不好说话的部门负责人你就准备打包滚蛋吧。   5、浮躁 如果你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司有非常漫长的培养体系和周期,你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在你今后的职场生涯当中再也没有类似的培养与耐心了。   很多企业只想多快好省的挖人,挖牛人,挖能立马有结果的牛人;很多企业也没有自己的长期培养体系,更谈不上在培训这块的投入。   尼玛说到这,说多了都是泪,社招和校招的薪资给付被越炒越高,候选人和大学生的薪资期望值越来越高。   6、价值 做招聘这么多年,我的价值到底在哪?时刻会扪心自问这个问题,是一串串的数据,今年招聘了多少工程师多少主管多少经理,本科多少硕士多少?还是这些人在企业当中真正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价值?   同样反之企业给予招聘官的价值体现呢?我相信很多招聘专员、招聘主管、招聘经理的薪资都不高,让一个拿着5000块的人经常去招聘面试2万月薪的人,时间久了,心态肯定失衡;我们来算算目前有几家公司是对于招聘官有类似内部猎头的激励措施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公司的人才获取基本都是招聘官通过主动搜索或者自己的渠道资源来的,有时候真心想不通有些企业宁可支付昂贵的猎头费却不愿意给予招聘团队奖金(这话没有打击猎头的意思)。   另外想吐槽的就是内部推荐,市场的行规内部推荐奖金是该职位猎头费的10%左右,大家自检下自己的企业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推荐优秀的人才来企业,要么给的激励不高,要么是你的企业文化不好,谁会把好哥们推荐到火坑呢?     二、招聘官角度   每家公司对于招聘官的要求和选拔、考核标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貌似现在会出现很多招聘经理、招聘主管的职位,但是实际上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少之甚少。所以问题来了,做为招聘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自身还存在哪些不足呢,我们可以在哪些方向去补强自我呢。   做了招聘这么多年真心觉得招聘这活不是人人都能做得了的,对内对外的关系管理、对行业和业务的熟知、对招聘第三方渠道和工具的熟知与运用、时间和精力分配管理、候选人关系管理、公司卖点营销与雇主品牌推广等等;招聘官是企业的窗口,求职者一定能从招聘官的一言一行感受到背后的文化与体验,从而影响求职者的决策。另外每个人的认知领域一定是有局限性的,招聘官还应该有开放共享交流的心态,时刻去总结自己的心得,与外界的圈子分享交流。   另外说到对于招聘第三方渠道和工具的熟知和运用,奶兄出个自测题。   你熟知的传统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中高端及低端岗位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悬赏模式的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内推模式的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企业猎头交易平台有哪些? 你熟知的众包模式(人人猎头模式)的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现场招聘服务机构(低端以及中高端)有哪些? 你熟知的IT互联网垂直领域的招聘网站有哪些(或者你公司所在行业的垂直招聘网站)? 你熟知的背景调查公司有哪些? 你熟知的测评公司有哪些? 你熟知的简历制作、简历解析的招聘服务公司有哪些? 你熟知的ATS提供商有哪些? 你熟知的大学生招聘服务网站及机构有哪些? 你熟知的行业猎头公司有哪些(与你公司相关的)? 你熟知的拍卖模式的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大学生兼职服务平台有哪些? 你熟知的人才派遣机构有哪些? 你熟知的RPO服务机构有哪些? 你熟知的蓝领招聘服务机构及app有哪些? 你熟知的小微猎头服务平台有哪些? 你熟知的SNS社交招聘平台有哪些? 你熟知的基于微信的移动招聘服务机构及app有哪些? 你熟知的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有哪些? 你熟知的招聘技巧培训服务机构有哪些? 你熟知的社交招聘研究机构有哪些? 你熟知的视频面试平台有哪些? 你熟知的以招聘交流分享为主的圈子有哪些?   奶兄和很多HR在聊天的时候感叹,有时候巴不得所有的招聘工作都在51job或者智联上来完成,简单粗暴而且不用分散精力管理;但传统的招聘网站不给力,其他新兴的垂直招聘网站及app在渐渐蚕食51job们的蛋糕,同时给HR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精力分配与渠道管理,也给内部带来了简历资源共享与分配等后续问题。     三、招聘第三方   奶兄有个观点,不是招聘第三方不努力,而是公司及HR对于招聘第三方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到位,网络招聘也才十几年的时间积累,现在比较火的比如猎头互联网化O2O、行业垂直、蓝领招聘、大学生兼职、移动招聘及微信招聘、SNS招聘等等都还需要时间来推广,这个市场需要招聘第三方一起来教育。   一个现象比较寒心,就是招聘第三方之间的互轻,比如微招聘与脉脉的友尽,比如某两ATS友商经常在微博微信上互掐,比如拉勾网与其他互联网垂直招聘网站的百度关键字暗战。这是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互轻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不过也看到很多的希望,比如51猎头和内聘网的合作。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招聘第三方的不少老板和产品经理不懂或略懂招聘,欣慰的是他们一直在努力倾听招聘官HR的声音,这一点尤其在年轻的公司体现最明显,招聘官们反馈的想法和意见直接立马会体现在产品的升级迭代当中。奶兄说过未来谁离企业及招聘官、求职者越近,招聘第三方才能走的更远。   写了这么多,估计你看到这里,已经偷偷在滴滴打人上叫了38号金牌打手奔赴奶兄的住所,先谈好不许打脸。   招聘不好做有多方面的原因,上面提到了企业、招聘官、招聘第三方的原因,当然还有市场大环境的原因;比如某一行业的人才市场存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行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企业,井喷出很多需求,饼还是原来的饼,但吃的人多了,摊到每个人头上的份额就少了,这也是为什么企业感慨候选人去哪儿了?   招聘不好做,向每一位坚守在招聘行业的人们致敬!你们的苦逼奶兄懂。   【后语】奶兄自己做个广告,在我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 的众多微博当中,奶兄有一个#关注招聘第三方#系列,已经积累近500条微博,有心你看完就能大概了解国内招聘第三方的全貌介绍与奶兄的微点评,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就加奶兄微信,与奶兄一起畅聊招聘。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招聘
    2015年02月05日
  • 招聘
    hiStarter:主打社交与招聘,专为创业团队招人 我接触过不少创业团队,有着完整的产品方向和一腔工作热情,甚至还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但是令他们头疼的却是团队的组建,不是招不上技术达人就是缺乏视觉创意,没有懂得市场推广或者干脆没有一个合适的产品经理。以至于常常出现“没有合适的人先凑合,产品做出来再慢慢招人”的想法,所谓术业有专攻,因为创始人代替产品经理结果虚构了用户需求或者程序员替代视觉设计导致界面不忍直视的例子可能很多人都见过。归其原因在于创业团队招人并不容易,而hiStarter同样作为创业团队,想为其他人解决这个问题。 hiStarter包含两个部分,招聘与社交。招聘不用太多解释,形式上依然是由求职者发布简历和期望职业,雇主发布需求和团队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职位进行筛选或者根据团队进行筛选。hiStarter的联合创始人张乃祈告诉记者,hiStarter只针对科技类和新媒体类的创业团队,按照“种子轮至B轮且150人以下”及“天使轮到A轮”分成“可以入驻的团队”和“最核心帮助的团队”。与其他招聘平台不同,针对创业公司的招聘,相比起职位和收入,求职者往往更注重项目产品和团队情况。社交元素是hiStarter的特色,为了让求职者和创业团队更好地互相了解,一份简单的介绍和一张简历并不能完全的帮助到双方,同时对于潜在的工作机会和人才,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在hiStarter中用户与团队可以针对团队进行讨论、吐槽,除去互相了解还能帮助团队完善产品。还可以通过社区的方式让所有的用户发起话题进行交流,这部分内容则可以提供给双方更多的发挥空间,可能是一个项目的诞生、也可能是一个合适工作机会的孕育。 起初看到hiStarter,我心中产生了几个疑问:1、招聘的核心是解决信息平衡问题,那么社交元素会不会影响信息平衡。2、创业公司影响力小,结构不稳定,以至于招不到人,这点靠招聘是否能解决。3、招聘大多数是一个限时需求,创业公司对于人员的需求更是紧迫,这点似乎与hiStarter的模式有冲突。而张乃祈对于这些疑问一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社交”正是解决创业团队和希望加入创业团队求职者信息平衡的好办法 与大公司招人诉求有所不同,hiStarter将范围设定到创业团队,用户双方是了解这个前提的。对于团队来说,除了希望可以看到简历,还希望可以了解这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有共同的价值观。对求职者来说,希望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一定是看中了具体产品或者团队文化以及“创业”所带来的机会,通过文字图片介绍很难了解到具体的内容,而在大型的招聘平台也很容易将这些不知名的团队过滤掉。招聘平台有的只是一堆冰冷的数据、图片,最多加个论坛,缺乏人性。而社交能够令用户更加愿意分享他们的信息,并引导用户之间进行交流。 创业公司的影响力不够,但是钱很够 通常很多人会认为创业公司资金没有大公司雄厚,给不出良好的待遇,实际上这可能是一个误区,而来源正是创业公司的影响力。创业团队可以比较容易的获得大量的投资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姑且不去管是否健康、还能持续多久),如果是一个优质项目,员工受到期权和未来发展的激励,愿意在一个创业团队工作较长的时间,反倒是大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很高,员工要通过不断地跳槽来提高自己的薪水。 上面提到的“最核心帮助团队”更有这个优势,获得了天使轮、A轮的团队,能不能活下来,可能就靠这一波了,所以就算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也可以被接受,说白了,可能就发一年。成了自然有下一轮。死了,剩下的钱也没有机会去花了。而且这些团队人数相对较少,工资高些不会提升太多的成本,12K和15K对他们来说差不多。而对于“可以入驻的团队”来说,种子阶段的团队,合伙人和资本的入驻更为重要。而B轮的团队,hiStarter则更愿意提供一种持续的普招行为。 为了良性发展,建立人才库和对团队数据分析的能力考验是解决效率的方法 张乃祈承认,hiStarter的模式与“招聘”这个急茬的事确实存在冲突,但是从长久考虑是良性的发展。在人才库数量不大的情况下,确实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创业团队快速招聘的需求,但一旦人才库体量变大,人才供给就不是问题。hiStarter的用户除了招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希望可以发现一些新鲜好玩的创业团队,在不同时间出现招聘需求,会吸引很多新融资或者新的人员,让这些人才均匀地流入这些创业团队。当然,这背后对hiStarter团队的数据分析、逻辑设计乃至团队的引入都是极大的挑战。张乃祈说,这对相比起产品,他们对自己运营的能力要求更高,挑战也更大,现阶段睡在孵化器已经是常事了。 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去大型招聘网站上筛选合适的人才,然后再确认愿不愿意加入一个刚开始的团队并不是一件高效的事情。同时一个创业团队的招聘需求是持续性的,先培养用户的习惯以及双方的关系,在合适的时候促成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效率低下,但是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模式。另外张乃祈告诉我,令他们以外的是,现在有不少的台湾用户加入到hiStarter当中,希望寻求创业团队的工作机会,而他们也打算在下一步开拓更多的台湾市场。 来源:pingwest
    招聘
    2014年12月26日
  • 招聘
    【招聘第三方】游戏化招聘 最近hiall在热炒一个概念,游戏化招聘。   看看@HiAll-Rocky 对游戏化招聘的定义。“90后新生代的求职理念的革新和企业在校园招聘中遇到的种种困境,使得‘游戏化’走上舞台,并在中国的校园招聘市场上落地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游戏化招聘将在不久的将来,更好的符合90后学生的求职习惯,并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招聘成功率。”   90后的新生代更注重“酷”的工作,更喜欢自己的工作能够“改变世界”,当然这些工作都要“有意思”,而相对应的企业方的困境是招聘同质化且无法对优秀人才形成足够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游戏化招聘孕育而生,雇主需要提炼出适合自身并能够激发目标学生认同的iCon,并通过游戏化的方式传递出去。HiAll帅先将该理念应用到雇主活动中,先后推出了GE开放日、腾讯编程马拉松、星巴克文化之旅、强生Summer Camp之“什刹海里寻什刹”等雇主活动。   http://page.renren.com/601003991/note/890068494 http://edu.people.com.cn/n/2013/0107/c1053-20115659.html   hiall将游戏化招聘的概念应用校园招聘是基于他们的定位和产品的,hiall目前在推广hiall微信招聘频道,也有hiall一问一答,不过我认为hiall的游戏化招聘目前仅仅在冰山以上知识技能方面的选拔与展示。   看几个案例 完美世界未来之星大赛   http://wenda60.com/wanmei/kscs.htm   德勤在线挑战   http://wenda60.com/deloitte/   再来看看国外在这方面的做法   1、@村长TZ 介绍过一个信息-瑞典武装部队开发一个游戏,招聘人员。   http://rekrytering.forsvarsmakten.se/rekrytering2009/en.html (网址之前进去是游戏界面,全英文,貌似现在这个链接失效了,链接进去是一家瑞典文的网站,看不懂)   村长的微博信息   http://weibo.com/1643129542/yAdyQfbLT   2、一位以色列企业家Guy halfteck新创始的公司Knack开发的众多视频游戏中的一款Happy Hour预计在5月28日发布。这一系列的游戏包含一个用寿司替代美酒的Happy Hour版本游戏,Words of Wisdom(一种文字游戏)和气球大队游戏(用气球和水去灭火)。这些游戏都是借助一些最新的科学研究,测试雇主可能比较注重的认知能力,如模式识别、情商、风险承受度和对变化环境的适应性。   http://www.ecocn.org/thread-67804-1-1.html   壳牌公司中为石油巨头寻找突破性新技术的GameChanger部门即将测试Knack是否能帮助它去发现创新者。贝恩咨询公司在这方面将启动一次试点:它将让现有职员参与去玩些游戏以帮助决定哪些技能是有助于去做一个成功的咨询者。   【附】“Happy Hour”——欢乐时光,传说happy hour起源于四十多年前纽约的一家酒吧。有一天店主在玻璃橱窗上贴了一张广告,上面说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饮品全部半价出售,立即吸引了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不久happy hour这股风便吹起来,很多地方还把happy hour延长为几个小时。上班族的happy hour其实很简单,The Housemartins曾拍过一个名为“Happy Hour”的MV,黏土制作的办公室男人,从办公桌前一下子跳到酒吧门口,从西装革履摇身一变为休闲装扮,跳起有些笨拙滑稽的舞,但非常chill out。结束了一天工作的你,准备去哪喝点儿呢?看看你的“同事们”喜欢的去处吧!Knack公司的地址是:http://knack.it/   3、游戏化概念 @王文佶 #游戏化#很多同学不明白什么是Gamification,这篇Forbes的文章具体介绍了游戏化在人才吸引、领导力发展和敬业度提升方面的具体案例。比如德勤总部就和哈佛、斯坦福、IMD等世界一流商学院合作将游戏化融入到了高级领导力培养课程;美国国防部也将游戏化概念运用于军官训练。http://t.cn/zjkxJZs   以上是搜集的一些信息以及各家观点, 可以看出国外的游戏化招聘及训练更注重冰山以下部门的挖掘,游戏化招聘不仅仅只能针对90后00后,也不仅仅只限于做校园招聘,只不过目前国内还没有类似网站或者平台机构做游戏化招聘,设计和策划此类项目成本很高,专业度也很高。   可以思考的方向,比如以户外和拓展的方式来设计游戏化招聘项目,或者角色扮演类型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或者考察候选人在角色扮演游戏(比如魔兽或暗黑)中喜欢扮演的角色及玩游戏的心态动机等。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对游戏化招聘深入探讨。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招聘
    2014年08月03日
  • 招聘
    招聘的同时也是营销?哪些内容营销方式最有效–信息图 哪些内容营销方式最有效?这取决于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目标消费群体。而平时HR在运用社交媒体等进行招聘的同时,亦是对企业进行宣传,进行营销的一个过程。这张信息图有社交媒体、新闻稿、音频、博客、白皮书、音乐、动画、信息图、视频、研讨会、APP、游戏等16种内容营销方式的对比介绍和他们的使用方法。   【文章来源:199it】
    招聘
    2014年07月29日
  • 招聘
    【招聘第三方】背景调查公司 很多公司会在面试完候选人之后进行背景调查,对候选人的几份工作的工作时间、职位、上下级关系、劳动关系情况、绩效情况、同事关系等做一个详尽的调查,以便挖掘出一些的有价值的信息,供录用决策用。   正因为有这样子的需求,催生了许多第三方的背景调查公司;一般与猎头合作,猎头都会出具一份背景调查报告;在这里不列举猎头公司,介绍的是专门的背景调查公司。   1、八方锦程(广州) 八方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是中国最为领先的员工背景调查公司之一,美国职业背景调查公司协会(NAPBS)的亚太区企业会员,同时亦是中国最早专注于企业招聘风险控制的业第三方机构,八方锦程员工背景调查服务,可帮助企业在全球化的人才招募发展战略中,实现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候选人的调查审核工作。 http://www.bfverify.com/ 2、鉴贤背调网(深圳-尚贤达猎头旗下) http://www.realme.com.cn/   3、futurehire safe (北京) Future Hire Safe 是中国本土最早专业从事员工背景调查工作的服务机构之一,目前已经为数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及本土行业领导型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员工背景调研解决方案及服务。 http://www.futurehiresafe.com/about.html   4、外企方胜商务(北京) 北京外企方胜商务调查有限公司(简称:外企调查)是外企集团(FESCO)旗下专业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和市场咨询的机构。 http://www.fescosurvey.com/CoreBusiness.asp   5、全人网(上海) http://www.quanren.com/about.html   6、太和鼎信(北京) 北京太和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是中国本土最早专业从事员工背景调查工作的服务机构,作为国际最权威的背景调查协会“美国职业背景调查公司协会”(NAPBS)的首家中国大陆地区会员企业,目前已经为数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及本土行业领导型企业提供专业高效的员工背景调研解决方案及服务。迄今为止,我们是中国地区最早、最大、最权威的员工背景调研服务提供商。 http://www.topcredit.net.cn/channel-1.html   7、全景求是(北京) 全景求是(FACTChina)是亚太区领先、中国区顶级的专业雇前风险屏蔽提供商,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并在新加坡设有分公司。作为NAPBS(美国背景调查公司协会)、PRMIA(国际职业风险管理协会)、WAD(世界调查员协会)仅有的几家亚洲会员之一,面向亚洲及全球提供全系列的背景调查解决方案。 http://www.factchina.com/   (网站改版ing)   8、首优咨询(珠海) 珠海首优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优咨询First Advantage”)成立于06年12月,是全球领先的商业信息服务商。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获取风险控制方案. http://www.fadv.com/global-presence/asia-pacific/china/overview/background-investigation.aspx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招聘
    2014年07月26日
  • 招聘
    【招聘第三方】2014年6-7月招聘第三方动态 以下内容是奶兄为大家搜集罗列的关于招聘第三方的最新动态。   一、【智联招聘】 1、近日智联招聘职位点亮功能上线,每个职位可以增加职位点亮标签,一次最多八个标签,比如五险一金、年底双薪等,可以提升职位的吸引力有效的增加职位投递准确率。 2、近日智联招聘更新招股书,披露近期达成一笔收购交易。文件显示,智联招聘以1572万美元收购总部位于香港的人才招聘网站Jobs DB在中华区的业务。交易完成后,Jobs BD中国投资公司将更名。   3、智联招聘正在和应届生求职网洽谈收购适宜,而且已经跟踪观察应届生求职网很久了。上市之初,智联招聘CEO郭盛就表示上市后,公司此次融资将用于业务扩张。他认为中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在三四线城市大有可为;其次是考虑在行业内进行收购兼并。看来收购应届生求职网早有“预谋”。   4、7月21日,中国最大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纽交所交易代码:ZPIN)宣布,任命集团副总裁王戈兼任校园事业部总经理。任命期间,王戈将全面负责校园事业部管理工作,并对最终业绩负责。 【奶兄微点评:最近智联招聘的动作很多很大,6.12上市以来有钱了折腾了,传统招聘网站求变是必然的。】   二、【大街网】 大街网上线了一款名为“吐司”的匿名社交应用,与匿名社交应用不同的是,吐司凭借大街网对职场方面的积累,只专注职场层面的内容。   三、【枇杷派】 枇杷派云招聘管理系统获得著名创业基金和天使基金的支持,获得真格基金 (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华岩资本等著名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支持! 【奶兄微点评:枇杷派一年多时间积累了3200+家用户,可谓是ATS服务商中的奇葩,目前枇杷派免费使用,未来枇杷派如何在已有用户当中挖潜值得关注。】   四、【一览英才网】 一览英才网与深圳市南山区人力资源局联手打造的“校企洽谈会网上服务平台”于正7月5日正式上线!http://szns.job1001.com/   五、【中华英才网】 7月25日晚间消息,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华英才网已于本月初获得2.5亿元人民币注资,这是继2005年获得5000万美金投资之后,中华英才网获得的又一笔大额投资。但关于此次的投资方与相关细节该人士并未透露。   六、【猎聘网】 1、猎聘新增贴心功能:自动匹配公司地址,一键查看乘车路线。 2、猎聘网进军校园招聘,推出“校园精英“校园招聘产品。http://xy.liepin.com/user/logout/   七、【LinkedIn】 LinkedIn斥资1.75亿美元收购企业受众营销提供商Bizo,Bizo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企业受众营销服务提供商,可以对企业宣传活动所面对的参与者、受众等进行效果评估和跟踪服务,曾累计获得超过2850万美元的投资。   八、【哪上班】 即日起至8月6日,IT垂直招聘平台哪上班决定,在哪上班平台上投递并获得面试的求职者,都有机会获得哪上班赠送的30元亚马逊代金券。http://www.nashangban.com/ 【奶兄微点评:最近很多招聘网站推出你面试我送钱,你面试我拿车送的活动,是炒作还是噱头还是积人气呢?不过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个好事,最起码求职者面试体验比较好。】   九、【猎上网】 1、猎上网让猎头加速转。猎上网与猎头公司,是合作,而非竞争。今年猎上网也已经全面关闭了在职顾问的个人合作通道,只和猎头公司或者soho猎头进行合作。这个举措意味着猎上网不鼓励在职猎头损害所在公司利益私下做单。 2、7月26日凌晨猎上网推出“简历宝3.0“版本更新。这次更新升级使得猎头公司老板可以全面对下属顾问的工作进行管理评估分析支持,以及做到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 【奶兄微点评:猎上网推出了非常严格的猎头审核制度,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不管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疗效。】   十、【五魁网】 五魁网是数字英才网创始人于黎明做的一个高端招聘、人才悬赏的招聘网站。该网站聚集各行业专业高手,各职业工种能手;交流切磋、相互帮助;有猎头;猎头帮助能人达人发现新机会;企业招聘以悬赏方式出现,他们要"捉五魁"!社区社员可自荐或推荐别人且获得收益。http://www.wukuiwang.com/   十一、【钜才港】 猎头与企业服务平台钜才港近日上线,http://www.jucaigang.com/index.php/Index/index 【奶兄微点评:钜才港号称中国首家猎头与企业服务平台,这让猎上网和基摩村情何以堪,不过我们还是需要期待市场繁荣给企业和招聘者带来便利与价值。】   欢迎各位关注奶兄新浪微博@打劫买奶粉,以及个人微信@kinwa2002  
    招聘
    2014年07月26日
  • 招聘
    难道现在招聘要与拍卖在一起了?又是一家招聘与拍卖相结合的公司 招聘行业需要颠覆。InstaHyre 希望能够将招聘过程和拍卖结合起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招聘形式。   Instahyre 是一家将求职人才和公司相互对接的网站,他们会举行人才的“拍卖会”,求职者可以收到来自多家感兴趣公司的面试的邀约,当中会宣布一旦获聘用之后所能提供的最低工资保障。在每场拍卖会当中,给定的求职者都会经过层层筛选,以确保他们的品质。这些人会被分到不同的组别当中。InstaHyre的出发点和卖点是非常简单的:就是确保在招聘过程当中的效率。普通获得一个职位可能会耗时几个月来完成,在这个平台上可能只需要一个星期就实现了。     以下,我们和Instahyre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Aditya Rajgarhia做了一个问答。     1. 你们手里所拥有的人员档案都是怎样的?是初级职业者,还是中层管理人员? 我们所掌管的人员名单,从初级人员到中层偏高级的人员都有。我们的筛选机制,最多的关注人们的质量,而不是他们的工作年限,你可以看到大多数的科技公司都使用我们对他们创造的人员筛选条件,作为他们聘请员工的标准。例如说,我们可以招聘有很强的教育背景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把他的简历放在首席工程师,以及具有多年管理经验的经理人的同等位置。     我们评判候选人的标准,是查看他们的工作和教育经历,以及其他一些要素,包括他们所创建的个人项目,以及创业公司项目,还有他们为开发者贡献的开源代码等。     2. 你们的“拍卖会”是怎样运作的,盈利模式又是怎样? 一次拍卖持续两个星期,在这段时间之内公司可以查看候选人的档案。这些档案经过我们的筛选,并且最终得到批准。他们可以对这些候选的应聘者发送面试的邀请,邀请他们参加面试。而在这个面试邀请当中会带有最低的保证金。公司最终录用之后所发给的薪金数额,不会低于这个数字。候选人可以设置自己的一个底价,所有的公司要想发送面试邀请,所出的价格都必须在这个价钱以上。     在每一次拍卖结束之后,我们会组织在候选人和公司之间进行的面试,如果最终成功录用,我们会对公司收取他们向候选人所支付的薪水当中的一次性的10%的手续费。     为了维持整个候选人的质量以及新鲜度,我们会限制一位候选人每年只可以参与一次拍卖。     3. 目前为止你们对用户的获取情况怎样? 我们已经在封闭的测试期当中举办了两次拍卖,我们下一次的拍卖是在6月30日举行的,这次拍卖当中,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接受到了几乎有600名候选人的申请,其中80名候选人最终成功提交了档案,而有超过60家科技企业已经在使用我们的服务。在过去的两场拍卖当中有90%的候选人都已经收到了面试通知,有些人甚至一个人收到了五份或者以上的通知。     4. 你如何保护候选人的隐私?你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招募高管是否有用? 根据我们当前和过去的雇主的档案当中所提到的一些事情,我们的团队可以确保筛选流程当中,任何一个雇主都不会看到这个员工过往在市场当中的表现,并将其纳入考量范围。候选的求职者还可以偷偷的告诉我们,他们想要屏蔽那一家雇主。他们有时候会这样,比如说,如果他们已经从某些公司收到一个正在等候他同意的职位邀约的时候。     总体上来说,我们使用技术来帮助我们把候选人的名单变短,除此之外我们的团队也用各种方式来帮助候选人,包括最终决定,以及改善他们的档案展示,进入实际的招聘环节当中。     在总监和首席某某官以下的职位,我们不认为对于他们来说,职位履历是需要保密的,因为可能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为人所知。     结论 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商业模式,已经有公司如TalentAuction提供类似的服务了。但是,他们是否能够撼动在印度本土Naukri这样大型的招聘网站的地位呢?这种商业模式是否是可以扩展的呢?你是否能够真正地认同他们的机制——我相信这机制是平台的核心知识产权,也是他们需要保护的部分。     所以你可以试用一下Instahyre 的服务,并且说一下你的意见。(译:dio)   【文章来源:动点科技】    
    招聘
    2014年07月07日
  • 招聘
    一起来学习IBM是如何借助社交网络来为招聘和雇主品牌所用的? 实施雇主品牌的近期效益就是更持续的吸引和保持企业需求的人才,以及激励核心员工有更好的绩效表现,更长期来看,这是一种与人才为中心的战略和实践。如果把营销理论借用到招聘上,那么近期不合适的候选人可以视为“暂无购买能力或意愿”的消费者,但是某些品牌能够满足其功能和情感需求,一旦这些候选人具备了“购买能力或意愿”,那么就会主动再次出手申请职位。 问题就在于雇主如何拥有一个管道或载体来避免和目标候选人lost touch呢?这是我们最擅长的地方,下一步就是做什么以及具体怎么做,邀请TA们关注公司建立的社交网络账号或者创建离职员工群组是不是一个方向?生产真实雇主近况的富媒体内容和及时互动是不是一个可以马上做的事情?这次我们想要基于网络搜索和已知信息的理解观察,来说一说巨头IBM是如何借助社交网络来为招聘和雇主品牌所用的。     Careersite的移动化和微信公众账号的绑定用于内部推荐项目 第一步是需要验证员工身份。如下图是IBM通过微信公众账号作为入口,引导粉丝来到的Careersite移动版本,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设置查询条件并且查找空缺职位。关注该公众账号后,有详细的内部推荐流程指南,首先为了确保是内部员工的身份,系统要求粉丝必须登录IBM内部GOM系统才能正式提交推荐,线下推荐(如email, Same Time, MSN等)被视为无效推荐。 另外要求被推荐者点击邮件中的链接地址注册系统。   若在注册中发生系统报错或是自行操作“登出系统”,再次登录时,请同样点击邮件附带的链接,否则推荐无法被正常确认。推荐不同的候选人至同一个职位,需要重复以上操作,不能直接在原有的修改候选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否则所有的推荐都将无法被系统识别。   第二步是搜索空缺职位并提交推荐人的信息等。如果有合适的职位,需要把应聘职位的序号和一份简历发到指定的邮箱,如果符合要求, 还会需要推荐人给出一份正式的推荐信。     内部推荐作为雇主最重要的招聘渠道之一,内部推荐的行为激励做法我们还没有看到(推荐成功拿奖金是常规做法),降低用户的推荐成本也是提供内部推荐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觉得这两点上,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另外细节方面是,如果将职位分享给微信好友,图文消息的ICON是默认的并没有自定义设置成IBM的LOGO,这样站在Remind的角度也可能会降低内部推荐的效率,因为没有最大化了解微信的产品功能和传播模式。     持续统一的在微博微信和Job-Board Mini Site的概念和视觉创意 IBM在微博上拥有不同主题和针对不同目标候选人的官方微博账号,这样有利于目标候选人主动关注和建立联系,每个微博方面我们就不逐一分析和解读了。同时还有不同的careersite,如http://www.ibmcampus.com/,通过域名我们就知道这是for campus recruiting的,遗憾的是ibmcampus.com没有解析,导致当候选人在浏览器直接输入ibmcampus.com的时候报错提示该网站没有备案而被关闭,这样可能已经会导致部分候选人流量的流失。而通过网站基本信息的查询,我们了解到该网站标题(Title)IBM2014校园招聘,没有设置关键词(KeyWords),没有设置描述(Description)这样就降低了减少了搜索引擎的收录量。       IBM招聘等关键词在主流搜索引擎的表现 通过随机输入可能是被搜索频率最高的“IBM招聘”得到如下在百度最高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列表。IBM招聘的官方页面排列在第二位,除此之外没有IBM官方网站的页面出现在搜索结果里面。剩下的是IBM post的相关渠道的职位列表页面,IBM的官方招聘页面过于job-list-driven,但是又缺失了雇主的其他内容,候选人需要单独再次搜索打开IBM官方网站,这些都提高的候选人的信息获取成本,也降低了候选人重复登陆使用的次数。     同样是搜索空缺职位,访问用户可以apply with LinkedIn,也可以很方便的将职位share到自己的social network。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发现IBM公开了Top Referrers,也就是参与过职位推荐数量最多的人,这点也是作为激励访问用户提高推荐动机和驱动力的一个元素。另外还有Job shares through IBM 的数据,也就是说IBM把内部推荐的实时动态公开化,透明化,所有这些都是站在候选人的角度,与候选人建立真实,透明友好的关系来引导刺激访问用户参与到内部推荐计划中来。   via:与才策 
    招聘
    2014年07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