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as
    服务商|想要上天,SaaS还缺一个“插线板” 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SaaS服务市场规模为382亿元,同比增长25.1%。预计2016年国内SaaS市场规模要达到491亿元,2018年逼近900亿。 没有人再质疑企业级SaaS的前景,软件厂商纷纷削尖了脑袋往SaaS里钻。行业虽一片向好,我认为,SaaS行业还需要一个“插线板”。 什么是SaaS插线板? 顾名思义,SaaS插线板是指帮助企业用户将多种SaaS应用串连起来的工具,主要功能就是打通不同厂商所提供的SaaS应用。 为什么要用插线板? 因为企业在使用SaaS产品的时候出现了“不通”的病痛。 随着国内企业对SaaS化产品的认同,SaaS的大市场逐渐成熟,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用SaaS产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包括CRM、ERP、WMS、电商系统、客服系统等等都有了众多的SaaS化的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不同的SaaS产品来自不同的SaaS服务商,它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是不通的。这就好比,一个人要吃冰棍就买了冰箱,要热剩饭就买了微波炉,要蒸米饭就买了电饭煲,但是它们的电源插头互不兼容,而这个人又只有一个电源插孔,要用微波炉就得把冰箱拔掉,很是麻烦。于是,他要去找一个通用的插线板,把各种电器串连起来,完成电器之间的协同。 同理,企业需要一个SaaS插线板来专治各种“不通”,把正在使用的多种SaaS产品串连起来,让他们能够打通,能够顺畅协同。 为什么是插线板? 为什么要用插线板来打通多个SaaS产品?原因有三,成本、效率、按需。 让某SaaS厂商响应单个用户的需求去和其他厂商的产品打通,这是不现实的,若想打通几个SaaS产品,企业得自己想办法。企业租用SaaS产品,有密码,无源码,所以用纯技术方式打通两个产品的路是死的。好在还有API接口,让SaaS厂商开放API接口,用API对接的方式可以打通两个SaaS产品,但这样的方式,要人、要技术、要时间,成本高,效率低。 而插线板的优势是即插即用,价格亲民,它已经做好了多种SaaS产品的对接接口,企业拿过来就能用,首先大幅提高了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更重要的是,企业自己尝试打通SaaS产品,本质上是反SaaS的,SaaS强调按需租用,用得着就开通,用不着就不开。插线板能够做到,企业需要某CRM的接口和某电商系统的接口打通,就开通这个,后期如果要再加个ERP,那就再开这个ERP的接口,最后,CRM、电商系统、ERP都是打通的。 这是一个纯粹的插线板,一个高尚的插线板,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插线板,往小处说它是一个串连工具,往大讲它可以被认为是一套操作系统。照这样看来,插线板应该是最早的OS,卧槽,我好像发现了一件不了的事情,细思极恐。 为什么现在提插线板? 早些时候,SaaS热潮没来之前,不通的问题是没有机会显露出来的,只有企业使用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SaaS产品之后,才会涉及到产品之间的打通。市场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起了SaaS化的产品,前期未出现的问题,以后将会集中爆发。 SaaS的大趋势必然是走向更加垂直和细分,各垂直领域,各细分行业都会出现SaaS产品,SaaS巨大的市场空间,让每个行业都能容纳2到3家的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越来越多的SaaS产品冒出来,企业要使用它们,彼此之间不通的痛点就会越来越疼,插线板的重要性亦将随之凸显。 为什么美国没有插线板? 在研究SaaS的时候,我们一直拿美国进行类比,美国SaaS市场成熟,为什么没有出现插线板式的企业?原因正是因为成熟,市场成熟、产品成熟、用户成熟。 美国人习惯为服务付费,中国人习惯为工具付费。美国SaaS厂商会将“打通”作为一项服务,但这在国内的SaaS产品中还没有出现。更重要的是,美国SaaS厂商对于其他厂商进行联合抱有非常积极的态度,不仅是产品,客户都有可能打通,即美国成熟的SaaS产品本身已经兼具了插线板的功能。比如在美国最大企业云存储服务商Box早期的发展过程中“联合策略”影响深远。 同时,成熟的美国SaaS市场,各个领域已分化出领先的SaaS产品,厂商间的自主联合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但国内SaaS市场目前仍是一片乱战,我和你打通了,万一你过不下去了,那工作就白做了。即便如此,联合和打通仍是趋势,比如红圈和钉钉的打通,千米网和网店管家、网仓的打通。 为什么是插线板而不是PaaS? 插线板跟PaaS平台有几分相似,做的都是整合SaaS的事,但插线板为SaaS产品的存在而存在,本质是企业用以打通“我的各种SaaS应用”的工具。PaaS是平台,分发各种SaaS应用或在其体系里开发SaaS产品。 插线板和PaaS平台的发起点不同,落脚点亦不同。插线板由B端企业发起,挣企业用户的钱;PaaS则躲在SaaS应用背后,不与企业用户直接发生联系,挣的是SaaS厂商的钱。 此外,工具VS平台是个由来已久的话题,不止存在于插线板和PaaS的博弈中,工具最大的价值在于其经济性、易取得性和易用性。故我认为,在企业打通SaaS产品的应用场景中,插线板能够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作者:温二爷 链接:http://www.pintu360.com/article/74550.html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saas
    2016年06月16日
  • saas
    Salesforce 高管亲述, 成功SaaS 公司的 6个必备条件 了解你的客户,让他们成为英雄,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   许多公司发展的基础都是Salesforce.com,Salesforce 为所有SaaS公司扫清了障碍。我很有幸在 Salesforce IPO 之前加入其中。 现在的创业者更应该向 Salesforce.com 学习策略,如何从零开始,最终颠覆传统行业格局。Salesforce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并成功 IPO,和下面六个原则息息相关。 1、简单的表述你的价值 2、凝聚团队,围绕共同目标前进 3、了解你的客户,让他们成为英雄 4、不要开发你的客户所要求的东西 5、客户的信任是你最重要的价值 6、承担风险,顺应趋势 简单的表述你的价值 成功的商业模式必须满足下面几个条件: 产品解决某个需求,且用户愿意为之付费 有足够多的潜在客户,以发展你的公司 你的解决方案是复杂的,竞争者进入是高门槛的 具备良好的营销能力 如果你能清楚地传递产品的价值,市场将会明白你提供的产品服务,潜在客户才能够理解。给你的解决方案一个容易理解的介绍,减少技术层面的解释以便于营销传播。Salesforce 的产品在最初希望成为一个打通所有环节,覆盖整个流程的CRM套件。Salesforce 用很清楚明了的话,描述了自己的价值,引来了一大批公司的效仿: Salesforce:指向,点击,完成(Point. Click. Close) Zendesk:Zendesk创造更好的客户服务 Hubspot:为客户解决问题 New Relic:我们是数据控 Box:企业级内容协作平台 凝聚团队,围绕共同目标前进 从创始团队,到初创公司,到最终将它规模化发展,成为持久运营的公司,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创业者需要一支对公司充满激情的团队。 Salesforce 有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改变企业级软件的分发方式。Benioff 是一个真正的远见者,他在 1999 年就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可以成为 SaaS 商业模式的载体。这个概念在当时就像先知给出的预言一样。公司怎么会愿意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第三方服务器上呢?当时的 CIO 都对 SaaS 表示过怀疑,一个搭载在网络上的应用怎么可能跟封装好的软件展开竞争?安全性、功能、稳定性和控制等方面完全不是一个水平。 面对这种市场,Benioff 提出了“扔掉软件”的说法。他认为公司应该借助互联网去“租”软件,而非购买,这样成本会低很多。想想当时购买企业级软件得花多么大的成本吧!每一个创业者都希望自己的创业团队能够对公司的使命、愿景燃起激情。而真正伟大的公司是会将这样的激情、奉献精神注入到每一位员工的血液中的。 了解你的客户,让他们成为英雄 与客户建立持久的关系,这对于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至关重要,对 SaaS 公司来说更是如此。线下的传统商业模式,更关注于成交时的客户体验,不太关注交易之后客户所获得的价值,这在 SaaS 公司是绝对不能出现的。那么传统企业级软件和 SaaS 商业模式到底有什么区别? 传统企业级软件: 在某一个时点达成交易,客户在此刻做出购买决策 价格昂贵,企业级软件高达上百万美金 软件由客户来安装,有时客户还需要购买硬件 软件的升级版也由客户进行购买和安装 SaaS 模式: “销售”变成了“租借”,按照用户数来收费 客户不需要购买任何的软件或者硬件 客户不需要配备专门的IT运维员工 SaaS 的更新是无缝的,在客户不察觉的情况下完成 在 SaaS 领域,“销售”只是长期合作关系的开始,SaaS 供应商应不断地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如果他的服务没有提供价值,客户很可能不续约,因为本身投入的费用就不多,因为更换成本更低。SaaS 供应商就像是地主,将能够实现各项功能以及数据存储的入口权限出租出去。 Benioff 很明白 SaaS 公司需要的不是传统的客户支持团队,他给公司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职位—客户成功经理(CSM)。能够享受到客户成功经理服务的客户往往都是愿意购买较昂贵的高级版本的客户,CSM 会分析客户对 Salesforce 的使用情况,主动积极地给出最好的做法是什么。客户成功经理会经常与客户交流,每个季度给出一个分数,来显示这项服务提供了多大的价值。 除此之外,Salesforce 不放过任何一个用了它家产品之后获得成功的案例,Salesforce 有一个走廊,挂满了海报,每一张海报上面都是一个真实的用户,而且他们都贴上了“英雄”字样的标签,甚至在后续的网络广告中直接把客户称为英雄。 不要开发你的客户所要求的东西 作为 SaaS 公司的创业者,你能够简明的陈述产品服务的价值,你用勇气和远见鼓舞着团队,你明白初创公司需要吸引和留存客户(长期“租户”)。所以下面的建议可能看上去不合理:不要开发你的客户所要求的东西。你的客户也许会有具体的要求,但是你需要去判断,他所要的这个东西是否真正有助于他商业上的成功,因为客户的成功就是你的成功。 Salesforce 在 2000 年的经历,足以说明这个道理。当时许多公司都没有习惯将数据放在第三方的服务器上。一想到一款应用的所有人和实际运营人是第三方,很多公司都很抵触。Salesforce 当时的很多客户都坚持要求开发出来一个公司内部部署的版本。 这个时候就得看创始人的决心和判断力了,他们是否能够坚守自己当初的愿景,颠覆整个软件产业。他们知道客户一直想要的是什么,但是最终还是拒绝了这个建议,如果他们当时照做了,那么他们就无法打造一个为 SaaS 应用的平台。 客户的信任是你最重要的价值 如果 SaaS 公司的客户留存率出现了问题,这就敲响了创业的死亡之钟。对于一家兴旺的 SaaS 公司来说,你需要稳定,并且不断地提高客户留存率。你的用户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累积,理想情况下,他们的消费会不断升级,使用越来越多的功能,因为他们的事业也在向前发展,业务的复杂度在上升。 如果你的客户不信任你,那么他们就不会留下。在 Salesforce IPO 的 18 个月里,我们确实出现过有关信任的危机。随着团队、软件、数据库规模成倍的增长,我们越来越难做到按时,按质的达到企业级软件应有的水准。 服务器的性能以及正常运行时间都严重紊乱。从 2005 年的 12 月到 2006 年的 2 月,Salesforce 是在愤怒和质疑中走过来的。面对外界的质疑,Salesforce 的联合创始人 Parker Harris 停止了所有新功能的研发,我们的团队开始专注于提升服务的稳定性。整个过程花费了几个月。 迎接风险,顺应趋势 相比大公司,初创公司更具创新能力,更灵活,能够尝试最新的科技。初创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用全新的方式来解决已有的问题。创业者都是远见者,他们看到一个更好的未来,并且相信是经由他们之手实现。 对于创业者的挑战是:持续不断地去思考下一步该做什么。接下来应该对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做出颠覆?它将如何塑造本公司?创业本身就是拥抱风险的一个过程,而创业者还需要做出大胆的宣言: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每一个阶段的演化,都是来自于公司所面对的直接竞争,甚至是周边领域中公司的竞争。产品策略来自于移动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领域的趋势,为了不断地推进自己的宏图愿景,也一直在为了核心技术不断地收购其他公司。 Benioff 经常做出有关软件未来的预言,并且驱使团队将这些预言变为现实。他非常喜欢这句话:你总是高估一年内可以做的事,也总是低估十年内能做到的事。   作者丨Ron Pragides(前Salesforce 高级总监) 编译丨一笑
    saas
    2016年06月12日
  • saas
    人事外包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公司正在帮创业者节省HR成本 创业者往往身兼数值,时间非常宝贵,但在早期的创业过程中,他们又不得不投入很多精力浪费在不重要的事情上。其中最典型就是注册公司、社保缴纳、税务申报。这些工作对公司不产生任何价值,也不可能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每家公司都绕不开。而且流程复杂、规则琐碎,往往把创业者折腾地心力憔悴。因此,和工商、税务、社保这三个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杂活,成了企业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我先用一张图,简单谈谈与社保缴纳相关的人事外包(HRO)领域的互联网化。 客制化的传统HRO 传统的HRO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尤其是500强外企。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关于外企的政策规定)和主观原因(外企自己的headcount),大量的外企不得不使用HRO服务在国内开展业务。掌握了这些大外企需求的公司,就是中智和XX外服(上海外服、北京外服等)等国企。同时,这些企业也掌握了大量的国企客户资源。 这些HRO企业基本提供了整体的人事外包解决方案。以中智为例,单其网站上列出的解决方案就足有7个大类41种,不管是策略层的人员规划,还是六大模块的执行工作,或者是劳务派遣、代缴社保等,几乎涵盖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所有需求。中智等公司的直营网点覆盖主要的大城市,然后通过同业合作覆盖全国。 在服务模式上,中智等企业主要依靠邮件、excel,匹配客户的数据要求。 整体来说服务模式虽然较为传统,但因为大量客户资源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并且用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带领服务团队,能为大型企业提供客制化的,非标准的优质服务。 由于其服务特性及服务的公司规模,中智等公司的服务费用也相对较高。以包含社保缴纳的福利管理在内,每人每月的收费标准在200~300元左右,一家1000人规模的公司一年光这一项支出就有250万以上。 在这些大型HRO国企之外,CDP、前程无忧(51job)和易才是值得一提的企业。 CDP初期主要帮助客户搭建实施HR信息系统,后来进入到HRO行业。CDP主要服务大公司,价格与国企派HRO接近,他们的优势自然也是基于HR系统的信息化管理。 51job凭借招聘端的优势,也具有不错的市场规模,主要服务中型客户。价格大概在每人每月100元左右。(关于51job的人事外包,早年我还曾去面试过,不过由于路太远实在是不太想去。) 获得御嘉资本投资的易才也是较为突出的企业之一。易才早期扩张迅速,也由于扩张策略导致各地分公司股权结构比较复杂,所以业界认为在分公司的业务协同方面有所欠缺。易才的客户大中小都有,所以价格从每人每月60~150元不等。 剩下的则基本是一些不具有跨城市协同能力的小型HRO企业,主要服务本地客户。因为没什么值得说的,所以就不说了。 SaaS化的互联网HRO 这里主要谈谈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金柚网、蚂蚁HR、社保通。 社保通是总部位于上海,在2016年5月宣布获得了3000万的A轮融资,领投方不明,但真格是跟投方之一。 金柚网是总部位于杭州,在2016年4月宣布获得了1亿元的B轮融资,由红杉领投。 蚂蚁HR也是总部位于上海,去年春晓资本领投的1000万元。此消息可以说是独家信息,因为蚂蚁HR是我为自己公司选择的HRO,所以去年和他们创始人打过交。 三家公司的创始团队都是资深的人资专家,都以社保代缴切入通过SaaS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社保代缴服务为基础。但是在产品、模式、客户的定位上,这3家企业各有各的看法。 社保通 社保通的SaaS服务是双向式的,一边是企业,另一边是上文有提到的小型HRO企业。社保通通过SaaS,对接企业的社保缴纳需求,然后将订单推给当地的HRO,由HRO企业抢单来落地完成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社保通可以实现快速的全国性布局。 社保通的团队有丰富的大企业人力外包经验,所以一开始就把服务对象定位与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在全国有不少的分支机构或者分店,通过社保通一家公司就可以解决大企业全国范围的社保需求。而在价格上,要比国企派HRO低了一些,这对人员成本较高的大企业同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的。由于其定位主要服务于大企业,社保通的获客方式在未来显然会更依赖于大客户销售的模式。 社保通的模式核心在于服务端的资源整合,所以社保通未来的主要挑战一是对各地供应商的把控能力;二是如何在SaaS与大客户的客制化需求中间找平衡;三是拓客难度较高,因为面向大企业的企业服务具有较长的销售难度和销售周期。 蚂蚁HR 蚂蚁HR的系统是单边系统。一边对接企业的社保缴纳需求,另一边则通过技术手段对接社保系统在线完成企业在当地的社保缴纳,是直营的模式。从模式上来看,蚂蚁HR的系统也是“最SaaS”的系统,整个模式也是最轻的。 蚂蚁HR的定位以初创企业及小微企业为主,其系统除了提供社保缴纳的功能之外,也具有一些相对标准化的薪酬计算功能,进一步优化后可以匹配大多数初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其每人每月20元的价格,对20人以下的初创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蚂蚁HR的获客主要通过线上营销的Call in方式完成,其客户规模小,优质的产品和线上的沟通足以影响客户的购买决策。 蚂蚁HR未来的主要瓶颈在于两点,一是蚂蚁HR的模式需要针对每个地方的社保系统进行开发,每个城市的社保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城市的扩张速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二是客户稳定性一般,因为小企业的稳定性本身就比较差,而其中成长起来的客户在未来是否依然能适应这个面向初创公司的系统,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可以说蚂蚁HR和社保通都是用轻模式挖掘市场机会,但两家正好走在了相反的道路上。 我自己作为蚂蚁HR的用户,对他们的评价是基本满意的。对于蚂蚁HR的客户稳定性问题,我觉得他们的情况或许会类似美国的薪酬外包巨头Paychex。因关闭而流失的企业客户,会随着新项目的诞生再次回归。至少目前阶段如果我另起炉灶依然会选择蚂蚁HR作为HRO平台。但客观地说,蚂蚁HR的产品依然有不小的优化空间。毕竟作为轻公司来说,产品的重要性就会变得特别高。 金柚网 说金柚网的模式之前,我觉得不如先谈谈他们的营销。比起社保通和蚂蚁HR,金柚网知名度上都更胜一筹,相信很多创业者都听说过金柚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金柚网的销售人员遍布各个创业者微信群,经常性地发小广告。对一个创业微信群的运营者来说,要维持一个创业微信群的秩序,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群里有没有创蓝、金柚网和企业去哪儿网的销售人员,如果有的话就把他们踢出去。 说回正题,金柚网的系统是单边的,企业通过SaaS管理社保缴纳,金柚网接到订单后通过直营或者同业合作的方式将订单任务完成。金柚目前在20多个城市有直营公司,管理销售人员和当地的服务人员,从模式上来说,金柚的模式是其中最重的。此外,金柚还切入了一些培训和电商业务。 金柚网的客户主要是中小企业,服务费用为每人每月10元或30元两个档次,取决于公司人数。如上所述,金柚网可以说是一家BD驱动公司,不过其产品做的并不差,与蚂蚁HR在前端功能上比较相似。但是在后端系统上,蚂蚁HR的在线化程度更高。 金柚网目前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这点也反映在了他的融资额上。金柚的模式比较重,运营成本会比较高,但因为市场扩张较快,目前也不是多大的问题,但是在未来就不好说了。如果金柚的客户留存不足,其经营压力也会比社保通和蚂蚁HR高地多。 互联网HRO的市场前景 硬数据来看,根据IDC的HRO行业报告,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在2015年达到大约30亿美元,并以每年大概20%左右的速度递增。不过从一个创业者的角度来看,显然SaaS化的HRO平台会成为一个快速增长地领域。 为什么这么说? 应届生在招聘市场上,经常会觉得HR们看起来牛逼哄哄的,甚至颇为颐指气使。其实这是一种错觉。 我经常和别人开玩笑,那些在二三流大学毕业,向往office白领小资生活,但又没啥特长和技能,也不想过得很累的姑娘们,基本上不是去了行政部,就是去了人事部。 在大公司待过的人,大体上也听说过HR的六大模块——规划、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劳动关系。这种体系化的理念给人感觉HR是一个颇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事实上,底层HR的专业性主要在于对一些游戏规则的了解,就其工作的本质而言,和打杂其实没差多少。 HR的地位会随着企业规模和经营时间的提升而提升的,越是庞大和老牌的公司,对HR的重视程度会比较高。然而,国内小微企业的占比超过94%,而剩下的6%中,互联网的独角兽们由于发展过快,对HR的重视度也不高。 说HR地位低,HR们估计要跳脚,但这确实是个客观事实。创业者往往都是业务部门出身的,相关职能可能是销售、产品、市场、运营、研发(或其他技术类职位),所以几乎不用期望创业者对HR投以重视,大多数创业者都会把HR视作一个成本单位,越低越好。所以杜拉拉的故事基本上只能发生在500强里。 也正因为如此,创业者对HR的态度基本上是“效果驱动”和“不得不做”,这两个态度反应到具体业务层面,就是创业企业几乎只关心招聘和社保。招聘领域由于面向C端,已经诞生了猎聘、拉勾等接近独角兽的企业,还有新兴的Boss直聘等火爆的项目。而将社保作为入口,通过SaaS服务在后端支撑企业发展的互联网化HRO服务,对创业公司来说显然是非常便利且实惠的一种服务方式。   微信公众号:黑焰十字(darkflame10) 本文系作者 黑焰十字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saas
    2016年06月07日
  • saas
    Maxent行邑科技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祥峰投资独家投资 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反欺诈Saas服务商Maxent行邑科技宣布已于2016年初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独家投资方为祥峰投资,祥峰投资是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旗下专注互联网与高科技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 Maxent 成立于2014年11月,并于2015年4月曾获得天使投资。公司主要是针对金融、支付、电商、游戏等行业,智能识别推广、交易、运营各个环节上的欺诈模式,有效预警及管控业务风险。截至2016年5月,Maxent已和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游戏、社交等细分领域的3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数据处理达百亿量级。 目前已拥有十几项专利核心技术,其中的被动式全栈设备指纹技术,无需在用户终端植入任何代码,能够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有效识别用户设备并关联用户行为,在欺诈行为之前就能判定这个设备是否为恶意设备,对于企业推广、运营、交易等环节发生的欺诈行为都能起到预警作用。 Maxent 创始人张克表示,此轮融资后,将持续重点投入互联网反欺诈云服务产品的研发升级,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在大数据反欺诈方面的深度应用研究,“我们希望能帮助企业与消费者在虚拟世界建立诚信关系,保障企业在智能化互联网商业环境下健康发展。” 为何本次独家投资Maxent,祥峰投资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企业服务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在美国已经很成熟,在国内大家会越来越接受SaaS这样的服务,在很多垂直领域已经开始应用,Maxent独特的全栈被动式设备指纹技术,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游戏、电商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化的反欺诈服务,并且深度挖掘数据价值。”祥峰投资投资总监朱嘉表示,“2B领域的创业公司,一类是帮助企业开源的公司,例如纷享逍客等,一类是为企业节流的公司,流量红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规模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怎么能够控制成本尤其重要, Maxent这样的公司正好能给企业创造价值,Maxent已经为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客户降低贷款欺诈比例,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除了全栈被动式设备指纹技术,Maxent在2016年1月推出猛犸反欺诈云平台,在核心算法、新技术应用、客户体验等各方面全新优化,深入业务阶段防欺诈,更好满足企业在智能化商业环境中对业务安全的需求。目前,Maxent宣称设备实时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6%。 “我们判断在这个领域不会是一家独大的局面,Maxent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团队也很踏实,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创始人张克技术出身,又有产品经理的思维,加上我们对他们的技术有理解和判断,很快达成共识。”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郑俊聪表示,“我们会持续关注能够提供服务给企业,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项目。在中国劳动力人口下滑、人力成本提高后,企业需要在提升效率的同时控制成本,企业应用软件和服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看好这类技术驱动型的企业,这是中国的下一个机遇,不是照抄外国的方案,而是真正的创新,未来的竞争是靠技术和创新,中国现在有能力去发展技术,用技术创造价值,带来行业的创新。”   【猎云网(微信:ilieyun)】6月6日报道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81000
    saas
    2016年06月06日
  • saas
    一站式中小企人力资源服务平台爱员工获6000万元Pre-A轮融资 “爱员工” 透露,今年4月 份获得 6000 万元 Pre-A 轮融资,由启赋资本领投,中国风险投资、易一天使跟投。天使轮是在 2015年7月,由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个人投资 1000 万元。每个人力资源 SaaS 都在讲一个差不多的故事:那就是从薪资发放、社保代理、绩效管理中的某个单点切入,完成向薪酬福利管理的全面转型。这条赛道上,此前报道过有金柚网、51 社保、薪人薪事等,他们都是以 “自营” 模式从单点主营业务开始做起。而“爱员工” 也是定位做第三方人力资源应用平台,不过采用 “天猫” 模式,聚合外包 SaaS 服务商,对接中小企业,目前主要包括社保管理、薪资管理等。创始人赵杨晛曾创办过猎头公司——香港人本管理机构,并有 10 余年人力资源服务经验,任 100 余家民营企业顾问。他强调,从社保、工资切入是因为足够高频,并且属于政务关系,全国每个城市、地区的政府政策都是不一样的,要真正做好需要结合当地的政策、企业的税务规模等,这些是需要找当地有足够积累沉淀的服务商来做。例如,宁波的杰博人力是爱员工一个很大的合作方,企业通过杰博缴税可以返点,假设企业在平台上发工资,申报 2000 元个人所得税,可以节省 400 元,等等。 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服务商是指从事一种服务的,大致分为 “招聘+交付”,所以,爱员工的做法是,与全国各地最大的服务商签独家合作,主要负责交付工作;而聚集小的服务商做派遣和招聘等工作。 加上 “爱员工” 平台提供的一套 SaaS 工具,所以,小服务商可以通过大服务商落地全国,接一些全国性的订单;而大服务商的效率提高,基本负责签单就可以。这其实是一个互为委托的过程。 至于平台的盈利模式分两块,一个是服务商入驻平台会收取费用,另一个是抽佣——服务商的存量客户免费,增量订单收取佣金。 这里有一个问题,服务商为什么要花钱、被抽佣上平台?赵杨晛强调三点:第一是上面提到的,平台提供的工具足够好用,替服务商省去签单之外的交服务成本;第二,平台提供抵押贷款功能;第三,当客户来到平台时,还会购买保险等其他人力资源服务,这时候,服务商就相当于经销商,又会赚取提成。 那么,企业的数据、资金安全又怎么保证?赵杨晛告知,员工的数据、工资不会经过服务商,而是直接通过交易平台到达员工手中,后期,还会引导员工理财。 据悉,目前平台聚集的供应商 100 多家,覆盖全国 200 多城市,服务过的企业有 6000 多家,包括天觅贸易,佳宝集团,鑫日科,合富辉煌,堂会,道一信息,贝朗卫浴,帮帮兔,领子网等。爱员工平台已在几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现金流健康,下一步会推出猎头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757.html来源:36氪
    saas
    2016年06月06日
  • saas
    获九合天使投资,“所问数据”用SaaS形式为企业实现大数据预测 【来源:猎云网(微信:ilieyun)】文/王艺多   英国数据科学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曾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中提到,大数据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预测:通过适当的数据模型算法,发掘海量数据之间的潜在关系,最终得出准确的预测结果。   2013年美国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计算机博士毕业的颜鹏是位实战派大数据专家。记者了解到,博士第二年时,他便在一家VR创业公司从事数据挖掘工作。毕业后到3M公司任职高级研究科学家,负责海量数据建模与分布式计算。   对比美国成熟的大数据行业,国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诸多企业对大数据的认知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公司水平也良莠不齐。这促使颜鹏希望做一家真正为企业和行业创造价值的大数据公司。期间经过多次的考察筹备,去年12月6号他正式回国,和3M的同事丁圣超一起创办“所问数据”,并且在今年初获得九合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颜鹏认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销售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而服装行业又正是销售导向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内的服装销售存在很大痛点:供应链与销售脱节,企业主根据经验确定产量。这其中的风险在于,产品脱销将产生高额临时加工成本;产品滞销则出现现金流周转问题。 而所问数据以SaaS形式,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在前期预测某款产品的最终销量,企业主根据预测结果进行生产备货,用科学的数据决策代替以往“拍脑袋”经验决策,尽可能降低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成本风险。同时,如何打造一款爆卖产品进一步帮助企业拓展营收,所问数据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另外,“自适应”与“自学习”也是其预测算法的两大特点。所问数据可以自动选择最优算法进行预测,并且能基于上次的预测进行算法自我优化。这让用户使用产品越久,就越能获得更精准的预测结果。   据了解,自今年初上线以来,该产品暂时处于内测阶段,目前已服务几家大型服装品牌,另外有十几家企业有采购意向。颜鹏表示,服装行业供应链痛点由来已久,只是目前市场中没有非常优秀的解决方案。他透露,所问数据会在近期开放购买入口,届时用户将会看到完整的企业级销售分析与预测解决方案。   把大数据预测商业化的初创企业还有EverString。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为企业预测潜在客户。而所问数据则主要提供细化的产品销量预测服务,这也是二者的最大不同。事实上,颜鹏内心的对标企业是硅谷著名大数据公司Palantir,而后者在去年底完成新一轮融资后,估值已超过200亿美元。   “服装行业只是我们的切入点。未来我们希望让所问数据的预测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下实现。”颜鹏向记者表示。
    saas
    2016年06月03日
  • saas
    "工猫”从查、领工资开始,想用“轻SaaS工具+金融”切蓝领市场 “我想让农民工有尊严的打工”,这是秦月啸创办工猫的初衷。我们有一个蓝领群,他的年纪貌似是里面最大的,大家习惯叫他 “老秦”。老秦是西北人,跟他交流下来会发现刚刚的话不是在唱高调,他在 2003年 曾创办招工网站,2006年 从事农民工劳务派遣,2011年 发起技能培训学校,还曾任英派睿中国区电商公司 MD、LSD 集团电商 IT 公司总经理。   在他看来,蓝领行业第一大是制造业,第二大属建筑业,第三是服务业,第四为零售业,第五要算物流。其中,最混乱的是建筑业,成长性最高的是物流行业。物流的盛行要归功于电商、O2O 等产业的带动,目前的用工市场规模在 500 万,之后或许会到 5000 万。而制造业的下滑则会导致转移性就业,像是主播、专车司机、客服、送餐工等网络平台背景的都市蓝领数量剧增,给这部分人提供服务是一块很大的空间。   工猫的思路是 B2B2C,给企业和员工提供轻 SaaS 工具,员工可以通过工具领工资、查工资。因为整体看来,用户对工具类产品的依赖度都比较差,唯独工资粘性很大,而关于工资的行为又不需要培养用户习惯,所以可以有机会做出强关系的产品,通过这个去增加粘性和拉新。   那企业的好处是什么?老秦说,他们可以帮企业垫付工资和做税务规划。   “合理避税仅是一个可忽略的服务小点,代发工资、代缴社保、工资条解释、个税处理仅是业务流,而业务外包、劳务关系、税务合规处理拆之重点。” 老秦告知,外包方式可以让企业总和管理成本降低 30%左右,节约的成本就是利润。像是滴滴、富士康、KFC、美团、四通一达等都在采用外包。   在此基础上,每个月的离职员工将是一个长尾的招聘市场,工猫还有一款招聘软件服务这个群体。最后则是延伸到个人理财和小额贷款。   工猫的 SaaS 平台可以管理员工的工资,员工可以选择体现与否。不体现可以放在平台上理财,这就相当于工猫的资金池,工猫对接了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可以赚取利息差价。   老秦还分享到,有数据显示,农村人口借贷的坏账率是最低的。所以,之后工猫还打算贷款给 C 端,这样就可以链接农村金融,做成 “穷人银行”,辐射后面更大的农村市场。   据悉,滴滴投资人王刚、暾澜基金、岚源资本等都是工猫的天使投资方。工猫APP 现在每天下载量在 200 多,使用 SaaS 平台的工人在 37.9 万,发工资的用户数占 5%,平台的月工资流水在 2000 多万,顺丰在一些区域的代发工资就由工猫在做。   来源:36氪 ,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172.html
    saas
    2016年05月30日
  • saas
    钉钉、企业微信和SaaS的围城 三年前初创的slack, 如今估值38亿美金;一年前面世的钉钉,如今号称用户过百万;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企业微信,在4月份正式加入战局。企业服务应用一时间好不热闹,这是个想象空间巨大的市场, 大到没办法一口吃下。   企业服务市场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企业服务市场体量惊人。早就孕育出了Oracle, SAP,埃森哲等巨无霸公司。个中门类类纷繁复杂, OA,CRM, ERP,IM,HR,财务管理等等。   频度高,留存高。回到现实场景,你关于工作的沟通远高于你微信聊骚的频率。 而由于更换成本大,企业服务应用的更换频率也很低,因此留存很高。高频高留存带来的则是对后续商业价值的想象空间巨大。   蛋糕怎么切? 而由于各公司之间的业务差异较大,需要深入定制的部分,往往工期长,且造价不菲, 这并不符合互联网的普适精神。 因此此波互联网与企业服务的结合也更多地聚焦在注入IM,电话,邮件,人资,财务,企业主页,云存储等普适功能的整合再创造。   高频,多痛点的处女地。而当前的协同工具,普遍体验不好且功能分散。让你没有计划性的任务安排雪上加霜,进而导致你的工作效率低,心情不愉快。 是的, 当下的企业服务市场是个频度高,而痛点多的处女地,呈待slack们来开垦。   阿里钉钉:城外的人想进去 阿里的社交之痛。依托社交的微信支付,严重地威胁支付宝的霸主地位。努力过的“来往”,并没能创造逆转奇迹。那么不如试试职场社交吧, 社交梦还是要有的,万一成了呢?   企业微信:城里的人想出来 工作群俨然已经成为了微信的负担了。试想,周末逛街的时候,看到微信上老板发来的任务, 看到工作群里的花式奉承,是不是瞬间解嗨;下班回家,看到微信连续涌出的的消息提示时,是不是有一种烦躁涌来,“饶了我吧,一定又是工作的事!” 。   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沟通的标配, 一开始我们对它的认知是熟人之间的交流,而如今,如果你的公司也将它作为工作上的沟通工具,那么蔓延开来的工作消息,也将冲淡我们对微信的固有认知和好感度。毕竟我们在工作消息量多,关乎生计,让人不敢怠慢又异常烦躁。 某种程度上,工作信息已经是微信的负担了, 微信需要一个接盘侠,而这个接盘侠最好是自己人。 钉钉的攻城战 阿里做企业应用是有优势的,一来对于企业市场早有布局,自家用友阿里云,阿里云邮箱等产品。二来围绕着阿里生态链的中小企业也是非常有利拿下的种子用户。三来,企业应用的推广十分依赖BD能力, 这一点也是阿里的强项。   第一步, OA+IM。现阶段的钉钉,完成度已经颇高,并有独特的钉一下功能,澡堂功能(毁誉参半)。产品的严谨性,和细节处理还需要打磨。产品逻辑上走的是先讨好管理者再讨好基层员工的路线。   第二步, 开放平台。对企业提供定制化接口,对第三方开发者分一杯羹,进而提供更多元的需求满足。开放平台的钉钉下一阶段的重点,此处和企业微信必有一战。   第三步,从封闭到开放。就好像封闭的微信,用公众号给开放的信息开了一个口子。如果钉钉吃下了企业服务市场, 那么也许下一步就会是在封闭的公司空间内,尝试外部关系开放的可能。   当然这是个需要深思熟路的策略,毕竟一方面企业工具对于信息安全之分看中,另一方面员工对外合作,对外交流的职场需求也天然存在, 权衡两者的结合的度,可能会是后钉钉时代需要考虑的命题。   钉钉的软肋 钉钉急切地喊出了“钉钉,是一种工作方式”, 对标微信之前作为生活方式的slogan. 这是一种行业上的企图心,同时也是内心深处的对于微信的忌惮。   在于产品的把控力上,阿里是不如腾讯的。如上图,支付宝作为蚂蚁金服的头牌,首页和个人已经被填充得满满当当,满目疮痍。 这显然是部门间角力的结果。当大家都想通过流量入口做点什么的结果,而又缺乏强大的整体把控力的时候,是大家一起创造了一个糟糕的,对用户体验妥协局面。相比起来,微信的目录项从来不会超过7项。   那么如果钉钉成长起来了,是否会面对类似的两难局面呢?也许钉钉也需要以为偏执,不近人情的理想主义者来把控局面,打造足够经得起推敲的产品。   企业微信的防御战 QQ邮箱,以及微信的企业号已经积累客观的企业用户,这是企业微信的势能范围所在。 而广泛活跃的微信工作群则是企业微信最大的金矿。   第一步,引流。通过邮箱的企业用户, 企业号注册用户完成第一轮用户的推广。   第二步,再引流。产品着再用足够打动人的功能,和严谨细致的产品架构,将微信工作群的用户转移到企业微信上,如果能完成这两步,企业微信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当然这步很难,毕竟企业应用,除了要打动用户,更要打动上层管理者。 而重中之重是在管理层和底层员工之间对弈的需求中找到平衡。   第三步,开放平台的多样性发展+商业化。 如果企业微信能够拿下工作场景下的沟通,微信继续把持工作以外的场景,帝国的护城河又一次被巩固。   张小龙团队从做foxmail起家, 本身就有足够好的企业基因。 微信作为社交产品, 其严谨性的细节推敲, 操作系统级的架构设置,以及易用性足够好的工具性,都是教科书般的存在。 整个团队感觉就很适合做企业应用。 虽然起步晚于钉钉,但是十分期待其后续的动作。   企业微信的软肋 快字诀是互联网的箴言。 想当年,微信和米聊在相似的时间启动,最后用产品品质,及腾讯强大的关系链,和流量支持下,拿下了市场。可是试想,若微信多给米聊一年的时间, 微信能有必胜的把握吗?   如今的局面是, 企业微信已经落后钉钉将近一年,而腾讯最强的关系链和流量对于企业应用的推广作用也未必有效。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到, 除了四月初发布1.0版本的时候,企业微信的指数高于钉钉两倍, 此后再也没有超过钉钉。 而钉钉则是小幅上升。   第三军团:和巨鲸共舞 Slack火了以后, 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学徒,瀑布IM,beary chat, imo, 简聊,产品形态主要是IM+OA+开放平台的。我斗胆把钉钉和企业微信以外的他们,都归入了第三军团。   相比于阿里腾讯强势的资源和品牌效应。阴影中的对于第三军团的要求其实更大。 好在整个市场足够大,还是有机会成长出杰出公司的。   巨头也不是万能的,比如有些脏活累活不愿意干,于是成长出了滴滴、美团这样的公司(当然巨头还是投资了)。除了巨头不愿意做的事,还有巨头不能做,忘了做,甚至不屑做的事。个人认为可以往这些方向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地学习slack。 勤奋地学习slack一定是没有出路的, 毕竟slack大家都看得到,大家都能做,大家也都愿意做。   鹿死谁手 产品格局>市场公关能力>资源投入>产品细节。腾讯擅长打动用户,阿里擅长运营造势, 钉钉有先发优势,微信生在品牌效应和产品基因。企业应用,和传统互联网应用毕竟还是有诸多不同,企业应用难以靠打动用户,自下而上地推广。也难以靠营销事件,快速地病毒传播。   笔者认为,决定成败上的优先级上,产品格局大于公关能力, 大于资源投入,最后才是产品细节。 毕竟细节上的差异是最容易追评的, 但是格局和定位才是产品的骨架。而企业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对于市场推广及资源投入的要求,也比其他产品来得重。   最后再加一个维度,决心。 钉钉对于阿里是一个社交上的希望,而企业微信对于微信而言是一次战略防守,决心上,钉钉胜。第三方军团的话如果抱着破釜沉舟之势,也能开辟出一条道路。   作者: Mr.Shurn 来源:虎嗅网 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49597/1.html
    saas
    2016年05月23日
  • saas
    SaaS销售软件Showpad融资5000万美元,让销售拜访客户时只需带一个Pad就能实时获取与销售相关的所有资料 常年在外四处奔波,寻找业务洽谈客户,这是销售员的工作常态。他们的工作状态决定了轻化办公设备将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毕竟谁也不想天天揣一堆业务产品和企业资料出去向客户销售自己的产品。现在,有一家名为 Showpad 的创业公司想让销售员只需一一个装有自己软件的 Pad 就能在销售过程中实时获得与销售相关的所有资料。   Showpad 是一家位于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基于云端的 SaaS 移动销售办公应用,曾被誉为比利时成长最快的科技公司,公司在旧金山和伦敦都设有办事处。Showpad 今天宣布,公司刚获得一轮 5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此轮由此由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领投,公司之前的投资方 Dawn Capital 和 Hummingbird Ventures 继续跟投。此轮融资后,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的常务董事 Jeff Horing 将加入 Showpad 的董事会。   Showpad 瞄准的是移动端的办公软件市场。Showpad 认为,销售员和平板简直就是天生一对。不同于 pc,平板更轻,更容易携带和分享。但是在很多时候,用平板向客户做演示却不是很方便——ppt、excel 这样的办公工具当然可以,但是都太零散了,有没有一个专业的集中式的办公软件可以一站式全部搞定? Showpad 想做的就是这样一个一体化的移动销售办公软件。和传统的资料共享系统和 CRM 相比,Showpad 的一大特点就是简单方便,销售员可以通过平板上的 Showpad 软件向客户演示电子书、视频、pdf 等多种格式的资料文件,一边和客户沟通一边从 Showpad 上实时拉出相关的数据和资料。而这些数据与资料,分别由企业的各个部门上传到云端。此外,Showpad 还允许用户直接从其它存储服务里导入相关的营销资料,比如 Box、Dropbox、Google Drive 等,让销售员可以通过 Showpad 更高效地从各个平台上快速找到所需要的所有相关营销资料,并借助 Showpad 上的模板轻松快捷的组织管理和向客户演示。在没有网络的坏境下,销售人员还可以离线缓存使用 Showpad,这是它的另一个优点。   除此之外,Showpad 的另一个亮点是在于能够协调销售与市场的工作关系。在大部分企业里,销售和市场是两个完全独立的部门,这两个部门的沟通问题却常常要通过额外的渠道解决。比如,当销售部门的人员出去拉业务、见客户的时候,市场部最新的数据与资料往往到达不了他们手中;而销售员面谈客户的情况,有时候又是市场部需要了解到的信息,也没办法在第一时间传送回去。借助 Showpad,销售与市场之间可以进行更直接的在线信息推送,市场部的同事还可以根据 Showpad 上的各种分析工具及时了解到销售人员利用率较高的数据与资料,沟通链条将随之大大缩短,从而减少企业不必要的开支和花费,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   此外,为了拓展自己平台的可用范围,Showpad 还通过与其它应用集成的方式整合其它服务。今天,Showpad 还宣布完成了两个新的服务集成:Gmail 和 Salesforce。集成 Gmai 后,用户可以直接在 Gmail 邮件客户端里直接获取 Showpad 的内容,以创建个性化的邮件。与 Salesforce 集成后,用户可以直接在 Showpad 里创建联系人或销售线索。   Showpad 表示,在过去 4年 里,公司每年的营收都在上年营收的基础上翻一番,目前拥有超过 850 个客户,包括 Johnson & Johnson、GE、 Coca-Cola Enterprises、Xerox、Kimberly-Clark 和 Bridgestone 等。公司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客户之一 Engi 在使用了自己的产品后,公司销售团队的工作效率提升了 25%。目前,通过使用 Showpad 完成的销售订单超过 10 万份。   2014年11月,Showpad 曾获得一轮 85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公司当时的年经常性收入是 450 万美元。2013年3月,公司曾获得一轮 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   来源:36氪,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222.html 
    saas
    2016年05月20日
  • saas
    帮助个人及企业管理工作目标,SaaS供应商Lattice完成28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ez 一家为个人、团队及企业提供目标管理服务的旧金山 SaaS 初创企业——Lattice于 5月15日 宣布,已获得 280 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 此轮融资由小型创投机构 ThriveCapital 领投, MarcBenioff、Sam Altman、SV Angel、YC,、Slack Fund、Fuel Capital、Alexis Ohanian 等其它天使投资人跟投。Lattice表示,将利用这笔资金继续开发多项平台服务,也有计划将业务从美国境内拓展至欧洲国家。 Lattice CEO 兼联合创始人 EricKoslow 表示,作为一家基于 SaaS 的服务型平台,Lattice 可以帮助用户跟踪及管理团队目标。在过去几个月中,已有几十家公司使用了Lattice的测试版,反馈效果良好。 通过Lattice,企业、团队及个人的工作目标被放在了同一个监测平台上,通过公司的 “足迹追踪” 技术,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目标发展轨迹与完成情况,同时也能够了解到有谁与自己的目标优先顺序一致,又有谁的目标完成进度超越了自己。   本文编译自:finsmes.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052.html
    saas
    2016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