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硅谷
    提高软件开发人员工作效率,Clubhouse获1000万美元A轮融资 人们常常形容工作是玩命竞争,对于工程师来说,这种说法并不过分。在许多公司里,抛开管理层的工程意图来看,一般工程最后都像熟食店的柜台一样,并不能如期望一般:一项为终端用户服务的优先级任务。 Clubhouse想要改变这一切。该公司产品于2016年初上市,目标是消除开发人员使用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时的辛苦乏味,同时能够了解公司上层目标和发展里程碑。 日前,该公司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Battery Ventures领投,后者的Neeraj Agrawal也将入席Clubhouse董事会。 Clubhouse的所有目标都在于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效率。该软件绑定到Github中,使提交记录与票据匹配,这样开发人员就不必将其更改的详细信息输入到多个数据库中。该产品还提供了一个API,可以轻松地将其他工具绑定到开发工作流程中。 虽然这些功能摆脱了作为开发人员的一些苦差事,但真正使其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它能够让开发人员了解到高层想法。 该产品内置了“里程碑”和“史诗目标”,工程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看到关键功能和发布的当前状态。状态页面让开发人员了解其他团队成员正在做什么以及可能会妨碍他们。 令人惊讶的是——也是Battery对这家公司如此感兴趣的原因——现在已经有700多家公司在使用Clubhouse,然而这家创企却连个销售人员都没有。据悉,很多开发人员在跳槽后,都会向新公司推荐Clubhouse。对此,CEO Schrader表示,此次融资也将用于打造一支更专业的销售团队。 Clubhouse此前在两轮融资中获得400万美元,投资人包括Resolute Ventures、Lerer Hippeau Ventures、RRE、BoxGroup等等。原种子轮投资人也参加了这次融资。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14日报道 (编译:可芮ccino)
    硅谷
    2017年12月15日
  • 硅谷
    LinkedIn 发布2017美国新兴工作岗位报告 在美国,现在的就业市场充满了新的机会,新的工作机会对于求职者来说也意味着有了潜在可能性。 在未来的十年内,美国劳动统计局预测会创造出11.5百万个工作机会,甚至未来65%的孩子将从事着现在还不存在的工作岗位。 为了找出什么是更有前途的岗位和更能带来成功的技能,我们分析了LinkedIn过去5年间的数据,来寻找哪些岗位和技能处于上升趋势,并对这些趋势在未来的工作市场中代表了什么进行了分析。 从中我们发现了: 技术为王 软技能的必要性 高流动性的岗位处于上升趋势 有才能的人在顶尖岗位中供不应求 面向未来的技能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5年内,技术岗位的激增并没有使我们感到惊讶。十一月的劳动报告中指出,在硬件行业,招聘率增长了近10%,同时从去年10月起到现在,软件行业,招聘率增长了近15%。 以下为2017美国TOP 20新兴岗位排行榜: 更多详细信息欢迎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https://economicgraph.linkedin.com/research/LinkedIns-2017-US-Emerging-Jobs-Report     The explosion of tech role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comes as no surprise give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in every sector. Our November Workforce Report noted that hiring is up nearly 10% in the hardware industry, and nearly 15%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from October 2016. Specifically, the growth a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more sophisticated technology - lik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we are seeing more specialized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specific roles top the list of emerging jobs. These jobs are also widely available outside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The number of customer experience roles that made the list indicates that the “age of the customer” was more than jargon. These jobs are among some of the non-automatable jobs on the market today, and the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m aren’t necessarily taught in university, as they rely heavily on soft skills. There can’t be emerging jobs without some jobs being replaced. When looking at the roles that are starting to lose steam in today’s professional landscape, two trend stands out: Comprehensive sets of skills that cover multiple disciplines are seemingly in higher demand. Many of the roles on this list cover multiple disciplines and are applicable to multiple industries. Certain specialist roles are on the decline. From specialized developer roles, to legal specialists, and even specialized logistics roles, we are seeing these roles be replaced in favor of more comprehensive skill sets and job titles. For example, Flash-related roles are on the decline as the technology loses steam in favor of more big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roles. Software engineers are feeding into nearly all of these emerging jobs. We looked back at the career paths of professionals who hold these top 5 roles to get a sense for where they were in their careers 5 years ago, and what we found is encouraging for professionals no matter their career journey or the types of skills they have. In analyzing the career path of professionals who hold one of the top 5 emerging jobs, there was a common thread throughout: software engineers are feeding into all of the technology-related professions. Sale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s, while growing rapidly, is still an entry-level role and a great option for those looking to break into any industry. In fact,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roles for recent graduates.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1. Software Engineer 2. Research Assistant 3. Teaching Assistant 4. Data Scientist 5. System Engineer Data Scientist 1. Research Assistant 2. Teaching Assistant 3. Software Engineer 4. Data Scientist 5. Business Analyst Sale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 1. Server 2. Sales Associate 3. Account Manager 4.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5.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Customer Success Manager 1. Account Manager 2. Project Manager 3.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4. Program Manager 5. Sales Manager Big Data Developer 1. Software Engineer 2. Hadoop Developer 3. System Engineer 4. Java Engineer 5. ETL Developer Among these emerging jobs, some of them offer more mobility for those looking to explore new cities or industries, while others are more limited.Let’s take a look at the jobs that are widely available in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but have fewer opportunities to pivot to a different industry… These Are the Jobs Available in Many Cities, But Few Industries Roles in the real estate, fitness, or retail space tend to be more widely distributed across U.S. regions. However, while these roles offer more options for location mobility, there are fewer options to pivot industries. Licensed Realtor Brand Partner Independent Travel Agent Brand Activation Manager Barre Instructor These Are the Jobs That Offer Industry Mobility, But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U.S.’s 10 Largest Metros These are jobs that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top 10 largest urban ar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span across several industries. Many of the emerging roles in tech are concentrated in urban areas, like San Francisco, New York and Los Angeles. When looking at industry mobility among these emerging roles, many of them skew heavily towards the software and IT skill set, but provide opportunities across nearly every industry. Head of Partnerships Head of Customer Experience Data Scientist iOS App Developer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 Most Common Skills Among Emerging Jobs According to a recent survey conducted by LinkedIn and Capgemini, nearly 30% of professionals believe their skills will be redundant in the next 1-2 years, if they aren’t already, with another 38% stating they believe their skills will be outdated within the next 4-5 years. This feeling is largely driven by lack of access to adequate training to stay abreast of new - largely digital - skills that are necessary to be successful in today’s fast-paced jobs landscape. We looked at the skills that were most strongly represented among the top 20 emerging jobs. While many of these roles require specialized experience or an advanced degree, one thing remains constant: soft skills are important across the board. You’ll also notice these skills encompass a range of professions from marketing, to engineering, to sales, and it’s likely many possess at least one. Management Sales Communication Marketing Start-Ups Python Software Development Analytics Cloud Computing Retail We also took a look at the skills that were growing the fastest across these professions, and the same trend emerged: soft skills are represented across the board, as well as basic computer literacy. We noticed skills like social media, Microsoft Office, and digital marketing skills were on the rise across a number of these emerging jobs. Most Important Soft Skills (According to Hiring Managers) For those not interested in roles associated with the above skills - never fear, soft skills are an incredibly important part of being a fit for any role and more than 60% of hiring managers told us they had a hard time screening for them. We surveyed more than 1,200 hiring managers to find out what they’re looking for in a candidate when it comes to soft skills: Adaptability Culture Fit Collaboration Leadership Growth Potential Prioritization Learn more about how to prepare to talk about these skills in an interview, in this blog post. These Are the Top Skills for the Top 5 Emerging Jobs When looking more granularly at the skills most common among professionals in the top 5 emerging jobs, we’re able to get a clearer picture of the skills neede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se roles. Whether it’s understanding the ins and outs of enterprise software to help customers, or specialized engineering and programming skills - it’s clear that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part of nearly every role. The rise of customer success managers can likely be attributed to the explosion of Software-as-a-Service (SaaS) offerings, a theory that holds true when looking at the skills these professionals possess. Two of the top five skills for this role are related to enterprise and SaaS software know-how. If professionals don’t have the hard tech skills needed, or aren’t interested in pursuing a career in engineering or development, but want to work in the technology industry, pivoting to a more customer-centric role is a great way to get a foot in the door.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1. Machine Learning 2. Research 3. Algorithms 4. Software 5. Deep Learning Data Scientist             1. Data Science 2. Machine Learning 3. Analytics 4. Data Mining 5. Python         Sales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ve             1. Sales 2. Sales Management 3. Business Development 4. Account Planning 5. Start-Ups        Customer Success Manager             1. Management 2. Software as a Service 3. Enterprise Software 4. Sales 5. Customer Success Management        Big Data Developer             1. Big Data 2. Hadoop 3. Java 4. [Apache] Hive 5. Start-Ups Skills Trending On the Decline When analyzing the skills that are on the decline among these roles, a couple trends stood out. The increasing focus on digital skills and digital experiences, meaning skills like “shopper marketing” - that are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shopping habits in physical stores - are on the decline. Additionally, as noted above, legacy technology skills associated with older technology systems like Java are also decreasing across the more technology-focused roles. Extremely saturated and general skills like “strategy” and “marketing” are being replaced by more specific skills associated with these professions, for example “integrated marketing.” Beyond emerging roles, we’re seeing a surge of freelance profession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y’re often choosing to pursue freelance work as a side hustle to a full-time job. So much so that in a recent survey of freelance professionals, a quarter of them told us their freelance work is in an entirely different professional field than their full-time career. In fact, the skills associated with one of our emerging jobs, Barre Instructor, indicates this is a freelance job on the side that U.S. professionals are embracing.However, this is often more than just a side hustle; in the same survey, nearly 20% of freelancers indicated they will make six figures or more this year with freelance work alone. What’s more, freelancers are driving more workforce growth than traditional 9-to-5ers. Where The Growth Is Happening Growth in the freelance sector is booming, especially for legacy industries including retail and healthcare, and oil and energy. Industry Sector Freelance 5-Year Growth Non-Freelance 5-Year Growth Healthcare 47% 20% Retail & Consumer Products 42% 5% Staffing 41% 30% Oil & Energy 39% 9% Professional Services 34% 15% The states where freelancers are seeing the most growth also might surprise you. The freelance population is growing quickly in the South and Midwest, but for now remains heavily concentrated on the coasts in New York, California, and Oregon. State Freelance 5-Year Growth Non-Freelance 5-Year Growth North Dakota 45% 24% Louisiana 44% 17% Mississippi 44% 16% District to Columbia 41% 17% West Virginia 40% 16% What This All Means It may come as no surprise that technology-centric roles stole the show among emerging jobs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the prevalence of machine learning and data science roles and skills indicate a shift in the types of technology we can expect to be using in the near future, as well as what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preparing themselves for. Having an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a comprehensive suite of skills were also strong trends, especially among professionals who are now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s and data scientists. Both of these roles are also often held by professionals with 10 years or more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so for those just starting out and having trouble landing one of these titles, don’t be discouraged! It’s always a good reminder that soft skills will always be important, no matter the profession. The ability to collaborate, be a leader, and learn from colleagues will stand out in interviews, and even more once starting a job.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represent the world seen through the lens of LinkedIn data. As such, it is influenced by how members choose to use the site, which can vary based on professional, social, and reg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overall site avail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These variances were not accounted for in the analysis. We looked at all members who list dated work experience on their profile and grouped the millions of unique, user-inputted job titles based on common job roles (which have many permutations). For example, the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job title includes user inputted titles such as “machine learning software engineer” and “machine learning engineer II.” We then counted the frequencies of job titles that were held in 2012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to job titles that were held in 2017. “Emerging jobs” refers to the job titles that saw the largest growth in frequency over that 5 year period. To determine common career paths, we looked at members who list a current position with one of the “emerging" job titles and counted the frequencies of job titles these members held in 2012. The availability of jobs by region and by industry are based on the company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members who currently hold these job titles. 原文地址:https://economicgraph.linkedin.com/research/LinkedIns-2017-US-Emerging-Jobs-Report  
    硅谷
    2017年12月12日
  • 硅谷
    2017年度人工智能报告:7大行业应用,100个初创企业 来源:公众号“龟兔赛跑” 2017年,中美两地人工智能投资大热。中国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首次将人工智能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美国发布《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经济》,敦促政府确保美国AI领先地位; 中国,百度在国内首届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提出“All in AI”愿景,美国,谷歌在I/O大会上提出“AI First”的新方向。 年末,分析了2017全年对于人工智能的投资趋势,总结了七大行业应用。 正文如下 -END- 撰写团队:王子, 王宇辰,马雅伦,陈宏伟
    硅谷
    2017年12月11日
  • 硅谷
    通过深度学习帮助企业理解客户反馈,Chattermill获60万英镑种子轮融资 伦敦创企Chattermill能通过深度学习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反馈。今日这家公司获得了60万英镑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包括Entrepreneur First、Avonmore Developments以及Seedrs的首席执行官Jeff Kelisky等天使投资人。 Chattermill由Mikhail Dubov和Dmitry Isupov成立于2015年,它能跨多个渠道筛选和回复客户的反馈。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这家公司也开始采用深度学习来完成这些工作,这样做更快也更精准。 “我们能帮助企业理解和改善客户体验,能给他们提供见解,让他们更好地创造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客户体验能带来更多忠诚的客户,并能第一时间轻松获取客户。客户反馈就是了解客户体验的最好数据,企业往往拥有很多客户反馈,却缺少工具去梳理它们。”首席执行官Dubov说道。 他表示,公司的解决方案结合了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能帮助每一家公司分析客户反馈。“除了数据分析界面,我们还能自动发出提醒,让企业能根据这些见解采取行动。”他说道。 Chattermill会将所有的反馈进行核对,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深度学习模型,以提取具有操作性的见解”。它能检测各个环节的客户情绪(包括应用设计、配送速度等)。 除了从Net Promoter的调查、评论、投票以及社交媒体中获得反馈,Chattermill还集成了很多标准工具用以寻求和监控客户的反馈以及感受,这些工具包括SurveyMonkey、Zendesk、TypeForm和Salesforce等。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8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硅谷
    2017年12月08日
  • 硅谷
    关注:20款即将上线的新产品,帮你更好地创业 Product Hunt推荐20款新工具,能够帮你创办企业,管理新公司。 编者按:Product Hunt是一个产品发现社区,最近,Product Hunt整理了20款新工具,这些工具有一个共同点:能帮助你发展创业公司,管理公司。让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工具。每一天,都会有许多激动人心的产品推出,包括生产力App、健康追踪器、开发者工具、销售自动化平台。通过Product Hunt(一个产品发现社区),开发新产品、推出新产品的人给我带来许多灵感。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20款新产品。所有这些产品都可以帮助创始团队发展自己的创业公司。你是不是正在寻找一位技术联合创始人,是不是想寻找工具,帮你发展业务,管理业务,在这份产品名单中,你会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HackerMatch 如果你不是一名技术创始人,想找人开发产品,你可能会喜欢上HackerMatch。通过HackerMatch App,你可以接触最有才华的开发者,他们会帮你将创意转化为可以持续发展的业务。 HAWKSCORE Hawkscore是一种新的评估工具,它可以帮助创业公司分析新用户,还可以评估用户价值,为投资者、客户、广告主及其它人提供参考。Hawkscore团队还曾开发过VIPhawk。当名人、记者、投资者及其它VIP用户使用你的注册表单时,VIPhawk会向你发通知。 Venture 360 Venture 360团队正在开发一个新功能,它可以帮助创业公司融资。Venture 360本身就是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平台之一。你可以用它的网站融资、管理资产、发送投资者报告。 MeetPro 有了MeetPro,你可以与各类专业人士联系,包括个人培训人员、治疗专家、投资者、创业顾问。只要你支付合理的会议费,马上就可以接触这些人。 Collabster Collabster是一个实用工具,可以帮你找到项目,加入进去,或者找到人才,帮你开发项目。你可以创建一个项目,与其它人分享自己的创意,为用户创建一些角色,让别人加入,这样一来,用户就会知道他们可以与你协作。 Launchbids 有了Launchbids,找到技术联合创始人会更加容易。将你的创意放上去,全球各地的开发者就会加入进来,出价帮你开发。你可以与App内的最终入选者聊天,上传自己的协议,然后开始开发自己的产品。 帮你开发产品的新工具 wiARframe wiARframe是第一个专用AR原型工具。有了它,你可以轻松设计、开发原型互动AR App,不需要任何代码。 Input  当创业公司渐渐成长起来,要让每一个人达成共识就会更加困难,让新员工了解新情况、找一个地方专心工作也会更难。Input相当于一个“一站式商店”,有了Input,你可以与团队分享所有重要东西,以后在整个公司追踪问题、创意、进程、备忘录就会更容易了。 Whimsical 想制作图表是一件很难的事。有了Whimsical帮忙,你可以轻松制作简单、快速、漂亮的图表。最终,你可以多多关心自己的创意,而不是形式。 Sandboxes 如果你正在为新项目、新公司创建页站,可以用Sandboxes预览网站、App。 LogoFox 如果你准备成立一家创业公司,但是不想在Logo设计上花太多钱,那就看看LogoFox吧。输入公司名称,只要几分钟就能设计一个Logo,你可以从许多备选方案中选择,有的Logo只有文字、图标或者组合图案,你可以浏览自动设计图案,挑选自己喜欢的。 帮助企业增长、管理企业的新产品 Alore CRM Alore CRM相当于一台AI销售机器,它可以帮助公司创造营收,这种营收是正在获得的,可预测的。你可以用Alore CRM寻找企业邮件地址、监测销售团队的表现。 Brim Brim将你的邮件与CRM连接,巩固关系网。当你需要发送“跟进电子邮件”时,系统会提醒你,它还会告诉你要开什么会,什么时候有必要再次与联系人联系。Brim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可以管理销售专业人员以及任何你想接近的人。 URL Click Tracker URL Click Tracker是一个Chrome插件,当你分享链接,别人点击链接,URL Click Tracker会将长链接变成短链接,然后还会根据链接显示特殊广告。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如果想通过编辑、分享已有内容吸引用户,URL Click Tracker是一个有趣的工具。 Plutio 你可以用一个App管理整个企业,那就是Plutio。为什么呢?因为你可以将项目、任务、文件、单据及其它东西放进一个平台。这款工具专门针对小团队和自由作家。Plutio还可以用作项目管理器、发票制作工具、名片盒。 Press Kite Press Kite帮你开发现代媒体工具包,配有定制域名、分析工具、PR支持工具。当你登录,PR专家会在1小时内过来帮你,教你如何开始。你只需要将自己拥有的复本和图片发进去,其它事情Press Kite团队会帮你做好。当工具包开发好了,你可以用网站监控流量,让PR变得有价值。 BrandMentions 2.0 BrandMentions 2.0可以帮你精准追踪品牌和竞争对手。你可以知道别人怎么说你的公司或者其它公司,实时追踪。 Deaton 有些创业公司资源有限,Deaton可以帮公司省钱,管理费用。Deaton的构想是这样的:如果你对公司费用有更深入的理解,Deaton就会帮你合理分配资金,让公司跑得更远。Deaton是“2016年Product Hunt年度产品”的开发者Year Mubashar开发的,新工具更好,Year Mubashar将自己学到的东西融入Deaton,最开始时Deaton只是一个副业项目。 Lastform 我们可以用Lastform制作表格、调查报告,里面有许多先进的营销功能。 Letterfuel 如果想制作出色的Newsletter(时事通讯,一般是做推广时需要用到的),肯定不是易事。好办,你可以使用Letterfuel Chrome插件,它可以保存有趣的链接,某一天你可能想将链接添加到时事通讯中。你可以将内容传到MailChimp或者你喜欢的邮件服务,使用定制样式,将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producthunt/20-upcoming-products-that-will-help-you-grow-your-startup-aa56d6e79f92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本文翻译自 medium.com,原文链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硅谷
    2017年12月08日
  • 硅谷
    帮助毕业生拓展人脉网络,英国版人人网Graduway获127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据外媒消息,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校友社交网络服务平台、“英国版人人网”Graduway宣布获得了一笔127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投资方为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截至目前,该公司的融资总金额已经达到了1580万美元。 记者还了解到,毕业生刚刚离开学校,最关心的就是希望能够利用人脉关系帮助自己在社会上立足,或是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大多数校友社交网络通常只是为了维系同学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太多的发挥人脉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Guaduway希望利用和学校、以及企业机构之间的桥梁关系,打造一个高价值附加的校友社交平台。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只需要简单几步就能在Guaduway上建立自己的账户,不仅可以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介绍人脉,而且还能发布实习就业信息,形成一个为毕业生和校友服务的综合网络平台。   本文作者:Jok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硅谷
    2017年12月08日
  • 硅谷
    LinkedIn创始人告诉你: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新雇佣关系? 伟大的企业像高速列车一样不断前行,少数人从起点上车,但大多会在中途离开;有些人中途上车,经过几站后也会再换一辆车前行。能从起点行驶到终点的,寥寥无几。 被彭博商业周刊称为「硅谷人脉王」的LinkedIn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最新出版的书谈论的主题就是「人脉」,里德除了与埃隆·马斯克和彼得·泰尔共同创建Paypal以及同样是硅谷最为有眼光的投资人以外,他其实是是最早的社交网站Socialnet的创建者。Socialnet的创立时间是1997年,比LinkedIn、Facebook的诞生早了六七年,里德在社交与人脉上的经验已将近20年。 《联盟》是一本谈论当今这个时代雇主与雇员的关系的书。当今时代的雇主和雇员是什么关系?即使再天真的雇员,也不会幻想自己会在一个公司工作一辈子;再优秀的企业,也无法避免最优秀的员工流失。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更多的是,为了一部分共同的使命与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这种投资的边界既不像终身雇佣制一样,在员工正式上岗前先培训上两年;但也不像简单的商业交易,我付一份钱,你做一份工。 员工加入一家公司除了挣钱以外,考虑更多的是职业兴趣与职业发展是否能得到满足: 这家公司能不能给我提供一份我擅长且喜欢的工作? 这家公司是否能给我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对我有益的资源? 这个公司是否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我能否升职? 对于雇主而言,它更希望了解的是: 员工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百分之百甚至超出预期完成工作,以帮助公司更快成长? 如果将双方需求的交集提炼出来,就是二者达成共识,形成长久联盟的基础。而开诚布公承认这个现状是改善雇佣双方关系的开始。领英最资深的一位高管迈克·加姆森(Mike Gamson)对此非常坦承:「我知道我的员工可能在某个时间离开公司」,所以,在新员工加入他的团队的时候,他会对他们说,「我的工作将如何为他们改造改变职业轨迹的机会,他们的责任是利用在这里的工作经验抓住各种机会,为自身创造长期价值。在某种情况下,这种价值将在他们离职后的职业生涯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员工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承认员工将来有一天会离职,能在最短时间内与员工建立信任,从而建立良好关系,反而能更好留住优秀人才。在建立信任的基础之后,双方开始为自己的工作联盟设定一个「任期」,就好像一届美国总统是四年,总统候选人会告诉选民们,「我将在我的这一届任期里,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请你们支持我」一样,雇主和员工也应该建立类似的关系:我们之间建立一个任期为2-5年的联盟关系,在这一个时间段内,雇主将为雇员提供何种的平台与资源,帮助雇员实现自己在这个任期内的职业目标;而雇员则承诺,在这个任期内,为公司完成哪些项目,创造何种价值。当任期完成之后,雇佣双方也可以继续探讨续任的可能。 当然,里德在书里做了更为细致的操作操作建议。比如他将员工在公司里的角色分为了三种类型:轮转期、转变期与基础期,分别适用于职场新人、职场中层及职场高层,在职场中每一个阶段,员工利益与公司利益的交集程度不一,双方的目标预期也不尽相同。这三个时期分别为: 轮转期 轮转期是一种有期限的标准化培训,通常针对入门级员工。比如,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公司通常设有2-4年的分析师培训项目,目的是帮助新员工从校园过渡到职场,或者从之前的工作环境过渡到新的工作环境。硅谷的许多公司也采用类似的模式。比如Google的人力运营部雇佣的新毕业大学生将进入为期27个月的标准化轮转期,他们可以在一共3轮、每轮9个月的轮转期中尝试3种不同职位;Facebook则采用类似的模式培训新产品经理,他们要在18个月内加入3个不同的产品小组,轮换3次职位。 转变期 与轮转期相对标准化所不同的是,转变期更加个性化,它是经理和员工一对一协商沟通后的结果。转变期一般为2-5年,这大概相当于一款软件或互联网产品的开发周期。这一段时间内,员工可以完成一个重大项目,或者多个小项目。施密特说,他也喜欢将任期定为2-5年,两年学习,两年完成工作,一年安排过渡和交接。 基础期 第三个时期,基本上是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职业生涯达到顶峰时候的时期:可能是创业成功,以CEO的身份长期经营自己的公司,或者是公司高管,比如苹果、亚马逊和Google等公司里直接向CEO汇报的高管很多都已经为该公司效力时间超过10年。 从职场新人到职场顶峰,个人目标与公司的目标是一个逐渐聚焦的过程。新人在初入职场时无论业余兴趣还是职场选择更加发散,需要经历多个公司和岗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个时候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的契合度低;到了转变期,职场人在职业兴趣、个人擅长与公司需要之间找到了比较好的平衡,更加聚焦,与公司的目标更加契合;到基础期阶段,基本已经将工作当成毕生事业,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高度契合。这时候的员工与公司的沟通成本非常低,并且是最需要互相成就的阶段。 如何从终身雇佣转变为终身关系? 《联盟》一书一共谈了两个大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即前面所说的,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像工业时代,员工与雇主的关系不再是终身雇佣制,更多像是一种任期制,双方约定一个2-5年的任期,员工在这一个任期里面为雇主完成一个大项目或者数个小项目,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任期可以是一届,也可以是多届,视乎双方合作情况与约定而定。 《联盟》的后半部分,里德·霍夫曼花了相当大的篇幅谈员工人脉网的作用,既包括现任员工,也包括离职员工。 在里德看来,员工人脉对公司有极大的价值。这些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 人脉可以帮助公司收集信息,这些信息是互联网上所没有的,媒体会很感兴趣但是却没有报道的信息。这样说起来有一点微妙和暧昧,和其它公司员工交流的时候,大家在饭桌上总是会有意无意透露一些「秘密」——介于不可公开透露和完全保密之间的消息——比如,正在开发的新产品的部分细节,即将启动的新项目,或者正在进行的投融资交易,等等等等。这些信息无疑会为自己公司带来非常大的价值。 人脉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机会、意外发现,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创新的驱动力。创新往往产生于不同学科和文化领域的交界处,与前面鼓励同行交流不同的是,当员工利用他们的职业人脉或个人人脉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时,他们会听取不同背景、不同经历和不同专业领域的朋友的意见,从而可能产生创新。 因为人脉之间流通的信息价值极大,里德在《联盟》里也给提出了明确的给雇主的建议:设立人脉基金,即使不与业务直接相关,也会报销员工与其人脉关系的社交餐费——注意,这里指的是非业务直接相关的报销,因为与业务相关的餐费,大多数公司都会给员工报销的。 报销了员工的餐费,员工不将饭桌上获得的信息带回公司怎么办?所以雇主还应建立鼓励员工将信息带回公司,做内部信息共享的机制。比如,风险投资机构Greylock(里德担任合伙人)每周一都会给所有所有合伙人发一份材料,里面列出了每位合伙人本周计划会见的外部人士。合伙人之间看到感兴趣的人,可以交换笔记,也可以交流对某个人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想交流的话题,使得有价值的信息在公司内共享。另一家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每次合伙人会议开始时,都会提供100美元作为奖金,谁提供了最佳的小道消息,谁就可以拿到100美元。 想最有效建立优质人脉,并不是出去约牛人——牛人都很忙的,而且很多人都会想去约见牛人。——而是让自己变成牛人。从雇主的角度可以做些什么?鼓励并支持自己的员工成为行业有影响力的专家。比如,当员工获得行业会议公开演讲的机会的时候,或者参加重要行业会议交流的时候,雇主可以为员工报销差旅;或者干脆帮助自己的员工去争取这些机会,员工在参加行业会议的时候,也帮助企业推广了自身的品牌。 前面这些都是帮助现任员工打造人脉网的行动。如果当员工结束与雇主的任期之后,是否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已经终止?很多公司是这么做的。我有一位朋友所在的某知名互联网创业公司,就对主动离职员工抱有敌意,并将主动离职的员工视为「背叛」。这样的公司文化显然会给员工带来非常大的压力。主动离职被视为叛徒,强行离职,势必会让自己和前同事、前老板的关系变得尴尬;如果迫于公司文化继续留在公司,可能会错过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者无法立即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 这样的雇主除了不足够坦诚、恐怕也是不足够聪明的。因为离职员工的价值,是很多公司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还远远没有执行到位的地方。 某种程度上来说,离职员工甚至可以为雇主带来更多的价值。离职员工有更多的工作经历和阅历,视野和技能都有提升,更重要的是,离职员工的人脉网会更加强大。离职员工的这些特征,将为雇主带来极大的机制: 帮助雇主招聘人才。一方面,前员工离职后可能「二进宫」,「二进宫」的员工可以将外部人的视角与内部人掌握的公司流程和文化结合,并且在适应公司文化上面几乎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前员工可以推荐优秀的人才。国内很多公司都会现任员工设立推荐奖,成功推荐一个人入职奖励iPhone或好几千现金,但是我不太理解的是,为什么不给前员工也提供类似的机会?前员工人脉更广,判断力相对也会更强。 与推荐人才相似,前员工可以推荐客户。前员工有可能把ta现在的雇主当作客户推荐给前雇主,或者将ta认识的生意伙伴推荐给前雇主,与前面推荐人才的逻辑是相似的。 前员工能帮助雇主做品牌传播。他们可能不一定能在广告或媒体上帮到雇主太多,但在社交媒体上,他们都是可以为雇主品牌进行传播的节点。在社交媒体影响越来越大、而且投入也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发挥前员工的传播价值,将为雇主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互联网时代,终身雇佣时代一去不复返,但终身雇佣时代的消失不意味着终身关系消失。相反,如何维系雇佣双方之间的终身关系,并从中挖掘价值,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 伟大的企业像高速列车一样不断前行,少数人从起点上车,但大多会在中途离开;有些人中途上车,经过几站后也会再换一辆车前行。能从起点行驶到终点的,寥寥无几。即使创始人,像乔布斯一样不也中途离开过么?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关系,不如从建立联盟开始。 本文作者: 师北宸,前凤凰科技主编,《纽约时报》中文版专栏作家,正在筹办自己的课程制作工作室。在行评价最高的写作课行家,即将在开氪开设写作专栏。
    硅谷
    2017年12月08日
  • 硅谷
    美国科技界最佳雇主排名:Facebook登榜首,苹果险些跌出榜单 近日,主打美国职场社区的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了2018年全美100佳雇主排行榜。我们从中提炼出了科技界十佳雇主名单。 此排名是根据各家公司的员工反馈得出的,此次调查共收到1000多名员工的反馈。通过Glassdoor,员工可以根据公司CEO、职业发展机会、薪酬福利、文化和价值观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公司进行评价。要想能够被列入名单,每个雇主至少需要获得75个评分。 话不多说,下面就来看看全美科技界十佳雇主是哪些公司吧。 10. 英伟达(总排名24,评分4.4) 员工说:“在英伟达工作很有趣!工作环境很好,同事们非常乐于助人,也非常聪明。这里的一切都在以光速发生变化。”——英伟达高级网络工程师(加州,圣克拉拉) 9. DocuSign(总排名22,评分4.4) CEO:Dan Springer 员工说:“虽然说起来很老套,但是员工们把DocuSign变成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工作场所。我在DocuSign所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体贴和快乐,这也让每天的工作变得很有趣。”——DocuSign软件工程师(加州,旧金山) 8. LinkedIn(总排名21,评分4.5) CEO: Jeff Weiner “非常棒的福利(免费食物,可以媲美星巴克的免费咖啡,免费果汁,免费冰淇淋),公司拥有非常棒的能量,让你能够搞定一切。对在这里工作感到自豪。”——LinkedIn高级技术项目总监(加州,森尼维尔) 7. Salesforce(总排名15,评分4.5) CEO: Marc Benioff “这里是非常适合工作的地方。高管、董事会对你的想法保持开放态度,充满兴趣。这种透明度是令人惊艳的:从Marc在公司内部广播中分享年度目标,到每一个员工的年度目标都可以发布出来。”——Salesforce高级主管(加州,旧金山) 6.SAP(总排名11,评分4.5) CEO: Bill McDermott 员工说:“SAP的文化是团队合作和共情。我一直觉得我的同事和导师会帮助我,回答所有的问题,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支持我。另外,我们的高级领导层也会边散步边进行讨论,因此你可以看到SAP的核心价值观时时刻刻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中。”——SAP解决方案工程师(华盛顿特区) 5. Ultimate Software(总排名10,评分4.5) CEO:Scott Scherr “文化和价值观是公司的基础。以人为本的文化来自于我们的CEO,并被所有人所接受。每个人都是受欢迎的,女性和少数群体也拥有权力。努力工作能够得到认可和回报。”——Ultimate Software专业支持专家(佛罗里达州,韦斯顿) 4. Worldwide Technologies(总排名8,评分4.5) CEO: James P. Kavanaugh “我无法想象其他公司会像WWT一样,鼓励自己的员工跨部门协作,主持未来领导者培训班,或者投资自己的员工。管理团队随时可以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们是非常有头脑和脚踏实地的人,总是把公司利益放在自己前面。”——Worldwide Technology业务发展分析师(密苏里州,马里兰高地) 3.HubSpot(总排名7,评分4.6) CEO:Brian Halligan “这里的文化是,无论你的角色是什么,无论你想说什么,你的声音都会被倾听。在这里工作的人总是非常聪明,工作非常努力,也很有趣。最初为了免费糖果墙而来,却为了更好的职业生涯而留下来。”——HubSpot客户成功经理(马萨诸塞州,剑桥) 2.谷歌(总排名5,评分4.6) CEO: Sundar Pichai “非常聪明和非常有能力的同事,令人激动的产品,很棒的管理,惊艳的福利(保险选项,食物,折扣),旅行机会。”谷歌软件工程师(加州,山景城) 1.Facebook(总排名1,评分4.6) CEO:Mark Zuckerberg “拥有打造覆盖数十亿全球用户的产品的机会。非常棒的福利(健康保险,食物,环境,透明度,奖金)。致力于连接世界的伟大文化。”——Facebook软件工程师(加州,门罗帕克) 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苹果在排行榜的什么位置。它在科技榜排名26,总排名84,比去年下滑了48个名次。 苹果的员工评价是:“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聪明和专业的同行,最好的技术资源。每个人都愿意倾听和学习,甚至是新手也愿意发表自己的想法。”——苹果软件工程师(加州,森尼维尔)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8日报道(编译:福尔摩望)
    硅谷
    2017年12月07日
  • 硅谷
    金融软件巨头Intuit以3.4亿美元收购员工时间规划应用TSheets 金融软件巨头Intuit计划收购TSheets,后者是一款时间记录和员工规划应用,这笔交易将采用纯现金交易,数额在3.4亿美元。 TSheets于2006年创立于爱达荷州,这个跨平台应用能让员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进行上下班打卡,同时通过GPS服务来确定员工的位置。同时它也能让管理者规划员工的排班,一旦发生改动,就能实时通知每一个人。 这笔收购很有意义。Intuit表示,已经有1.2万家公司同时在使用QuickBooks和TSheets,这笔收购能帮助Intuit更好地契合两款软件。 “收购TSheets后,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为数百万小型企业和个体户提供一个更加智能简单方法,来更加快捷精准地记录他们的时间,发送发票,计算工资,并了解一个项目的盈利性。”Intuit的资深副总裁兼首席产品观Alex Chriss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TSheets除了2008年获得了一小笔未公开的天使轮融资外,它只在2015年获得了1500万美元股权融资。对于TSheets和它的主要投资人Summit Partners而言,这3.4亿美元的收购可以算是一个十分令人满意的市场退出方式。这个价格也说明了Intuit十分想要去收购这家公司,因为TSheets在全球的客户数量已经达到了3.5万,并且已经盈利了一段时间。 “和Intuit类似,TSheets也打造了一款优秀的产品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在客户支持方面获得了好评。这次收购后,我们将会一起合作,大大改善TSheets和QuickBooks整合后的用户体验。”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12月7日报道 (编译:叶展盛)
    硅谷
    2017年12月07日
  • 硅谷
    美国最大代账公司H&R Block陷入困境,税务门店经营的出路在何方? 指导 | 凯文 李喆 撰写 | 乔东 来源:爱分析ifenxi 摘要:H&R Block是美国最大的连锁税务服务供应商,在美国经营税务门店10000多家,2017年提交了近2300万份纳税申报单,营收超30亿美元,公司市值55亿美元。但随着报税服务不断线上化,H&R Block线下门店业务受到冲击,线上渠道又面临着Intuit的激烈竞争,营收增长基本停滞。 在政策和技术驱动下,国内以代账行业为代表的财税服务市场正在进行一轮变革,新的服务模式正在改变当前高度分散、低端化、作坊化的市场格局。 相比之下,美国市场经过几十年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市场集中度更高,服务更为规范,并产生了两家税务服务巨头——H&R Block和Intuit,合计市场份额达50%。同时,这两家巨头近几年的业务发展,也正在经历变革。 其中,H&R Block, Inc.(NYSE:HRB)成立于1955年,是美国最大的连锁税务服务提供商,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提供线下税务申报、线上DIY税务申报等服务,累计提交了超过7.4亿份纳税申报单。 截止至2017财年,H&R Block全职雇员2300人,在全球范围内经营着11701家连锁税务门店,其中美国本土有10036家门店。 2017年,H&R Block在全球范围内提交了近2300万份纳税申报单,其中位于美国本土的申报单数量为1900多万,营收超30亿美元,净利润达4.09亿,市值55亿美金。 专注税务申报服务,以连锁门店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从1955年成立以来,税务申报服务一直是H&R Block的核心业务。1978年,H&R Block已成为全美最大的报税服务商,市场占比达11%,2007年市占率提高到16%,申报量达到2100万。不过,2017年市场占比滑落到14%左右,申报量为1950万。 伴随着业务飞速发展,H&R Block的税务门店数量也保持着飞速扩张。从1955年第一家税务门店成立,到1996年在全美拥有8308家税务门店,2008年门店的数量达到了13038家,2017年这个数字为10036家(直营6650家,加盟3386家)。 H&R Block收入构成主要包括在美国国内直营连锁门店的纳税服务费用、加盟商的特许权使用费,国际纳税服务费用和数字DIY渠道的纳税服务费以及其他补充性服务和产品的费用。补充性服务主要包括退税转账、金融借贷以及税务身份风险评估等。 税改法案即将落地,对H&R Block业务造成冲击 H&R Block的快速崛起与1955年联邦税务局(IRS)退出税务申报协助服务领域密切相关。由于美国所得税法非常复杂,IRS退出税服领域后,纳税人需要通过专业的报税服务机构来完成税务申报。 今年12月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刚刚通过减税规模为1.4万亿美元的税改法案,提高了标准抵扣额度,并废除了众多项目的税收减免,简化了所得税的申报流程。 H&R Block美国本土的税务服务费用和特许权使用费营收占比高达71%,申报流程的简化,将对其业务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将有更多的纳税人使用DIY税务软件。 DIY渠道业务量的增加虽然可以使H&R Block在线上部分获得更多的业务,但由于此项业务只占H&R Block总收入的7%,且增长缓慢,预计未来抢占的市场份额有限。 纳税服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H&R Block以门店为主的业务模式遭遇困境 一、线下门店数量与业务量不断减少 2008年金融危机后,失业率急剧上升对H&R Block的整体业务造成了严重冲击。虽然近年经济和失业率指标不断向好,但随着电子申报普及以及报税软件易用性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付费软件进行税务申报。 上述因素使得H&R Block连锁税务门店的申报量从2008年的1611万,下降到2017年的1191万,减少了400多万,同样,连锁门店的数量从2008年的13038家,减少到了2017年的10036家,减少了3000余家。 二、直营店单店效率更好,占比逐渐提高 2017年,H&R Block共有直营门店6650家,共完成纳税申报799.9万笔,每笔费用为237.29美元,加盟门店3386家,共完成纳税申报390.8万笔,每笔费用207.43美元。 从单店效率的角度来看,直营门店的营收约为加盟门店的1.2倍。在同等运营成本下,直营门店45%的毛利率远高于加盟门店30%的收入抽成比例,因此,H&R Block在逐年提升直营门店占比。 三、发力线上DIY渠道,但面临激烈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面对线下门店申报量不断减少的局面,H&R Block努力在电子DIY渠道寻求破局。目前纳税人可以通过H&R Block官网、桌面软件以及移动应用进行报税,DIY申报量从2003年的288.3万到2017年的757.9万,增长近3倍。 不过,在线上领域,H&R Block面临TurboTax的激烈竞争。 TurboTax是美国财税软件公司Intuit旗下品牌。2017年通过TurboTax提交的纳税申报单数量已达4000万,超过H&R Block线上线下申报的总和,占联邦税务总局(IRS)1.5亿申报总量的26%,占整个DIY渠道的70%。 与H&R Block模式不同,Intuit是一家以财务软件为主的技术型公司,依托4000万的用户数据,结合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Turbo Tax产品迭代针对性更强。强大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得Turbo Tax在报税软件市场处于垄断地位。 与之相比,H&R Block在线上DIY渠道的市场份额争夺中略显乏力, DIY渠道申报数量在2012年之后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在2017年由于客单价的降低,营收呈现出负增长态势。 靠压缩营业成本保持利润增长,但进一步降低空间有限 线下纳税申报量不断减少,线上渠道开拓乏力,近十年H&R Block税务服务营收增长几乎停滞。利润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裁员导致的人力成本下降,以及营销费用的缩减,两者分别减少了2336万美元和3650万美元。 就运营效率而言,H&R Block深耕税务服务行业多年,通过自研的报税软件以及完善的人员培训制度,使得H&R Block的人效非常高,2017年人均申报量178份。 同时由于门店数量众多,品牌口碑良好,推广费用较少,H&R Block毛利率较高,多年来一直稳定在45%左右。 与同为连锁报税服务供应商的Liberty Tax(NYSE:TAX)相比,H&R Block的经营数据明显占优,Liberty Tax 营业利润率为13.40%,净利润更是只有7.47%。 近几年,H&R Block一直采用不断压缩营业成本的方式来维持利润的缓慢增长,目前经营数据已远优于其他同类公司,几乎达到极限,且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对效率提升有限,预计未来成本进一步压缩的空间有限。 线下向线上转移是长期趋势,抢占线上市场成H&R Block发展关键 爱分析认为,税务服务线上化是长期趋势,驱动因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 线上价格优势明显。与线下平均200美元的申报手续费用相比,线上申报的费用仅为50美元; 2) 税改实施后,申报流程简化,纳税人倾向于通过电子DIY渠道进行税务申报; 3) 税务申报软件的功能和易用性不断增强,对人力依赖降低,线下服务优势不再。如2017年Intuit推出了TurboTax Live,建立了自己的税务专家网络,专家通过视频的方式向纳税人提供个性化建议和服务。 由于税务服务对于纳税人来说是刚需,所以市场渗透率几乎达100%,增速主要来自申报人的自然增长。税务服务线上化的大趋势,意味着税务门店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 要想摆脱现在的困境,H&R Block需要在维持线下优势的同时,在这波线上化浪潮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美国市场高度集中,为国内财税服务公司市值打开想象空间 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美国纳税服务市场已形成高度集中的格局。2017年,联邦税务总局(IRS)收到了超过1.5亿份纳税申报表,其中有偿申报占比58%,约为8700万份,按照线下申报占比55%,每份申报费用200美元,线上申报占比45%,每份申报40美元计算,纳税服务的行业规模为110亿美元。 其中,H&R Block和Intuit税务申报部分2017年营收分别达30.36亿美元和22.50亿美元,合计52.86亿美元,占比近50%,市场集中度很高。 反观中国市场,当前有2000多万家企业及6000多万家个体工商户,按需要代理记账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约3000万计算,以平均客单价3500元计算,整体代账市场的规模约为1000亿。 通过对比美国纳税服务市场的市场集中程度,可以对国内代账市场得出以下判断: 1) SaaS渗透率的提升,代记账效率大幅提高,信息化水平提高带来的获客渠道不断增加,代账市场将逐步走向集中,将诞生几家全国性的代账服务连锁品牌; 2) 线下线上业务并存,未来线下业务会逐步被线上所替代。目前只有代账软件通过SaaS模式实现了线上化,发票收取、税务筹划、财务建议等环节仍依赖于线下面对面的沟通,因此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线下业务将与线上业务共存。但随着电子发票的普及以及智能化财税的不断发展,未来完全可以实现基于线上的代账全流程服务。 国内创业公司以两种商业模式切入代账市场,均得到资本认可 代账行业迎来变革,目前创业公司主要以两种商业模式切入传统代账市场: 第一类,提供新型的基础工具,做SaaS类的代记账工具,重点放在基础工具的研发和推广上。 第二类,门店服务体系化创新模式,将客户服务由过去简单的会计主导,转变为标准流程、标准培训、以SaaS平台为基础的标准化操作等,重点放在服务体验改进和内部效率改进上。 目前,两种模式的头部企业都拿到了大额融资,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通过对比H&R Block和Intuit和发展历程与模式差异,可以得出以下三个判断: 1) 与H&R Block和Intuit都直接服务纳税人不同,第一类模式的直接客群是代账公司,不直接接触终端客户,品牌的树立更为困难,流量入口不由自己把控,在技术壁垒不强的代账行业更容易受到传统巨头及同业公司的冲击; 2) 第二类模式在初期可以为公司带来快速的规模扩张,但是随着门店数量的增长,对门店掌控能力的要求急剧提升,管理成本将大幅增加,带来的潜在经营风险也更大; 3) 与H&R Block前期不重视线上业务不同,国内第二类模式在开拓线下渠道的同时,非常注重在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未来代账服务从线下向转移线上的过程中,第二类模式在市场竞争中不会遭遇H&R Block的困境。 声明:本报告所有内容,包括趋势预测等,由爱分析根据公开资料独立分析得出,仅供读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硅谷
    2017年12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