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万宝盛华2022 Q2雇佣前景调查报告发布:中国大陆2022年第二季度雇佣预期持续增长 2022年3月22日-万宝盛华大中华于今天发布最新雇佣前景调查结果——招聘反弹持续:中国大陆2022年第二季度雇佣预期显著增长,创近11年最高雇佣预期。本次调查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050家企业,以此来了解企业在2022年4月份至2022年6月份期间增加或减少员工的意向。考虑到本次调查期为1/1~2/7,目前当时大陆疫情状况较为平稳,因此整体雇主聘雇意愿较为积极。 招聘反弹继续,中国大陆2022年第二季度雇佣前景指数为+28% 调查发现,中国大陆2022年第二季度的雇佣预期持续积极乐观。49%的受访雇主预期增加员工人数,36%的雇主预期维持现有的员工人数,15%的雇主预期减少员工人数。经季节性调整后,净雇佣前景指数为+28%。万宝盛华大中华表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复苏趋于稳定,调查显示更多雇主计划增加员工。与上一季度相比,净雇佣前景指数增长了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个百分点。  西北地区与上海的雇佣预期最乐观积极12个区域和城市均预期增长员工。西北地区(+41%)与上海(+41%)的雇佣前景最乐观。其次为成都(+38%),该城市的雇佣前景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积极乐观。较其他区域和城市,深圳(+17%)的雇佣前景最平缓。根据万宝盛华大中华的分析,上海过去一年一系列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的举措陆续推出、落地,促进了当地及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因为调研期间香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已经开始,因此蔓延的新冠疫情从某种程度上掣肘了深圳的经济发展与雇佣市场。 2022年第二季度12个城市和区域雇佣前景 净雇佣前景指数(季节性调整后%) 初级生产业的雇佣预期较为强劲受访的11大行业的雇主均预期增加员工人数。其他行业(+46%)第二季度的雇佣前景最乐观积极,其次为初级生产业(+45%)。建筑业(+28%)的雇佣前景最平缓,季度间相比,净雇佣前景指数下降了15个百分点。  2022年第二季度11大行业雇佣前景 净雇佣前景指数(季节性调整后%) 1. 初级生产业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采矿和采石;电力、燃气和空调系统供气;供水;污水、废物管理和修复。 2. 其他服务业包括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行政和支持服务;其他服务活动。 3. 其他行业主要指上述10大行业外的行业,受访者在行业选项中选择了“其他”或“不愿意告知”。 4.如果数字标注有星号(*),则表示样本量较小,这些数字或比较应仅视为指示性。  万宝盛华大中华认为,“建筑业进入以智能建造为核心的发展时期,正在从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转变,造成了该行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正在逐步减少。此外,该行业的发展还受到房地产调控次数2021年创历史新高市场下行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农业发展迎来春天。为加快推进生态农场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推进生态农场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科学评价、跟踪监测和指导服务,在全国建设1000家国家级生态农场,带动各省建设10000家地方生态农场。这将进一步推动初级生产业的发展。 大型企业雇主的招聘预期最稳定积极四类规模企业雇主均预期2022年第二季度增加员工人数。大型企业的雇佣预期最乐观,净雇佣前景指数为+53%;微型企业预期最平缓,净雇佣前景指数为+3%。  2022年第二季度4大企业规模雇佣前景 净雇佣前景指数(季节性调整后%) 根据调查结果,万宝盛华大中华表示,展望2022年,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仍有很大潜力,长期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对政府和企业而言,在人才配置和优化方面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升级和培训尤为重要。  受访的40个国家地区中有39个预期增加员工   万宝盛华对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41,379名雇主进行了调查,从而预测2022年第二季度期间雇主的招募意愿。经季节性调整后,几乎所有受访的国家或地区的雇主均预期增加员工,只有希腊的雇主预期减少员工人数。巴西、瑞典、印度、墨西哥和哥伦比亚未来三个月的雇佣前景最强劲,希腊、波兰、日本、中国台湾和罗马尼亚的招聘情绪最低迷。 亚太地区:参与调查的7个国家或地区预期未来三个月均增加员工人数。亚太地区的2个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与新加坡)的雇佣前景有所增强,5个国家或地区的雇佣预期减弱。与去年同期相比,6个国家或地区的雇佣前景增强,仅中国台湾的雇佣前景减弱。印度、澳大利亚、中国大陆的雇佣前景最乐观,日本、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的雇佣预期垫底。  北美地区:美国(+35%)、加拿大(+37%)预期2022年第二季度雇佣预期强劲。较上季度,加拿大的净雇佣前景指数略好于上季度(+2个百分点),而美国则略有下降(-6个百分点)。加拿大与美国的雇佣前景与去年同期相比均大幅增加,净雇佣前景指数分别增加了27个百分点与16个百分点。  中南美洲地区:所有受访的8个国家均预期增加员工人数。与上季度相比,7个受访国家的雇佣前景均减弱,仅巴拿马的雇佣预期略有上升(+2个百分点)。该地区中,巴西(+40%)的雇佣预期最强劲,其次为哥伦比亚(+38%)与墨西哥(+38%)。阿根廷的雇佣前景相对最低迷。  欧洲、中东及非洲地区:未来三个月,22个国家的雇佣前景增强,仅1个国家希腊的雇佣前景预期减弱。季度间相比,20个国家的雇佣预期降低,2个国家的雇佣前景增强,比利时的雇佣预期维持稳定。年度间相比,20个国家的雇佣预期增强,3个国家的雇佣前景减弱,分别是希腊、波兰和罗马尼亚。该地区瑞典、比利时和荷兰的雇佣预期最强劲,希腊、波兰和罗马尼亚的雇佣预期最低迷。  万宝盛华雇佣前景调查始于 1962 年,本季度的结果标志着该调查已经连续进行了 60 年。了解更多关于万宝盛华雇佣前景的调查结果,请浏览https://go.manpowergroup.com/meos。2022年第三季度万宝盛华雇佣前景调查结果将于2022年5月份公布,敬请关注。  致编辑 万宝盛华集团雇佣前景调查2022年第二季度对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开展了调研,之前季度的受访者都是通过电话调查,自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的调查通过邮件列表收集(double opt-in)的方式完成。与之前调查的标准一致,贵公司员工总数将会如何变化,增加、减少或不变。净雇佣前景指数是指所有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期望在下季度增加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减去期望减少员工人数的雇主比例之差。这种调研方式转变带来的更高水平的受访者参与度可能会助推更高的雇佣前景。1000个样本的误差幅度为+/-3%。调研问题、受访者信息不变,所有国家的企业和行业规模都是标准化的,以便进行国家或地区间的比较。
    资讯
    2022年03月22日
  • 资讯
    研究显示:到2026年,人力资本管理(HCM)市场价值将达到320亿美元 根据MarketsandMarkets™发布的研究报告《人力资本管理市场与COVID-19影响分析,按组件、软件(核心人力资源、申请人跟踪系统、人力资源分析和劳动力管理)、服务、部署模式、组织规模、垂直行业和地区--到2026年的全球预测》,全球HCM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23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20亿美元,预测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7.5%。 HCM的进步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然而,一些主要因素包括在人力资源流程中采用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以及使用人力资源软件降低成本,这是主要的驱动因素,使HCM技术能够在企业内被采用。云安全仍然是企业用户采用HCM云的一个制约因素,特别是在高度监管的垂直行业,如BFSI、医疗保健、能源和公用事业。一些邻近市场的机会,如应急劳动力管理和基于AI的招聘,为HCM市场的供应商开辟了新的收入前景。 在预测期内,中小企业部门将占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HCM在中小企业中的采用率很高,因为这些企业必须为员工管理大量的人事信息,特别是在大流行病爆发后进行虚拟管理。中小企业分布在各个地区,需要一个集中的系统来管理这些信息。员工流失率的增加,高额的招聘成本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促使中小企业投资HCM软件,并采取市场策略,为其业务增长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预测期内,BFSI部门将以最高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BFSI预计部门将拥有最高的HCM软件采用率,该垂直行业也将预计在增长方面超过其他垂直行业。该行业主要采用HCM软件来管理所有员工的信息,并通过有效的协调来提高绩效,特别是在大流行病爆发期间。经济变化极大地影响了这个垂直行业。先进的技术以及各种软件和服务可以帮助这个垂直行业确定其行动的优先次序并顺利地进行劳动力管理。因此,BFSI垂直市场是HCM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在预测期内,亚太地区将占最高市场份额 亚太地区一直是采用先进技术的主要地区,并且拥有HCM的高采用率。亚太地区的许多公司正越来越多地采用HCM软件,以获得对其员工的整体可见性,并提高其系统的整体性能。在中国、日本和其他几个亚太国家,HCM有一个巨大的未开发的市场;这已被证明是该地区HCM解决方案供应商的一个主要驱动力。此外,一些在亚太地区的直接存在的HCM供应商进一步增加了HCM软件在亚太地区的高度采用。 该报告还研究了主要参与者为扩大其在全球HCM市场的存在而采取的各种增长战略,如并购、伙伴关系和合作以及发展。人力资本管理市场由主要的软件供应商组成,如Workday(美国)、Oracle(美国)、ADP(美国)、SAP(英国)、微软(美国)、IBM(美国)、Ultimate Kronos Group(美国)、Ceridian(美国)、SumTotal(美国)、Infor(美国)、Cegid(法国)、EmployWise(印度)、 PeopleStrategy(美国)、 Cornerstone OnDemand(美国)、 Meta4(美国)。Ramco Systems(印度)、Bamboo HR(美国)、Namely(美国)、Workforce Software(美国)、Zoho(印度)、Sage Group(英国)、Epicor Software(美国)、Zenefits(美国)、Paylocity(美国)。Gusto(美国)、Bitrix(美国)、Benefitfocus(美国)、WebHR(美国)、Talentia软件(法国)、PeopleFluent(美国)、Vibe HCM(美国)、Rippling(美国)、Ascentis(美国)和BizMerlinHR(美国)。 关于MarketsandMarkets™ MarketsandMarkets™对30000个高增长的利基机会/威胁提供量化的B2B研究,这些机会/威胁将影响全球公司收入的70%至80%。目前为全球7500家客户提供服务,包括80%的全球财富1000强公司。全球8个行业的近75000名高管都通过MarketsandMarkets™来了解他们在收入决策方面的痛点。 我们在MarketsandMarkets™的850名全职分析师和中小型企业正在按照 "增长参与模式--GEM "追踪全球高增长市场。GEM旨在与客户积极合作,识别新的机会,确定最重要的客户,制定 "攻击、避免和防御 "战略,为公及司其竞争对手确定增量收入来源。MarketsandMarkets™现在每年在高增长的新兴领域推出1500个MicroQuadrants。MarketsandMarkets™决心在今年使10,000多家公司的收入规划受益,并通过提前为他们提供研究,帮助他们尽早将其创新/颠覆性产品推向市场。   完整报告内容: https://www.marketsandmarkets.com/PressReleases/human-capital-management.asp
    资讯
    2022年03月20日
  • 资讯
    【社宝科技】HR发offer时,这些重要的小细节必须要注意!   1、Offer与劳动合同 首先,我们来看看offer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Offer与劳动合同的法律性质一样吗? 准确来说,offer只是用人单位向求职者发出的要约,它并不是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单方对求职者发出的聘用意向,属于一种意思表示。 但这并不代表offer对用人单位没有法律效力。 根据《合同法》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承诺,就要受到约束,违背要约通常会面临经济赔偿。 而要约到达受要约人(即劳动者)时即生效,要约人(即用人单位)受到要约约束。 只要求职者同意并且符合offer入职需要的规定条件,用人单位就应该以offer承诺的内容如期与求职者订立劳动合同,否则用人单位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另外,求职者收到offer,可以向公司做出是否同意所载条件以及是否愿意到用人单位工作(如果能有书面的同意及同意的录音等都将形成一个稳定的合同)。 如果接受要约,就对双方形成义务。 2、Offer内容的必备项 那一个offer的必备项目应该具备哪些内容?作为具有要约作用的offer,其要约的事项也应该与将要签订的劳动合同的主要项目相匹配。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要约必须要具备: 要约是由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 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意图。 要约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订立合同的受要约人发出。 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具体到offer中,其内容就必须包括: (一)关键的录用条件、薪酬待遇等条款要清楚无歧义;不允许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否则就是存在失责行为。 (二)录用通知书应有期限限制。超过某个时间就表示对方放弃接受。 (三)要求报到时提供的材料清单要清晰与岗位职能相关。可包括体检合格的证明(为避免纠纷,最好要求先体检,无问题再发出录用通知书,以避免违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定); (四)工资报酬等可表述为按现行薪酬制度大致什么范围,含有什么项目。 (五)劳动合同期限要有说明。 3、Offer发放前的调查 准备好offer之后,在正式发放之前,还需要做最后的准备和检查。 1、对于重要岗位,HR在发出offer前,需要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这样可以帮助企业省掉很多未注意到的问题和麻烦; 2、有文字明确要求候选人在指定时间内书面回复是否接受,并规定,如未在制定期限内书面回复,offer失效; 3、是否明确列出企业不予录用的情况,如简历有虚假成分、未按约定日期报到或员工体检不合格等等情况; 4、如果企业对体格要求较高,应当注明只有在企业书面确认体检合格后,入职邀请函才生效; 5、在offer中,增加一些企业文化宣传,提升雇主品牌形象; 6、可以把入职手续等各事项以正式邮件形式表述清楚,方便入职者参照执行。   4、Offer发放后能否撤回 在现实的工作中,可能还会存在其他意外的情况,比如公司职位的调整、领导的意见变更,或者出现更合适的候选人,被录用者体检不合格......让offer发放有变。 所以,offer发出去之后,能否撤回? 答案是:在合法的条件下是可以撤回的。 具体如下: 第十七条 要约可以撤回。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八条 要约可以撤销。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要约人。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约不得撤销: (一)要约人确定了承诺期限或者以其他形式明示要约不可撤销; (二)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 那用人单位单方面毁约,会有哪些法律风险呢? 如果候选人已接受offer并且认同其条款,则offer具有法律效力。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如果毁约,既违背诚信,也违反法律规定。 此种情况下,对于企业因毁offer给候选人带来的财产损失,企业应对损失进行相应的赔偿。 当然,如果候选人拒绝了用人单位,则offer就不具有约束力。 总而言之,别把Offer仅仅当成一张纸,它也是单位向求职者发出的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邀约。 作为HR,需要在整个过程中,用好offer,招揽人才,同时注意防范风险,维护企业的利益,尽量不要出现offer发了又撤的情况哦。
    资讯
    2022年03月19日
  • 资讯
    【一周热点】HRTech行业热点事件小结(2022.3.14-3.18) 欢迎来到HRTech一周综述。HRTechChina收集了本周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亮点事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近期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   本周,国内外发生了几笔备受瞩目投融资事件,详细报道情况如下: 国内投融资事件为: 【国内】「乐业乐活」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用友产业基金独家投资 新蓝领短视频智能招聘和服务平台「乐业乐活」于近期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由用友产业基金独家投资,进化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后,乐业乐活将加强数据化和算法能力,以及市场推广和团队建设。 国外种子轮融资事件为: 【西班牙】科技人才招聘平台Circular.io宣布获得1000万美元的种子轮和Pre-A轮融资 总部设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创业公司Circular.io,现在正将其 "人才共享平台"--最初专注于技术技能--扩展到英国(从今天起向伦敦的内部技术招聘人员开放)。此外,它还透露它将获得1000万美元的种子和Pre-A轮融资。 【美国】混合工作场所平台anywell获得1500万美元的种子轮和A轮融资  重新构想混合工作模式的 "工作场所即服务 "公司anywell近日宣布已经筹集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纽约和以色列推出了其产品。A轮融资以及之前未披露的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Pitango和Viola Ventures领投,Emerge参与。anywell的融资总额已达到1500万美元。该公司将利用这笔投资扩大其在美国和全球主要城市的推广。 国外A轮融资事件为: 【印度】AI驱动的HR分析平台inFeedo获得1200万美元A轮融资,帮助雇主了解员工的真实感受 inFeedo于2022年3月15日宣布完成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Jungle Ventures领投,Tiger Global和Bling Capital等之前的投资者参与。这使得inFeedo自2016年成立以来的融资总额达到1600万美元。部分资金将用于该公司为所有员工进行的第二次ESOP回购。 【以色列】HRSaaS数据平台Compete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A轮融资,为科技公司赢得人才竞争 领先的实时薪酬和福利基准的SaaS平台Compete于2022年3月15日宣布,在其25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后的8个月内,它已经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笔资金将推动Compete在美国和英国的扩张并加强其全球团队。 【印度尼西亚】财务健康平台wagely在超额认购的A轮融资中获得830万美元,帮助工人实时获得薪资 亚洲发展最快的财务健康平台wagely在超额认购的A轮融资中获得了830万美元,该公司正在扩大其平台规模,帮助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国的工人按需获得他们的薪资。这笔资金是在获得种子资金仅七个月后筹集的。 【美国】员工反馈平台WorkHound完成1200万美元A轮融资 员工反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WorkHound宣布,它已成功完成了1200万美元的A轮融资。这笔资金全部由总部位于纽约的成长型股权投资公司Level Equity资助,WorkHound将利用这笔资金增加员工人数,扩大产品供应,并在卡车运输和其他供应链垂直领域发展业务。 【美国】混合工作场所平台anywell获得1500万美元的种子轮和A轮融资  重新构想混合工作模式的 "工作场所即服务 "公司anywell近日宣布已经筹集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并在纽约和以色列推出了其产品。A轮融资以及之前未披露的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Pitango和Viola Ventures领投,Emerge参与。anywell的融资总额已达到1500万美元。该公司将利用这笔投资扩大其在美国和全球主要城市的推广。 国外B轮融资事件为: 【加拿大】职位聚合搜索招聘平台Talent.com获得1.2亿美元的B轮融资 总部位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职位聚合搜索招聘平台Talent.com于2022年3月16日宣布获得1.2亿美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Inovia Capital领投,现有投资者Caisse de dépôt et placement du Québec(CDPQ)以及新投资者Investissement Québec、Climb Ventures、BDC Capital、Fondaction和HarbourVest Partners也参与其中。 国外C轮融资事件为: 【洛杉矶】人力资源外包公司Bambee获得3000万美元C轮融资 为中小型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公司Bambee今天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使其总融资额达到6500万美元。这些投资将被部署在四个领域:Bambee Guided Payroll和HR Autopilot产品;增加新的客户福利;扩大客户和人力资源经理团队以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以及壮大工程团队。 国外其他投融资事件为: 【洛杉矶】AI驱动的人才招聘平台Rolebot获得了450万美元资金 Rolebot公司为其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顶级被动型人才招聘平台筹集了450万美元,这笔资金来自Data Point Capital、Uncorrelated Ventures、Jason Calacanis和LAUNCH fund。 【新加坡】远程工作服务平台Multiplier获得6000万美元融资,估值4亿美元,帮助企业轻松雇用全球人才  Multiplier是一个远程工作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在世界任何地方雇用和支付人才,融资6000万美元,估值4亿美元。Tiger Global,Sequoia Capital India和DST Global Partners都参与了本轮融资。Multiplier的总资本目前为7720万美元。   一周精彩观点: 2022年,员工体验(Employee Experience)的未来是什么? 员工体验是指员工从申请组织的工作职位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天所遇到的一切,包括入职、培训、日常工作、审查、晋升或借调等之间的一切。为什么员工体验很重要?怎样提高员工体验? 中国在线招聘何处去?看全球招聘20年启示 “金三银四”的求职招聘旺季到来,招聘行业波澜又起。中国在线招聘何处去?谁能吃下4亿劳动人口国度的红利?把视野拉到全球,或许会有更清晰的答案。   HRTechChina近期精彩活动: 备受瞩目的2022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What’s Next”将于4月22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强势举办!共克时艰,共赢未来,诚邀您共聚在上海-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盛会! 【重磅发布】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Whats Next”将于4月22日在上海外滩W酒店精彩呈现,欢迎参加   大湾区2022开年盛大的一场前沿综合人力资源科技盛会将于4月27日盛大举办,内容前沿专业丰富,论坛形式多样,是每一个优秀的HR同仁不可错过的HR盛会! 【深圳】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 4月27日深圳盛大举办,相约500+HR科技达人,诚邀参加   由HR科技云图和HRTechChina发起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品牌30强评选活动已正式启动: 【评选】HRTech创新势力榜—2022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品牌30强评选启动
    资讯
    2022年03月18日
  • 资讯
    微软发布新的工作趋势指数报告《伟大的期望:让混合工作发挥作用》 本周三,微软公司发布了第二份年度工作趋势指数报告《伟大的期望:让混合工作发挥作用》。该公司还宣布了Microsoft Teams、Microsoft 365、Surface Hub和Microsoft Viva的新功能,以增强混合工作的能力,满足员工对工作场所的新期望。 处在混合工作的风口浪尖上一年多之后,许多公司正处于一个期待已久的转折点:亲身体验混合工作。 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我们已经不是2020年初线上办公的人了。过去两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如何定义工作在生活中的作用。每个组织面临的挑战都是:如何在不可预测的经济环境中,满足员工的巨大新期望,同时平衡业务成果。 为了帮助领导者应对这一转变,2022年工作趋势指数概述了五个趋势,这些趋势来自对31个国家31,000人的外部研究,以及对Microsoft 365中数万亿生产力信号和LinkedIn劳动力趋势的分析: 1. 员工有一个新的 "值得 "等式。53%的员工表示,与大流行之前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将自己的健康和福祉置于工作之上。而大洗牌还没有结束。52%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可能会考虑在未来一年内更换雇主,同比增长3%。 2. 管理者们在领导力和员工期望之间徘徊。50%的领导者说他们的公司正计划在未来一年内恢复全职的面对面工作。54%的管理者说他们公司的领导层与员工的期望脱节,74%的管理者说他们没有影响力或资源来推动团队变革。 3. 领导者需要让办公室值得通勤。38%的混合型员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是知道何时以及为何要来办公室,但只有28%的领导者制定了团队协议来定义这些新规范。 4. 灵活工作不一定意味着 "永远在线"。两年后,Teams用户平均每周的会议时间增加了252%,每人每周发送的聊天记录增加了32%,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虽然工作日的时间增加了46分钟,但下班后和周末的工作却分别增加了28%和14%。 5. 在混合世界里,重建社会资本看起来有所不同。51%的混合型员工考虑在未来一年转向完全远程工作,公司不能仅仅依靠办公室来弥补我们在过去两年中失去的社会资本。43%的领导者表示,建立关系是让员工在混合或远程环境中工作的最大挑战。 "过去两年的生活经历和持久影响是无法抹去的,因为灵活性和福利已经成为员工的非谈判条件。"微软现代工作部企业副总裁Jared Spataro说,"通过接受和适应这些新期望,组织可以让他们的员工和企业取得长期成功。“ 在公司推出Teams五周年之际,有超过2.7亿人依靠Teams进行混合工作。 要使混合工作对每个人都有用,就需要围绕如何、何时和何地工作进行有意识的领导,而技术可以发挥关键作用。公司推出了新的产品创新,旨在改善混合工作体验。 Teams Connect共享通道于本月底公开预览,它可以通过共享工作空间与组织内外的人进行协作。 为了弥合数字和物理工作空间之间的差距,Teams Rooms(前排)的新会议布局现已推出预览版。 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 Microsoft Surface Hub 2 智能摄像头使用自动取景技术,动态调整你的Teams视频画面,为远程团队成员提供室内互动的动态视图。 Neat和Yealink为Teams Room提供的新的触控显示解决方案,正在通过Android上的Teams Room进行认证。这些设备将音频、视频、触控显示和计算整合到一个单元中--允许轻松部署和增强协作体验。 Teams中的语言翻译功能使现场口译员能够近乎实时地将发言者所说的内容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会议组织者可以分配口译员并选择多达16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组合,而与会者将听到翻译。 团队中的Microsoft 白板提供了一系列丰富的新功能,将视觉协作带入生活,包括协作光标、50多个新模板、上下文反应,以及在团队会议中打开现有白板并与外部同事协作的能力。 为了改善混合式头脑风暴,完成行动项目和共同作出决定,而不必切换环境或应用程序,微软在Outlook邮件中引入Loop组件。现在,在Outlook中对会议进行RSVP时,与会者可以注意到他们是打算亲自参加还是虚拟参加。 微软正在与一些世界上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合作,在Microsoft Teams Phone中推出了一项名为Operator Connect Mobile的新产品。这为桌面和移动设备分配了一个企业提供的单一移动电话号码,使呼叫在网络和设备间无缝移动,不受干扰。 1,800多个新的3D流畅表情符号具有充满活力和乐趣的风格,可以在信息中注入表情和活力。通过肤色选择器,用户可以选择更能代表自己的表情符号。 为了支持灵活的工作方式,两种PowerPoint体验,即客串和录音室,正在被整合在一起。这将使演示者有可能在团队中用PowerPoint Live进行演示,无论他们是否参加会议。 一项名为 "灵感库 "的新功能将作为团队中Viva Insights应用的一部分在Microsoft Viva中公开预览。旨在让员工、经理和领导轻松访问来自 "哈佛商业评论 "和 "茁壮成长 "等顶级来源的思想领袖和最佳实践。 微软(Nasdaq "MSFT" @microsoft)实现了智能云和智能边缘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它的使命是让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个组织都能实取得更大的成就。   文章来源:微软 微软工作趋势指数报告:WorkLab: Vital facts about the future of work. (microsoft.com)
    资讯
    2022年03月18日
  • 资讯
    BIPO NEWS | BIPO正式加入SAP® PartnerEdge®计划 BIPO的薪酬管理解决方案已与SAP® SuccessFactors®解决方案联合集成,以此提供多国薪酬解决方案,旨在满足当今企业合规,智能,高效的工作模式需求。 2021年10月20日 - BIPO正式宣布加入SAP® PartnerEdge®计划,成为设计、开发和构建与SAP解决方案集成的软件合作伙伴。通过这一合作关系,BIPO薪酬管理解决方案现在可以在SAP Store(SAP和合作伙伴产品的在线市场)上购买。BIPO薪酬管理方案与SAP SuccessFactors® Employee Central的整合,使企业能够通过安全的多国薪酬解决方案,利用BIPO和SAP技术的综合专长和能力,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BIPO在亚太地区、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为企业提供点对点薪酬管理和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已拥有超过17年的经验,这也是SAP SuccessFactors解决方案所需要的理想的合作伙伴。通过为企业提供SaaS云应用,这种整合能够有效提高效率、推动商业价值。BIPO 薪酬管理解决方案作为利用内置薪资计算引擎的技术平台,对于传统人工操作和薪资处理的效率提升高达90%。同时满足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等优势,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符合全球合规标准的薪资平台,以此帮助企业实现移动优先、云优先的数字化战略。 BIPO CEO Michael Chen对此表示,SAP PartnerEdge计划为寻求符合当今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的软件解决方案的企业提供了广泛的资源,对于BIPO薪酬管理解决方案能够加入这一计划感到非常高兴。通过将BIPO的先进功能与SAP SuccessFactors Employee Central结合起来,可以为需要符合全球标准的、安全的多国薪资管理解决方案的客户释放出更多的价值。 BIPO薪酬管理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定制化及可配置的解决方案,以及基于当地和国内法定要求的灵活的薪资处理模式。该解决方案还包括: 工资计算:内置各国薪资政策引擎,支持多种工资类型。工资计算公式可根据不同的雇员类别轻松配置。   公积金和税收计算:支持公积金缴款和所得税计算,符合当地、国内劳工和法定条例,完成自动报税和养老金缴款,以实现无差错的薪资处理。   移动应用程序:雇员可以通过BIPO的移动应用程序或网页端查看和下载他们的法定批准的工资单明细,无需再打印工资单。 无缝衔接:薪资界面配置便捷,可以完成休假扣除、加班费支付和索赔等,这些功能会自动同步,实现无缝薪资处理。   SAP Store,位于store.sap.com,提供了一个简化和连接的数字化客户体验,用于寻找、试用、购买和更新SAP及其合作伙伴的1800多个解决方案。在这里,客户可以找到他们所需要的SAP解决方案和经过SAP验证的解决方案,以发展他们的业务。 BIPO是SAP PartnerEdge®计划的合作伙伴之一。SAP PartnerEdge计划提供工具及业务支持,以促进建立高质量的应用程序,专注于企业特定的业务需求,同时满足企业所要求的效率和成本效益。
    资讯
    2022年03月16日
  • 资讯
    中国在线招聘何处去?看全球招聘20年启示 “金三银四”的求职招聘旺季到来,招聘行业波澜又起。 3月9日,BOSS直聘宣布公司董事会已经批准了一项股票回购计划,公司将在未来12个月内最多回购1.5亿美元的股票。BOSS直聘CEO赵鹏表示此举基于对公司的信心。BOSS直聘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调整后盈利5.04亿元,自由现金流9.43亿元。 就在8天前,前程无忧公告称,私有化协议对公司的最新作价43亿美元,预计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交易,财团收购方包括德泓资本、鸥翎投资和前程无忧CEO甄荣辉等。这意味着,曾经的“招聘三杰”(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将全部作别资本市场。 长期以来,由于低频的特质,招聘行业一直缺乏高话题度的公司与对投资人诱人的期许。但刚需的特性又让这个行业持续活跃在互联网前线。 今年,新秀渐露头角,老兵谋求二次发展,跨界新面孔也下场跑马圈地。开年以来,快手旗下专注蓝领招聘的“快招工”、58同城旗下聚焦招聘的“赶集直招”、放出企业点评路数的职场社交平台脉脉,都纷纷下场厮杀。 中国在线招聘何处去?谁能吃下4亿劳动人口国度的红利?把视野拉到全球,或许会有更清晰的答案。   全球在线招聘20年摸索路: 从广告册到线上广告牌  截至2022年2月28日,全球人力资源上市公司市值TOP20中,市值超过百亿美元的有9位,其中美国公司ADP以858亿美元位列第一,日本公司Recruit凭707亿美元排名第二。 讨论在线招聘,始终绕不过的是Recruit。业内学者最多的疑问是:为什么不是1.5亿劳动人口的美国,4亿劳动人口的中国,而是在7500万劳动人口的日本,诞生了全球在线招聘的“先锋”。 (来自Recruit官网) 事实上,Recruit在1960年成立,最早做广告杂志起家。来自Recruit的广告册通过邮局寄到学生与职场人群手里,企业为广告册里的露出位置付费。广告册能放招聘信息,有着的现成的渠道与订阅户,其他的广告册能不能发?围绕年轻人的工作生活,Recruit的业务延伸到房产、婚庆、教育、旅游、餐饮、美容、二手车等领域。 广告杂志与报纸中缝一样,多一页就多一个版面,能多放一条广告。但总不能“无限制”的增加页数,吸引更多广告主。 这个问题随着个人电脑逐渐普及迎刃而解——网站页面不受出版物天然的“版面”限制,还能获取进一步的点击、浏览时长等更精细化的用户反馈。 经历2000年泡沫破裂后的互联网行业趋于稳健,Recruit这样的传统招聘广告巨头,这也宣召着在线招聘步入门户时代。很快Recruit把招聘及其他广告业务搬上了网,最终成为日本版的“前程无忧+安居客+美团+携程+瓜子二手车”。如今Recruit还在全球投资了200多家公司,活跃程度不输软银。 印度的Info Edge公司在1995年破壳,从招聘信息起家,很快走向Recruit的路子,扩展到房地产信息、婚恋信息,乃至食品配送领域。不过,不像Recruit四面开花,Info Edge目前仍靠招聘业务撑家,2017年在印度求职门户网站中占有72%的市场份额。 欧洲和俄罗斯的招聘事业也在往线上过渡。 比如2000年诞生的GPPP(Grupa Pracuj SA)公司,在波兰在线招聘市场占有64%的份额,在乌克兰择则有37%的占有率,借助低失业率和高工资的环境优势,在白领市场站稳脚跟后,GPPP又往蓝领市场扩张。 同在2000年诞生HHR(HeadHunter Group)公司,则以55%的份额领先俄罗斯在线招聘市场,尤其擅长服务中小企业客户,这也导致HHR公司的业务独立性更强——前十大创收客户仅贡献1.4%的收入。 而同期更为成熟的美国市场,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领英打开了职场社交的大门,Indeed集合了职位搜索发布与公司点评,职场点评网站Glassdoor则打出匿名点评的特色。 中国市场也不例外,2004年前程无忧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上市公司,一时风头无两。直到2008年前,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还三分天下。 但是,纯粹的分类信息模式容易数据过载,不易提升职位与人员的匹配效率。只依靠搜索和贩卖简历的方式,容易将资源集中在头部大公司,导致大公司收到过多不匹配简历、小公司缺乏简历可收的局面,也拉长求职流程,不利于改善求职者的使用体验。 而后续在线招聘行业出现了公司点评、职场社交等信息维度上的创新,仍然没有摆脱前人的束缚。 核心的问题在于,纯粹的信息中介只涉及捞简历的浅层沟通,后续交易双方脱离平台,无法完成闭环,这样平台始终会停留在“广告牌”的定位,难以拿到主动权和市场定价权,最终同质化而陷入价格战,走向集体没落。 市场也逐渐做出反应,领英、Indeed、Glassdoor、中华英才网最终被收购,智联招聘退市,如今前程无忧也在着手私有化。 回到在线招聘的本质,招聘者和求职者最终想实现的,是借助网络精准找到合适自己的人,而非平添工作量,在茫茫信息中如无头苍蝇般寻找对方。 步入2010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波改革者出现了。 依靠技术力量,招聘进入算法时代 在走向算法时代之前,改革者们曾试图探索社交化和垂直化。 社交化以领英为代表,延伸到Facebook、Twitter、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可以借助职场社交帮助推荐,降低招聘和求职成本。垂直化则以专注自由职业者招聘平台Fiverr、瞄准中高端人群招聘的猎聘、倾向互联网领域的拉勾等打头阵。 简单来说,社交化是借助熟人推荐,垂直化是服务细分市场,二者本质上都为了实现更精准的人岗匹配。只是,这两种“断臂求生”式的路线,都很容易触到天花板。 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领英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至今水土不服;Fiverr经历疫情爆发后,市值回落到24亿美元;猎聘市值只有97亿港元,拉勾则因错失移动互联网门票后被卖身前程无忧。 后继者还在奔赴,这一次他们想把在线招聘带向推荐时代。 这是由招聘市场的复杂性导致的。不同于电商人货匹配,求职者也有选择权,招聘市场必须双向奔赴。同时,这门生意也难以标准化,既有薪资、岗位职责、晋级体系这种硬性指标,也有企业文化、领导风格、团队氛围等不好衡量的软性指标,双方的匹配远不止一张简历或几场面试能搞定的。 放大到美国与中国这样巨大市场中,精准匹配更加艰难。而算法尽可能做到招聘者和求职者的画像描绘,化搜索为推荐技术,用大数据帮助减少匹配误差。 2010年成立的美国公司ZipRecruiter 便是其中的破局者。 其实,ZipRecruiter月活只有1400万人,占美国劳动力不到10%,11.5万企业客户约占美国企业的2%,网站流量也远低于Indeed和领英,但高盛在2021年的研报中依然对ZipRecruiter 寄以厚望,认为它将颠覆2050亿美元的美国招聘市场(线上占94%,线上仅占6%)。 ZipRecruiter的力量源泉是推荐技术。利用每月互动的数十亿个数据点,以及自动化招聘程序充当数字“猎头”,亲自邀请个人用户申请职位,并允许雇主向求职者提出申请,从而提升求职者和特定职位的相关性和互动性。 数据显示,ZipRecruiter上80%的雇主会在招聘后24小时内收到合格的候选人,超过35%的新求职者能在注册30天内被录用,过去三年雇主对求职者的正面评价增加17个百分点,职位平均发布在网时间比四年前少了23天。 截止到目前,ZipRecruiter已为超过280万家企业和1.1亿名求职者提供服务,高盛预计2020-2023年它的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讲达到25%。 在中国,BOSS直聘同样选择的是智能匹配的技术路线。在招股书中,BOSS直聘对自己模式的解释为:一个促进老板和求职者之间即时直接对话的移动原生产品,提供精确的匹配结果,并由专有的智能匹配算法和大数据洞察力提供支持。 简单来说,BOSS直聘虽然靠着“直聊”的外皮吸引关注,但实质上与ZipRecruiter一样,通过技术开发的“智能猎头”,在为求职者提供信息呈现的价值基础上,增加了一层“筛选与推荐”的价值。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BOSS直聘拥有902名研究及开发人员组成的团队,占总员工数的26.6%。BOSS直聘2019年、2020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256亿元、5.134亿元,同比上涨57.7%;分别占收入的32.6%、26.4%。   身处高速前进的中国市场, 招聘玩家往何处去 事实上,除了以BOSS直聘、ZipRecruiter 为代表的新兴者依靠技术立家外,其他老牌区域领导者也在发力技术。借力科技迭代和革新行业,似乎成为新老玩家的一致共识。 在俄罗斯,来自PC互联网时代的HHR已经迅速投入移动端怀抱,通过人工智能自学习算法支持的增强型智能匹配系统,重新设计移动应用程序用户界面,并增加基于地理位置的空缺职位建议功能,以及支持候选人与招聘者的聊天服务,大大改善了移动端的体验。 盘踞波兰和乌克兰的GPPP也不例外,截至2021年9月,IT人员占其员工总数的28%。高盛预计,为了保持技术优势,IT人员的费用增加将超过其他部门员工,中期内继续推动整体员工人数的增长。 起源纸媒时代的日本Recruit则在上世纪90年代转型线上,到2016年已开发出200多个网站,提供350个App。Recruit中国投资高级副总裁、创阁资本合伙人杜淳曾公开表示,Recruit的秘诀在于大量获取C端和B端信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反作用于撮合交易来提升匹配成功率,最终来扩大收入规模。 为了深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Recruit还邀请 Google 负责结构化数据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Alon Halevy 加盟,组建国际化团队,试图取得技术上的颠覆创新。 在双创潮掀起的中国互联网市场,BOSS直聘的新模式也带动了整个在线招聘行业的革新。如今,58同城、拉勾网、中华英才网、猎聘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都推出类似的直聊功能。 与其他在线招聘同行不同的是,中国玩家身处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面向的是近9亿劳动力年龄人口和超4000万企业的庞大市场,时代大船划过的波浪在这里被无限放大。 诚然,受益于中国市场环境的助力,大玩家几乎遍及电商、生活服务、线上支付、打车、在线旅游等各领域,在线招聘玩家很难效仿Recruit、Info Edge来横向拓展,围绕技术纵深耕耘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拓高天花板的突破口。 一方面,来自科技赋能的创新仍在持续,从智能招聘延伸到职业培训、HR SaaS服务,建立人力全周期管理生态系统;一方面,出海和全球化依然存在机会。 庆幸的是,中国在线招聘历经20多年,与全球进程相差不大,伴随新一代技术创新,中国新生代玩家也有望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实现弯道超车。 来源:AI蓝媒汇 作者|刘广
    资讯
    2022年03月16日
  • 资讯
    【一周热点】HRTech行业热点事件小结(2022.3.7-3.11) 欢迎来到HRTech一周综述。我们收集了本周人力资源科技行业亮点事件,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近期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   上周五3月4日,由HRTechChina主办的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以下是论坛精彩回顾: 【精彩】汇聚400+HR科技达人,共话Inspire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在上海盛大举办!   由HR科技云图和HRTechChina发起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品牌30强评选活动于本周正式启动: 【评选】HRTech创新势力榜—2022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品牌30强评选启动   此外,本周国内外还发生了几笔备受瞩目投融资事件,详细情况如下: 国内投融资事件为: 【收购】人瑞人才以4.08亿元收购东软控股旗下IT外包公司上海思芮,加码数字化人才布局  【国内】吉工家获高瓴红杉B轮亿元投资,实现建筑劳务用工全周期闭环  国外种子轮融资事件为: 【美国】混合工作平台Daybase宣布获得96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旧金山】候选人体验平台Guide8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纽约】创意工作平台Creatively获得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美国】员工休假平台Dónde获得3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旨在解决员工倦怠和留任问题 国外A轮融资事件为: 【纽约】远程人才市场平台Instant Teams在A轮融资中筹集了1300万美元 国外B轮融资事件为: 【美国】薪资连接解决方案供应商Atomic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旧金山】员工福利平台Forma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为现代劳动力改善员工福利 【旧金山】人才智能公司Findem获得3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帮助企业更快地雇用高质量人才  国外C轮融资事件为: 【美国】针对蓝领的数字化薪资平台Branch宣布完成7500万美元C轮融资 国外其他投融资事件为: 【波士顿】技术招聘平台Filtered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
    资讯
    2022年03月12日
  • 资讯
    Braintrust :去中心化的Boss直聘,Web3 融入现实的典范--来自海外独角兽 DAO 的兴起让人们第一次开始认识到所有权经济:即由用户拥有、运营、维护、扩张自己正在使用的网络。越来越多的项目方开始这一理念带到了金融、社交、消费、社会等上层应用中。Braintrust 在自己的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人才网络:一个由个人用户主导、为个人用户所拥有的人才网络,最终目标是取代传统的招聘平台。但作为一款面向“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招聘平台,从表面上看,Braintrust 和其他求职平台没什么区别,用当下流行语言来讲:它是一款 Web2 产品。 通过引入 DAO 的理念和治理代币方案,Braintrust 试图通过极低的平台抽佣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挑战 Web2 领域公司对用户的不公平。Braintrust 是更进一步地讲 Web3 的理念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例,与此同时,他也搭乘上开放网络和加密货币时代的“顺风车”快速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3.4 万名自由职业者加入了 Braintrust 生态,包括 Twitter、保时捷、高盛和耐克在内的全球性企业在平台上提供了 1500 个岗位。平台的 85% 的用户拥有自己的数字钱包,2021 年 12 月,Coatue 和 Tiger 以购买代币的形式为 Braintrust  投入了 1 亿美元。 Braintrust 背后并不是一个崭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但通过将既有的商业模式和 Web3 精神相融合,Braintrust 或许是将 We3 带入现实世界的一个积极的实践。不过,叠加 Web3 的理念并不代表它一定比现有的替代方案更好,在 Braintrust 的发展过程中,仍有大量的挑战需要面对。 以下为本文目录,建议结合要点进行针对性阅读。👇 01 Braintrust :Web3 融入 Web2 的商业实践02 Web2 交易平台的“原罪” 03 Braintrust 如何运作 人才(talent)、雇主(Employer)和连接者(Connector) $BTRST 和 Braintrust 的 DAO 化治理 04 代币经济的风险与升级 通胀风险 价值累积和协议升级 05 如何获胜? 01.Braintrust :Web3 融入 Web2 的商业实践Web3 最让人兴奋的地方是它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以及移除“中介”后出现的新价值链。Braintrust 在自己的白皮书中将其定义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人才网络:一个由个人用户主导、为个人用户所拥有的人才网络,最终目标是取代传统的招聘平台。 但作为一款主要服务于“零工经济(gig economy)”的招聘平台,从表面上看,Braintrust 和其他求职平台没什么区别,用当下流行语言来讲:它是一款 Web2 产品。 目前美国有将近四成工作者是自由职业者,其市场规模约 1.5 万亿美元。疫情影响加速后的在线、远程协作,让“自由职业”这一趋势更加长期化、固定化、普遍化, 自由职业者的数量和经济规模呈指数级增长。 当市场上有充足且多元的自由从业者供给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将部分职能外包,从而更加集中地建设核心业务能力。这种工作模式创造了数百万个就业机会,并带动了自由职业者经济的增长,为传统雇佣关系带来了改变。 自由职业者和零工经济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已上市的零工招聘平台 Upwork (市值近 30 亿美元)在 2021 年 Q4 实现了 9.04 亿美元的交易额,以色列该板块的龙头公司 Fiverr 的交易额为 2.6 亿美元,市值也达到了 27 亿美元。 Braintrust 正是把握了蓬勃发展的零工经济的趋势,通过平台的形式将世界各地的知识型自由职业者与 Nike、德勤、雀巢、NASA 等顶级公司进行匹配。Braintrust  的收益来自分成,一旦实现成功招聘,企业需要向 Braintrust 支付劳动合同金额的 10% 作为服务费,这一费率远低于 Upwork、Fiveer 、Toptal 等平台 30%~40% 的抽佣水平。 而让 Braintrust 和 Upwork 等其他平台完全区分开来的点在于,它并不想成为一个“中介”。通过引入“去中心化”的理念和代币体系,Braintrust 试图借助 Web3 的力量让自己持续地保持低抽佣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Braintrust 开启于 2018 年,平台在 2020 年 6 月正式启动,它的早期投资人包括了 Variant、Multicoin、ACME、Hashkey 、Pantera 等,其中 Multicoin Capital 还投了很多类似的公司比如 Helium、Arweave、Livepeer 皆是用 Web 3 的手段全栈式地解决中心化带来的现实问题。 2021 年 9 月,Braintrust 通过 Coinlist 众筹 1100 万美元,并发行治理代币 $BTRST、开始以  DAO 的形式进行治理。它的早期投资机构们享有 Braintrust 22% 的代币,另有 5% 的代币被分配给了众筹参与者,其余部分则留给了早期贡献者及社区。 2021 年 12 月,Coatue 和 Tiger 以购买代币的形式投资了 Braintrust  1 亿美元。目前 Braintrust 的代币完全稀释后的市值为 8.96 亿美元。 Braintrust 专注于工程师、设计师、开发者这三类人才,将科技类知识从业者和顶级公司进行对接,因为主打 Web3、去中心化的理念,所以 Braintrust 可以更容易地吸引到这部分人的关注,平台上 85% 的用户拥有自己的数字钱包。 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 34,000 名自由职业者加入了 Braintrust 生态,包括 Twitter、保时捷、高盛和耐克在内的全球顶级企业在平台上提供了超过 1500 个岗位。Braintrust 官方数据看板显示:自 2020 年 6 月上线以来,Braintrust 总共完成了 2373 例工作需求对接,平均每个工作项目的合同金额为 7.25 万美元(按照:项目周数 x 小时/周 x 小时费计算得出)。 即便有自己的代币,但 Braintrust 始终遵循一个理念:好的代币经济可以放大一个平台的价值,但不能完全替代它。 所以 Braintrust 并不以代币激励作为吸引用户的理由,更想从以下几方面来吸引知识工作者和企业: 同时,基于 DAO 的运营理念,持有平台 token 的 Braintrust 用户还可以参与平台运营的一系列决策投票。对于自由职业者们而言,当他们的收入和平台形成强绑定时,Braintrust 提供了一套机制来确保用户和平台之间的信任不会因一些外部因素而遭受破坏。Braintrust 并不是一个崭新的产品或商业模式,通过和 Web3 理念进行融合,对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型进行更先锋的改进。 但从商业实践的角度,它仍然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去中心化的、由用户拥有和主导的交易平台能否比 Web2(由投资者所拥有的)交易平台更为高效? Braintrust 并不能因为自己的 Web3 属性必然成功,它同时面临着 Toptal 、Gigster 、传统的人事代理机构,以及 Recruiter.com 等一系列来自 “传统世界”的强劲对手。 02.Web2 交易平台的“原罪”“Your margin is my opportunity(你的利润就是我的机会)。”Braintrust 的创始人 Adam Jackson 借用亚马逊的创始人 Bezos 这一观点来描述 Braintrust 的出发点和长期竞争优势。作为连续创业者和投资人, Adam Jackson 有丰富的平台型产品创业经验,并在过去 16 年里参与成立了 4 家风险投资公司和 1 家资产管理公司。 2012 年,他联合创建了医疗服务机构 Doctor On Demand,融资 1.65 亿美元。2017 年,他联合创建了区块链资产管理公司 Cambrian Asset Management。Adam 也是 100 多家公司/项目的天使投资人,包括:Eco、Collective、以太坊、Bolt、Placer、Aktana、Skale Labs、Protocol Labs、JCTurbo、Apero Health、Rappive、MyTime、Automatic、Womply、Superhuman、Zenefits...... Braintrust 的联合创始人 Gabriel Luna-Ostaseski 曾创立面向初创企业的咨询公司 Upshift Partners,旨在为硅谷的技术公司提供发展和客户增长方面的咨询服务,其客户包括 humbtack、Uber、Lending Home、Metromile、Massdrop 等等。 Adam Jackson 和 Gabriel Luna-Ostaseski 创立 Braintrust 的背后是他们在 Web2 领域创业投资的深刻洞察。 过去 10 年间 Web2 领域诞生了一系列影响人们生活的创新公司,人们日常生活基本都围绕着这些平台展开,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是: 一位纽约居民昨晚在 DoorDash 上点了晚餐、前一天晚上打了一辆 Uber 回家,由于下周的出行所以提前在 Airbnb 上订房。 即便经历了近期的美股大跳水,它们的总价值仍高达数千亿美元: 但这些交易平台的商业模型同样存在挑战:  为了形成自己的网络效应,这些平台在其成长早期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来完成“获客、增长、留存”的不断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的加剧不仅抬升这部分成本,更可能让已经付出的巨大成本都“前功尽弃”,典型如 Uber 与 Lyft 之战。 当平台的供给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时,平台也许会对供给的质量标准做出牺牲,而对于平台上的用户来说,除了离开平台,他们没有其他选择,例如亚马逊从全自营到引入第三方卖家。  从收益模式上,成功的交易平台(marketplace)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广告业务,广告几乎是被所有公司验证并采用的业务,但这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 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交易平台一旦意识到平台上的用户/参与者被充分锁定而不会轻易离开时,就会提高平台抽佣率以增加利润。 以上情境几乎会发生在每一个交易平台的发展过程中。 从用户公平以及平台可持续发展这两个角度,Adam 不认为 Web2 平台的高抽佣率收入模式是可持续的。 Web2 交易平台公司(产品)的很大一部分创新在于他们调动了社会化供给、为原有市场引入新的供需关系,市场规模也因为新的供需关系的加入而被抬升到了新量级:Airbnb 通过非酒店类型的住宿供给扩大了度假租赁的市场规模,出行市场的规模因为 Uber 的 “共享汽车”概念而不局限于出租车。 Adam 看来,大部分 Web2 平台的创新是对个人资源的货币化,但货币化的红利被平台“侵占”,助力平台成长的个人用户并没有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 再来看抽佣率攀升这件事。 虽然用户侧的体验很差,从公司管理层角度,提高抽佣率并不是坏事,成功提高平台抽佣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积极业务信号。例如,Fiverr 在其最近的股东信中着重标明了其抽佣率相较上一年提升了 140%。 从平台的发展阶段来看,抽佣率的提升往往比业务真正站稳脚跟发生得更早,因为平台运营者们需要更早地向股东证明他们可以获得盈利。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平台不得不牺牲部分收益来提供一个较低的(但并不持续)的抽佣水平,所以提升抽拥水平的时间再次被提前。 a16z 的 Chris Dixon 在 Why decentralization matters 文章中提到,在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上一定会发生的情形是: 一旦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网络效应,并且他们很确定平台上的各方参与者:用户、服务供给方、甚至开发者都开始对平台产生依赖,那么平台就会选择从“吸引这部分人”转向“吸取这部分人群的价值”。 对提高抽佣率的一种正面解释是:提高抽佣率可以证明“交易平台的价值正在增加”。如果一个平台可以没有任何摩擦地、成功地将自己的抽佣率从 10% 提高到 20% ,那么证明他们的产品对用户来说变得更有价值了。 但是“没有任何摩擦”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前置条件,一旦平台的抽佣率提高到超过平台用户所认为公平的水平,就会为平台走向衰落埋下种子。 Benchmark 合伙人 Bill Gurley 在《最佳平台定价策略》一文中阐述过一个十分经典的观点:平台在设定抽佣率时的短视是十分危险的,短期内提高抽佣率能获得利润增长的正反馈,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平台在长期保持优势,那么这一行为在战略上就是次优的,因为提高抽佣率可能会导致供需双方离开平台去寻找替代方案。 Gurley 的建议是,平台不应该持续提高向用户收取的费用,而应该想办法从那些试图从你那里获得更多用户的人手中赚取更多收益,比如广告。 某种程度上,Braintrust 的 Adam Jackson 和 Gurley 持有同样的观点,不论是从对用户公平的角度,还是平台持续发展的角度,Adam Jackson 都认为依赖抽佣对于平台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只不过他选择了 Web3 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03.Braintrust 如何运作对于 Braintrust  平台的企业或个人用户来说,是否了解区块链并不影响使用,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 Braintrust ,无论是职位发布、推荐人才还是投资、投票治理。总的来说,Braintrust 旨在解决传统招聘平台中存在的 3 个主要问题: 更公平的收费结构:Toptal、Upwork 和 Gigster 等招聘平台收取 30-60% 的高额费用,高额的抽佣比例增加了企业招聘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自由职业者们的实际收入,这并不公平。 更优质的人才供给:Braintrust 专注于高级知识人才,所有用户都经过了点对点审核和 KYC 流程,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Braintrust 将背调环节前置,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经审查的、优质的“人才库”。而区块链技术显然也能够提供一个系统化的声誉存储和追踪工具,提高招聘质量,这个我们后文会展开。 利益错位:中心化的所有权结构造成了平台运营方和实际用户这两方在利益上的脱节,如果要长久地保持优势,就需要改变这种错位。 人才(talent)、雇主(Employer)和连接者(Connector)除了人才(Talent)和雇主(Employer)这两类人群,Braintrust 还引入了“连接者(Connector)”的角色,Braintrust 由这三个特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每一位想要注册的用户都需要先通过平台的 KYC(用户身份审查),KYC 通过之后才可以成为平台成员。 从招聘业务链条上,连接者(Connector)可以看作是入驻平台的第三方猎头,可以是个人和组织,理论上,人才或雇主也可以同时担任连接者(Connector)的角色。雇主发布的职位信息除了显示在潜在人才(Talent)的信息流,也会被连接者(Connector )们看到,当连接者通过定向推荐实现成功人岗匹配后,Braintrust 会以合同金额为基准,奖励给连接者们一定数量的平台代币 $BTRST。 “连接者”角色的引入维持了 Braintrust 平台的动态流动和增长:他们不断邀请新客户和知识工作者加入 Braintrust、协助招聘和匹配工作。“连接者”也可以看作是 Braintrust 的一种 Go-To-Market  策略,其他平台所使用的“用现金换增长”在 Braintrust 这里变成了代币方案,这是 Braintrust 可以长期保持 10% 低抽佣比例的重要原因。 企业雇主和人才之间的对接则遵循 Bid-Ask 流程。“Ask” 即企业雇主, 企业方提出他们需要的人才标准,比如技能、经验、地理位置、薪资等。合约自动将这些条件和平台上自由职业者的 “Bid” 去匹配,整个匹配过程全部由协议自动执行。 Braintrust 还允许雇主和人才双方在完成项目后相互评分,获得 5 星评分后即可得到代币奖励,除了作为收益,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声誉认证在链上保存。 接下来,Brainturst 还将系统化地搭建自己的链上声誉系统。Web2 语境下,个人的工作历史、职业相关数据无法实现平台间互通,例如 Toptal 的资料无法在 Fiverr 中查询到,系统间的封闭让自由职业者无法拥有完整的声誉认证,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得到解决。 和竞争对手相比,Braintrust 除了更低的抽佣之外,还足够高效:根据平台公开的信息,Braintrust 的匹配算法保持了 80% 的匹配率,可以在职位发布后的前 24 小时内将客户(公司)连接到 4 到 7 名自由职业者,整个匹配过程平均用时 48 小时,作为对比,该雇主在其他平台上花费的时间是 2 周左右。 人才和企业之间的服务结算以当地法币进行,以避免 Token 支付的价格波动而影响收入。 早期,企业方以现金的方式支付给 Braintrust 合同金额的 10% 服务费用,这 10% 的现金作为“劳务费用”支付给协助搭建 Braintrust 的各个节点。在最近一次的社区治理投票后改为企业方先行给 Braintrust 的费用节点支付对应的法币,由节点负责从法币转换为 USDC,再转至 Braintrust 在公开市场上回购 $BRST 代币,从而保证基金库平衡。 $BTRST 和 Braintrust 的 DAO 化治理除了商业理念,Braintrust 自身的创立过程也让它本身更具社会实验的意味。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一个名为 Braintrust Inc 的公司实体,整个 Braintrust 项目的构建主要由五个节点来完成: Freelance Labs HexOcean SnowFork Accelerated Labs Muses 上述几个组织帮助 Braintrust 完成了从协议、代币模型设计,到早期营销、处理付款及货币兑换等功能的搭建,还包括了与 Nike、NASA 和美国宇航局等公司建立合作所需的、从 BD 到合规材料的所有准备流程。作为 Braintrust 的早期贡献者,这些节点组织享有 19% 的代币。 Braintrust 共发行了 2.5 亿个 $BTRST 代币,其中 54% 被作为社区激励来维持 Braintrust  DAO 的运转。$BTRST 不用于支付,主要用于 Braintrust 的治理和奖励。 1. 治理$BTRST 是 Braintrust 的治理代币,持有代币的人在 Vote 页面详细阐述提案,社区成员在 snapshot 上进行投票后,投票结果会被反馈到链上。社区成员可以针对 Braintrust 的路线图、费用方案、声誉和代币机制等进行投票。 2. 解决争议 Braintrust 上劳动报酬的支付不在区块链上完成,平台暂时也不支持任何资金托管服务,所以对于存在劳动纠纷风险,Braintrust 并不能从冻结资金的维度进行争议协调,但作为平台,在客户和人才发生冲突时展现平台立场又是必要的。 因为 Braintrust 的争议解决过程发生在链下(例如司法仲裁等),所以 $BTRST 代币治理机制是间接地在解决社区运营的争议。决议陪审团的参与者要么需要持有 BTRST 代币,要么需要被 BTRST 持有者评选为陪审团仲裁员。 3. 激励人才网络 $BTRST 还被用于平台上利益相关者的激励,主要有几种主要类型的贡献者可以获得社区奖励: 连接者(Connector):将人才或客户推荐给网络的人。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连接者并推荐人才。对于连接者的奖励是现阶段 Braintrust 代币的最主要支出。 审核者:负责平台 KYC 的成员,他们筛选、审核平台人才库,保证提交认证的申请人符合 Braintrust 及对应公司标准,如果要成为审核者必须先完成 Braintrust Academy 的课程,并为此获得代币,然后在完成筛选后获得 $BTRST 代币。  人才(Talent):从注册开始,人才就会在不同节点收到平台的代币奖励,例如补充完整的个人资料、参加平台课程、成功完成工作等。 项目捐赠:考虑到平台上的贡献者越来越多元化,Braintrust 推出了自己的激励计划, 主要分为三类:宣传大使奖励、开发者奖励以及内容建设类奖励。来自 Coatue 和 Tiger 的 1 亿美元也被用于这一计划。 04.代币经济的风险与升级通胀风险白皮书中的这张插图很好地展示了平台上一个完整的照片流程以及 $BTRST 代币(图片中徽标的位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上图中标注“$”符号的位置对应的都是企业和人才的互动,就像他们在其他交易平台上一样,用工作换取现金。标注有 Braintrust 代币标志的地方则是 Braintrust 的代币经济和平台规则设定的结合: 连接者(Connector)奖励,正如前面提到的,Brainstrust 用平台代币来支付自己的获客成本; 和其他平台相比,在 Brainturst 平台,人才(Talent )不仅不用支付中介费用,还有可能在劳动报酬之外获得额外收益:当他们成功申请到工作岗位、并在工作结束后获得雇主的五星好评时,都可以获得平台的代币奖励。除了作为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凭证,$BTRST 的升值也为他们带来了潜在经济收益。 这里有一个微妙的平衡。 平台上自由职业者和企业客户的快速增长增强了 Braintrust 作为平台的网络效应,但当平台上人才、岗位短时间内大量增加、流通时,市场上流通的 $BTRST 数量也随之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 $BTRST 代币的通货膨胀:  如果只是作为平台活动的参与者(自由职业者、雇主)而持有 $BTRST 代币,那么通货膨胀对币价的稀释并不会对他们造成太多影响;  如果以金融投资、经济收益的视角来看待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对于代币持有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上述两点不会过多地影响求职者和企业,因为 $BTRST 升值带来的经济收益并不是他们来到 Braintrust 的最核心目的,但对于连接者,$BTRST 的价值稀释一定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推动 Braintrust 运转、增长的动力,极端情况下,连接者(Connector)会因为看不到太多的经济收益而选择离开 Brainturst。 考虑到接下来早期投资机构锁定期结束后可能的抛售行为,$BTRST 贬值的风险似乎在被放大。即便 Braintrust 为 $BTRST 设定了一个 2.5 亿个代币数量的上限来规避通货膨胀,但短期内则十分考验金融投资者的心态。 理想状态下,作为社区治理凭证的代币,这一机制能够保证大部分 $BTRST 可以真正为需要 Braintrust 平台的人所享有。但考虑到 Braintrust 能够维持 10% 现金抽佣率关键原因在于它用代币来替代现金的获客成本,用 $BTRST 的增益来驱动平台增长,所以不考虑 $BTRST  为其持有者带来的财务价值是不现实的。 $BTRST 的持有人们可能希望这些代币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直接的财务价值,但在此期间,它们对网络参与者具有间接的财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社区治理。在 Braintrust 平台上,治理参与可以带来财务价值,因为它可能意味着 Braintrust 可以修改自己的抽拥比例,要求企业支付更高的费用,这部分“利润”为社区成员所享有。 应聘质押。客户和人才可以通过质押 $BTRST 来证明自己的参与意愿,从而在匹配过程中脱颖而出:例如,如果某位申请人通过质押 2 $BTRST 来获得优先面试 Nike 公司设计岗位的资格,但如果他没有参加面试,则代币会被没收。某种程度上,这是 Web2 平台所采用的广告模型的 Web3 替代品。  职业福利。这一项内容暂时还没落实,但 Braintrust 网站已经暗示了代币持有者在未来可以享受到的利益:免费的职业教育内容、软件或求职辅导等。 举一个更直观的简单例子: 对于纯粹出于财务目的持有 $BTRST 投资人,一个 $BTRST 代币价值 4 美元,则他所得到的实际价值也是 4 美元; 但对于 Braintrust 平台上的求职者,如果通过质押 1 个$BTRST 可以让他获得一份 7.2 万美元的工作可能性增加 0.01%,那么对他而言,此时 1 个 $BTRST 的实际价值为 4 美元 + 7.20 美元,即 11.20 美元。   这里并没有考虑到如果求职者没有得到这份工作的情况,只是对总体逻辑的举例。 此外,如果代币经济设计得足够好,也能够激励纯粹出于金融投资目的持有代币的人积极参与到网络构建中。 例如,我持有 $BTRST 代币,但如果我不为 Braintrust 贡献新的人才或职位供给,那么我实际上在损害 $BTRST 的价值,此时的选择是:我是否应该将人才推荐给网络,为他们竞标以帮助他们建立声誉,从而在上述基础上,享受到  $BTRST 带来的收益?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价值累积和协议升级因为平台上代币和现金流动混合在一起,所以 Braintrust 的代币激励机制经历过一次升级。前面提到,Braintrust 是有几个节点团队共同搭建而成的。直到去年 9 月,Braintrust 才发布了自己的代币,但在那之前,Braintrust 又必须为这些节点的工作付费,所以在一开始,雇主企业给 Braintrust 的 10% 的服务费用会直接流向这些节点组织,作为他们的服务费用。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Braintrust 给社区的激励是来自基金库的单向支出,当基金库得不到供给时,激励也是不可持续的。如下图所示: 9 月,当 Braintrust 公开发行其代币时,它去中心化并成为了 DAO,平台将治理权正式交到代币持有者手中。10 月,$BTRST 的持有者们投票批准了 Braintrust 代币经济模型的重大变更。 具体来说,“平台上的所有费用,包括当前的客户成功费用以及未来可能发起的任何其他费用,都必须以 $BTRST 支付,而不是以现金形式支付给节点。” 这并不代表企业用户必须持有 $BTRST 才能完成 10% 服务费用的支付。 在实际流程中,10% 的现金会先给负责接受法币的节点(Fee Converter),该节点负责将这部分现金转换为稳定币 USDC,并将它们发送到费用转换器的智能合约中,合约则会将这部分直接从交易所用这部分 USDC 来购买 $BTRST 代币,并将它们最终发送到 Braintrust DAO,以维持代币的循环。 这种协议升级不会不断消耗库存,而是会在每次获得 10% 的抽佣是完成基金库的自我维持。节点们也仍然会从 10% 的费用中获得报酬,但因为他们前期开发 Braintrust 的付出已经得到了充足的现金回报,所以接下来,他们会完全以一个贡献者的角色投入他们未来的工作,并像其他人一样获得 BTRST 代币奖励。 协议升级后,Braintrust 社区已经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了 14.5 万个 $BTRST 代币。 作为一个 DAO,Braintrust 的数据也是完全公开的。 btrstinfo.xyz 费用查看器是最典型的代表,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一工具来查看平台的客户支付了多少钱、何时以及为什么工作,即时 Braintrust 平台上的工作详情页,也可以是 Braintrust 的收入明细。接下来 Braintrust  还将推出一个 Twitter 机器人,它会在推特上发布诸如“Nike 刚刚支付了 1,000 美元的发票,并购买质押了300 个 BTRST 代币”之类的推文。05.如何获胜?Braintrust 的理念其实很简单:抽佣最少的双边交易平台一定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而去中心化的、由用户完全拥有的平台更有可能抽佣较少。需要再次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具备 Web3 要素和精神的交易平台们一定会在竞争中获胜,它们仍然需要提供出色的产品并完成运营市场所需的艰巨任务。 在一档播客节目中,Braintrust 的创始人 Adam 提到,一个交易平台收取的合理抽佣费率和它是否提供了独特的价值相关,一旦一家公司没有做到这一点,那它将很快被用户抛弃。Adam 举了 DoorDash 的案例,在他看来 DoorDash 日渐攀升的抽佣本质上是在“偷”配送人员应得的小费,所以这类公司将第一个“离开”。 不过这一论点有待商榷,因为这句话背后并没有考虑到产品复杂性以及平均订单价值(从绝对金额上 DoorDash 的抽拥并不多),这也是为什么不太可能存在一个去中心化的 Uber 或 DoorDash。 另一方面,Adam 认为 Airbnb 真实地为市场供给双方带来了巨大价值,并且它作为平台方抽佣比例合理,所以如果做一家 Web3 领域的 Airbnb,那么它要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十分强大的。 虽然分属于 Web 3 和 Web 2,但 Braintrust 正在做出与 Airbnb 相同的选择:抽佣最少的网络可以巩固它们运营的空间,并且在长期具有价值。很明显,这种理念并不一定意味着需要代币的参与,更多是创始人的主动选择。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由用户所拥有的去中心话的平台,能创造和释放更多价值? 根据 Gurley、Bezos 的观点,极具竞争力的交易平台一定是可以将低抽佣率维持得越久越好。Braintrust 已经做到了低抽拥率,它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持续保持这一优势。随着自由职业者更容易通过 Braintrust 平台找到优质的、可持续的工作,那么 Braintrust 就会获得不断增长的正循环。 $BTRST 的代币提供了所有权和经济效用。那么对于平台参与者来说,他们需要明确“所有权”价值到底是多少?就目前而言,我们仍在谈论一个只发展了 18 个月的平台,它目前的总服务量为 3700 万美元,并且只服务于工程师、设计师和开发者这些细分领域里的自由职业者。 一个极端的想象是:Braintrust 是否有可能覆盖所有人才招聘的需求?整合更多经济活动? 根据哈佛商业评论的数据,2019 年美国人才招聘行业的规模为 1510 亿美元。因此,可以简单预测全球招聘行业的规模约为 4500 亿美元。全球范围内第三方知识服务机构的收入情况是:德勤在 2021 年的收入为 501 亿美元,TCS 为 220 亿美元。简单加总后,我们可以粗略估计全球知识工作者的工资规模为 6000 亿美元左右。 Braintrust 的抽拥比例为 10%,所以理论上,如果 Braintrust 能够打造一台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巩固全球灵活的人才市场,那么它将有机会获得 600 亿美元/年的费用。总而言之,以上的预测是一个极端推论,并且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如果要实现这一预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可以预见,Braintrust 覆盖的领域将从开发者、工程师、设计师这些行业向外延展。 切入德勤、普华永道和埃森哲等巨头所处的高端知识服务市场是一个选择,借助附加服务获得溢价,这些咨询公司通常可以做到 70% 的抽佣率。最近一位 IT 咨询公司出身的人正在研究一项建立新节点的提案,本质上是一个建立在 Braintrust 协议上的新创业公司,这一项目一旦通过就会获得上面的赠款项目的资助。 在时机成熟时,Braintrust 的框架也可以支持它和 Fiverr、Upwork 等蓝领类零工平台进行对抗,毕竟对于 Fiverr、Upwork 等平台上的人才而言,“获得更高的到手收入”这件事同样具有强吸引力。 在一定规模下,提供自由职业人才群体需要的服务和资源也具有价值,例如团体健康保险或退休金计划。 无论哪种情况,新节点都将受益于 Braintrust 网络在过去四年中建立的基础设施、社区和资源。他们不需要再单独筹集资金来重新实现代币模型设计、协议设计和智能合约审计等,因为这些已经完成了。他们将利用现有的连接器和验证器池,也不再需要融资,因为他们能够从 DAO 的基金库中直接获得启动资金。 在真正和 Web2 的巨头们交锋之前,更现实的挑战已经出现:Braintrust 的代币在 Coinbase 推出后峰值一度达到 40 美元以上但又迅速下跌、观看 Braintrust Academy 视频以获取 $BTRST 代币的机制遭到了机器人大军“薅羊毛”。随着 Braintrust 的增长,一个比现在体量更大、更分散的社区也为 DAO 的治理提出挑战。 来源:拾象 海外独角兽 作者:Packy McCormick
    资讯
    2022年03月11日
  • 资讯
    【精彩】汇聚400+HR科技达人,共话Inspire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在上海盛大举办! 3月4日周五,备受瞩目的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在上海盛大开幕!作为HRTechChina的开年巨制,本次论坛嘉宾阵容强大,形式多样,特邀国内外优秀的人力资源科技服务机构,汇集400+HR科技前瞻同仁,聚焦15+HR科技核心话题,为人力资源科技HR达人们提供研讨创新理念的专业平台。参会嘉宾共话行业发展新趋势、探寻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助推人力资源数字化创新探索与实践,为中国人力资源科技的未来发展蓄势添能! Inspire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形式丰富多样,包含了HRTech趋势发展论坛,高端的专家闭门午餐会,前沿的元宇宙(企业文化、员工体验等)X-Workshop,同时在论坛中还揭晓了部分2021HR科技年度大奖企业端奖项。 Inspire2022得到了业内优秀的HR科技机构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因疫情影响,部分机构无法现场参与。特别感谢论坛现场的力扣LeetCode、FAFULI、KNX、仁云科技、科石咨询、优面宝、员工体验研究院等合作伙伴的鼎力支持,共同见证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离不开优秀的HR科技机构共同努力! 论坛现场邀请到数十位来自全球及中国知名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及人力资源专家带来高质量的精彩演讲,他们结合自身的企业实践案例,以独特的视角倾情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核心聚焦未来趋势、HR数据分析与治理、员工体验与福利、人才招募和Z时代、HR数字化最佳实践等多个热点话题,为人力资源科技精英们呈现了一场又一场思想盛宴! 首先,来自HRTechChina的首席顾问Gawain发表了《2022全球最新HR科技趋势与HR应对之策》主题演讲,发布了2022最新版HR科技云图采购指南,并就大家十分关心的2022全球最新HR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做了详细的解读,特别强调了数字化能力已成为HR的关键趋势。 随后,组织与人才效能分析领衔专家,Keystone科石咨询创始合伙人杨冰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数字时代HR必备:组织与人才效能分析报表系统》的精彩演讲,他讲述了在数字时代下,数据驱动人才效能提升,组织与人才效能分析驱动业务增长的现象,并提出了有效建议,企业可以通过构建人力资源效能分析体系,开展数据洞察,为在场HR科技同仁们带来巨大启示。 在演讲的最后,杨冰老师重磅发布了 2022人力资本分析高阶训练营,在未来HR工作技能需求中,人力资本分析成为关键能力之一,所以特别联合HRTechChina,举办高阶训练营帮助HR专业人士建立关键能力和面向未来的机会。 紧随其后的是力扣LeetCode华中区区域总监程骏柏先生,他为大家分享了技术人才招聘2.0时代下“省时,省心,省力”的力扣标准,在招聘2.0时代,企业如何帮助提升效能?作为全球知名的程序员算法编程能力提升平台,力扣用其行业首创的Online Judger核心代码模式,力扣原创编程题等“力扣标准”,呈现行业技术水准,广受认可和借鉴。 接下来,员工体验研究院顾问专家Maggie为我们讲述了《元宇宙时代的员工体验—Z世代招聘策略》,如今,关于“元宇宙”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此,Maggie提出了她对元宇宙和Z世代的思考和理解,在空间边界,组织边界,身份边界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HR该如何改善员工体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吸引HR们想要的人才?元宇宙时代的员工体验大不相同,HR们也被赋予了新角色—赋能体验者,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最佳体验。演讲内容丰富,输出了许多新颖观点,获得了在场HR们的广泛好评。 随后,仁云科技CEO张向党先生发表了《基于HR共享服务的HR管理数字化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领先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运营目标,张先生通过分享仁云人力资本平台各管理业务详情,体现了仁云如何使用智能化,场景化,数字化的手段展现平台价值,为广大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数字化管理经验。 接下来,携程集团的高级总监,组织人才发展与文化负责人曹洁女士作为携程3+2项目负责人,首次对外分享了携程3+2混合办公实践的目的所在—不仅要让员工在工作中“奔向梦想之旅”,更是要通过提升员工体验,帮助员工奔向自己的人生之旅!在通过大胆假设,科学求证,得到了积极的结果后,携程赋能管理,全面推行混合办公保障机制,致力于让员工成为更高效的员工,让主管成为更成熟的管理者。 之后,来自延锋国际汽车有限公司的周翔先生为我们带来了《HR系统出海数据治理分享》,向大家讲述了全球化管理的阻力和压力所在,以及在全球化管理挑战下,如何评估并提出好的全球化解决方案。此外,周翔先生还以全球化出海案例中的数据治理为例,提出如何有效解决不同的地区的治理需求,这是值得人力资源科技从业者深思的问题。 最后,来自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劳动力管理高级经理Theresa Hudzinski进行了《Set Your Data"Eco-System”》主题演讲, Theresa结合28年迪士尼工作经验,以大数据为着眼点,讲述了一个平衡的数据 "生态系统"的价值。虽然"大数据 "被公认为是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但受到大数据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往往你的投入和产出是不匹配的。因此,找到“平衡"在数据战略中至关重要!Theresa的演讲为上半场作了完美总结! 在上午八位嘉宾精彩绝伦的主题演讲结束后,论坛进入午间休息环节,大家纷纷前去展区参观并交流互动。 与此同时,HRTechChina还在中午举办了INSPIRE 2022专家闭门午餐会,专门邀请来自优秀的HRTech企业的嘉宾们自由讨论,现场思想火花迸射,HR科技精英们共同分享组织管理心得,探索HR数字化转型实践,畅谈人力资源科技的未来趋势! 经过午间短暂的休息调整后,论坛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2021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大奖企业端部分奖项的颁奖仪式。HRTech为部分人力资源科技领域的优秀企业、团队及经理人颁发了2021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团队奖(数字化团队);2021年度人力资源数字化最佳雇主;2021年度人力资源科技最佳实践以及2021年度杰出HRTech经理人奖项。以此表彰这些富有远见卓识的人力资源行业内的佼佼者。感谢他们对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创新实践,为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发展的不懈努力!更全面的奖项榜单将在3月31日深圳inpsire 2022大会中全面揭晓。 为以上获奖企业、团队和领导者送上诚挚的祝贺! 颁奖仪式结束后,论坛下半场HR数字化最佳实践分享在众人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下半场的第一位分享嘉宾是WeWork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Eric Zhou,他为我们带来了以《给未来更多空间—基于空间和体验的创新招聘实践》为主题的精彩演讲,WeWork致力于引领健康、灵活又高效的未来办公方式,在全国各地拥有办公社区。同时,WeWork坚信文化的能量,从绩效,体验,成长三个方面兑现最佳雇主承诺,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协作和人际沟通和感情联结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紧接着,FAFULI首席福利数字官唐小锋先生分享了《VUCA时代的员工数字化健康管理双重生态圈布局》,数字化管理是所有HR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唐先生在演讲中讲述了预计未来十年福利管理面临的挑战,以及面对挑战 FAFULI的机会所在。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洞察福利产出,FAFULI还利用数字化平台及咨询能力帮助企业HR了解员工,以做出更好的决策,引起在场HR们的热烈讨论。 随后,肯耐珂萨数字化产品全国交付负责人Saxon Deng讲述了《人力资源数字化的艰辛之路——从自我认知到真实需求》,提到了艰辛的数字化建设过程并分析了数字化推动缓慢的原因。此外,邓先生总结了一些能够确保达成期望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保障方法,得到了全场一致好评。 接下来,来自Joynext的HR负责人Stella Zhang以《共情Z世代—探索企业的雇主品牌新逻辑》为主题带来了精彩演讲,初创企业Joynext始终贯彻GO TO THE BASIC精神,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雇主品牌建设,通过提升员工体验与参与度,打造优质企业文化,塑造优质雇主品牌,让组织在积极阳光的文化氛围下高效运作! 四名嘉宾的精彩分享结束后,论坛进入中场休息环节,HR同仁们纷纷前往展区互动交流。 此时,在会议室同步进行的是本次论坛特别筹划的元宇宙专题X-Workshop。来自优秀的HRTech机构的人力资源专家们就元宇宙时代如何焕新企业文化,塑造团建新体验等展开热烈讨论,输出了许多新颖观点,启发了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发展新风向。 短暂休息后,演讲环节继续进行。 来自海亮教育管理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何浩先生就“重塑数智人资,助力组织转型”这一主题,分享了教育领域人力资源科技的宝贵经验。信息化赋能教育行业,海亮教育用科技的手段探索和解决办好学校的“黑箱”;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全面统一的监督、管理与调控;通过“科技+管理”驱动,全面赋能管理者和员工,实现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的转型。 随后,诺亚控股的资深数据总监江哲文先生带来了《诺亚控股人力资源数字化实践分享》,数字化的脚步迅捷而又强劲,诺亚控股在面对数据治理的挑战时,分析背后原因,从而对数据治理进行分层式管控,有条理地规划并实施数据治理方案,最后辩证地总结了本次治理结果,想必一定给在场嘉宾们提供了可贵的数字化治理新思路。 接着,长电科技的HRIS高级经理陆一东先生讲述了《HR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实践》,系统且完整地分享了自己对HRIS的理解:HRIS要找准方向,需要了解员工,业务,领导需要的东西才能成功。HRIS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员工的体验,员工包括了我们的管理者。此外,陆先生并强调HRIS需要做到化繁为简、注重体验、尊重心流。希望能给在场HR同行一些启发。 最后,来自斯凯孚(中国)有限公司的中国区薪资主管沈骅先生分享了《SKF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之旅》,介绍了SKF的人力资源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与目标,SKF始终以员工为导向,把员工放首位,通过人力资源数字化基础搭建,改善员工体验。并强调了人力资源数字化不止是HR单个部门的工作,还需要跨部门协作,需要目标长远,始终以员工为先。为演讲环节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本次论坛分享了人力资源科技管理创新理念以及前沿成果,让在场的HR同仁们深刻感受科技赋予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无限可能,勾勒出一幅人力资源科技与创新的未来画卷。 至此,由HRTechChina主办的2022中国人力资源科技年度论坛在上海正式落下序幕。再次感谢我们的分享嘉宾、合作伙伴和参会嘉宾!中国人力资源科技论坛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伙伴,让我们一起期待3月31日在深圳举办的Inspire2022—人力资源科技发展趋势论坛!
    资讯
    2022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