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
把邮箱客户端改造成 IM 入口,hiibook 再获数百万人民币投资
主打商务沟通场景的邮箱客户端 hiibook 创始人周公谨今日透露,公司已于今年 4 月再次完成了一轮融资,金额在数百万元人民币。hiibook 曾在 15 年 9 月获得过一轮数百万人民币 Pre-A 轮融资。周公瑾表示,本轮融资数额较上一轮稍大,资方不便透露,根据投资金额,应该为 “大天使” 或 “Pre-A” 轮,且原本计划去年底启动的 A 轮后延。
hiibook 在做的事情,可以理解为把邮箱客户端改造成 IM 入口。
项目主打三块功能:基于IM的主界面、秘会、窗口。主界面以对话的形式来呈现用户的邮件,用户之间能够发送文字、文件、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其中图文内容的传输本质是邮件收发,视频、语音则为 hiibook 内建功能,需要收件人下载收取。 “秘会” 功能支持基于邮箱账号的线上会议,用户可在移动端、PC 端、Web 端加入群聊。此外还有一个轻应用聚合窗口,用户可以从中选取一些新闻、工具、OA 类轻应用使用。
据周公瑾介绍,hiibook 即将进行一些功能上的改变。一方面 “秘会” 功能将在目前只能进行文字交流的基础上加入视频会议、语音会议功能;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企业用户对于 OA 的需求各有不同,不再专门为用户统一 OA 部件,转而向用户开放轻应用窗口,未来用户可以自行添加想要的轻应用,甚至可以以此自己打造办公平台。
至于盈利,hiibook 主要依靠上文提到的轻应用窗口模块,向轻应用商收取导流分成费用。
hiibook 在海外的对标公司是 MailTime,中文名为 “简信”,此外还有 Yomail、 Fleep 等类似项目。综合来看此类产品通过邮箱做企业 IM 的逻辑是,企业员工相互交流工作往往比较正式,且常常需要回顾一些关键信息。而相比基于电话号码的企业 IM 工具或 QQ、微信、Line 等 IM 应用,基于邮箱的通讯一来继承了邮件的正式性,二来由于邮件均在云端保存,因此可以方便地实现跨平台、跨设备,尤其是信息存档的需求。
据了解,除了一些大公司和机构对其内部邮件有保密要求外,hiibook 已能接入大部分企业的企业邮箱,用户直接输入账号密码即可登上 hiibook。周公瑾介绍,hiibook 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销售类企业以及外贸行业等。尤其是外贸行业,由于在这个行业中邮件有直接转化为订单的可能,hiibook 未来也有做对接 CRM 想法,不过由于各家企业使用的 CRM 大多不同较为复杂,目前还没有完成相关产品。
hiibook 在去年 8 月正式上线,9 月获第一轮融资时有 7 万用户。截至目前其注册用户达 300 多万,活跃用户在 100 万左右。
来源:36氪,作者:徐劲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9405.html
融资
国外 SaaS 服务已遇到这些挑战,中国市场的未来会怎样?
国外 SaaS 服务的火爆,让国内备受鼓舞,认为 SaaS 市场是传统软件转型最短路径,寄望于获得更持久的收益和更高的估值。但却不知国外的 SaaS 市场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完美。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现象显露,例如:投资速度远超退出速度,导致搁浅资产越来越多;SaaS 市场拥挤,即使大公司效益也会下降。对于 SaaS 市场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这一现象是否能给予我们启示?
现在创建 SaaS 公司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成功退出的案例却为数不多。下面讲得就是创业者和投资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科技生态系统的发展总是跌宕起伏。最近几年,随着 Salesforce、Success Factors 和 Workday 发展的成功,SaaS 公司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情况下,很多投资者都想要了解「SaaS 投资者」的成功秘诀。
作为风险投资者,我们在过去 20 年一直专注于企业软件行业,现在仍然非常看好云计算给软件所带来的变革。然而,不得不承认 SaaS 就像是一个日益拥挤的市场,即使再小的机遇,创业者们也绝不放过。
大量资本涌入 SaaS 市场,从本质上说并非坏事。风投「泡沫」的一大优势就是,人才可以快速地聚集到一个行业。而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是我们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
具体来说,在 Sapphire,我们担心以下两件事:软件市场的「搁浅资产」越来越多,以及这些资产对市场上最佳企业的效率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自然要借助数据来判断我们的担心是否合理。
搁浅资产越来越多,退出越来越困难
直觉告诉我们,为了判定「搁浅」的软件资产在市场上是否有回升的空间,我们需要参考以下三条关键信息:
1、有多少家软件公司正在获得融资?
2、这些公司中有多少家可以找到公开上市的道路?
3、在获得融资的私营软件公司中,有多少家会被收购?
按绝对值计算,如果后期融资的数量增长速度,超过了退出企业的数量增长速度,那么市场上「搁浅资产」的数量就会增多;如果后期融资数量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退出的增长速度,那么投资者和企业家获益的可能性也会下降。
这就可以理解我们前面提到的为什么那些创业者,为何连很小的机遇都绝不放过。
Pitchbook 数据中的信息反映了软件市场上一些公司融资或收购的情况,而这些公司都是收到过 C 轮投资或晚期风险投资的公司。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直觉:在软件市场,投资的速度远超退出的速度。
上图反应了我们分析所得的结果。在过去 10 年间,软件公司后期融资的数量急剧增加。IPO 和战略收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是仍旧跟不上风险投资对这些 SaaS 公司的支持力度。
一些公司不再是想方设法满足甲骨文、IBM 和 SAP 等知名公司的需要,而是越来越多地去寻找特殊的消费群体。事实上,当我们分析 Crunchbase 的数据库时,会发现自从经济大萧条以来即使拥有再多资金,最可能收购 SaaS 公司的企业现在越来越不可能收购风投支持的公司了。
SaaS 市场拥挤,大型公司资本收入日益减少
在获得我们投资的公司当中,一家上市公司的 CEO 指出了这个问题令人困惑的原因。每位 CEO 必须相信自己的公司未来是光明的。就如同每家风投公司也要坚信这一点。因此,无论一家公司的目标市场有多小,竞争有多激烈,它的员工仍会费力拼搏。
事实上,情况相当复杂,因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争夺 IT 预算。我们投资的一家公司的 CEO 指出,随着对 IT 预算争夺的日益激烈,招聘和留住优秀人才变得越来越难,向 IT 服务购买者推销 SaaS 产品的成本越来越高,想使产品的设计别出心裁也越来越难。为了增加收入、留住人才以及实现差异化,公司之间竞争也愈演愈烈。
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教授迈克尔·波特长期以来都认为,市场上供应商的数量不断增加会削弱自己的议价能力。这也意味着 SaaS 公司的收益将会降低。为了证明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我们借助纵向基准数据库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即使是一些大型的 SaaS 公司,在市场上的资本收益也是在日益减少的。
这种影响不容小觑。很多规模相似的公司投入相同的资金后,发展的速度变得越来越慢。下面的表格则说明了这一情况:
当然,我们的数据不能涵盖整个行业。但是,我们调查了 50 多家 SaaS 公司,所以还是能比较清晰的反应这种趋势:市场拥挤,效益下降。
资本效率提高才是 SaaS 的未来
随着流动性的挤压日益加重,再加上对创业公司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那么这些公司的未来会如何呢?
从根本上来说,在 SaaS 市场上,成功的公司还会出现,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尽管在软件行业,风险融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 IPO 和收购的增长速度。但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无数新的、独立存在的软件公司在IT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型的新兴企业必定会出现。
但不可否认,创建这样的企业暂时需要相对较高的成本。由于越来越多的公司试图在聘请销售人员和营销方面展开投资来获得后期融资,所以企业若想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未来的投资就会超出他们的历史平均水平。有鉴于此,在投资者的热情逐渐消退之后,效率高低会继续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失败。
投资者兴趣下降会让企业减缓烧钱速度,不再对增长进行投资。其中许多企业可能会被私募股权收购,然后以远远低于之前估值的价格被整合到新的软件公司中,公司的发展会陷入停滞。但伟大的公司会继续融资,走上继续发展和盈利的道路,最终公开上市。只不过,取得这些目标的代价会更大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简而言之,世界会不断发生变化,SaaS 会继续成为风投领域的重要市场。即便仍有金子深埋地下,但随着大量淘金者的涌入,找到金子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对于任何一位对市场满怀激动之情的投资者来说,这是需要牢记的一点。
原文来源 CBInsights,作者:风险投资公司 Sapphire Ventures 的麦克斯威尔·威塞尔和希夫·萨奇迪夫,又微信公号FellowData 编译整理。本文头图由海洛创意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融资
印度人力资源管理SaaS提供商Greytip Software获500万美元B轮融资,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实惠的HR及薪酬解决方案
Greytip Software 是一家人力资源及薪酬解决方案提供商,他们主要为印度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本周五,该公司获得了 3.5 亿印度卢比(约超过 500 万美元)B 轮融资,领投方是恩颐投资(NEA)和 Blume Ventures 两家风投公司。
这笔投资将主要用于提升 Greytip 旗舰云技术解决方案 greytHR,并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客户使用他们的产品,另外他们还计划向本地一线和二线市场进行业务拓展。这家初创公司的 SaaS 云技术解决方案 greyHR 实现了多项人力资源工作自动化,包括薪酬管理、考勤追踪等,极大地减少和简化了人力资源工作。
此外,该公司还推出了一款员工自助服务移动 App,企业员工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自己的工资预扣所得税(TDS)、个人收入(PF)等薪酬信息。据悉,现在每天有超过 3500 家企业及 30 多万名员工使用 Greytip 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
印度恩颐投资的 Tarun Sharma 说道:“目前,印度每月已经有超过 30 万员工使用 Greytip SaaS 平台上的薪酬服务,随着新产品的推出,以及不断扩大的市场范围,greyHR 肯定还会得到进一步增长。Greytip 已经获得了较深的市场占有率,得益于印度公司的数字化发展,让他们成为了中小企业(不管公司的规模大小、所处的行业领域和地理位置)最理想的人力资源平台。”
本文编译自:e27.co,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8307.html
融资
Glassdoor获4000万美元融资,估值约10亿美元
Glassdoor 是美国的一家做企业点评与职位搜索的职场社区,公司今天宣布刚完成一轮 4000 万美元的 H 轮融资,公司估值约 10 亿美元。这意味着前后经过 8 轮融资的 Glassdoor 如今终于成长为独角兽。Glassdoor 的此轮融资由 T. Rowe Price 领投,公司之前的投资方 Battery Ventures、Google Capital、Sutter Hill Ventures 和 Tiger Global 继续跟投。
对于此次融资,用 Glassdoor CEO Robert Hohman 的话来说是纯属 “无心插柳” 的结果。他背后的意思是 Glassdoor 本来其实是不打算融资的,因为公司银行账户里还有足够多的现金,此外,Glassdoor 现在的营收甚至比一些上市公司都要多,具体哪些公司就不点名了,不过他并未透露 Glassdoor 现在是否实现了盈利。让 Glassdoor 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会像其它招聘网站一样发布职位信息,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让一家公司的前员工和现员工匿名点评自己所在公司的工作环境、公司老板和薪酬等信息。如此一来,正在求职的人们便可以从前人的点评里获取自己希望得到的最有用的公司信息,这是那些高大上但有点虚的公司口号无法告诉你的。为鼓励大家点评分享,Glassdoor 采用 “付出即所得(“give-to-get” model)” 的机制,即用户贡献的点评信息越多,能看到的点评信息也就越多,形成一个社区氛围。为了保证点评信息的真实有效,Glassdoor 上注册邮箱尾缀必须与公司相符,另外,他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人工内容审查团队。
目前,Glassdoor 的数据库里拥有约 50 万家企业的档案资料,覆盖全球 200 个国家和地区。Glassdoor 每年都会发布全球 50 大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排行榜成为了求职者的热门风向标。Glassdoor 还借此也推出了自己的职位搜索和招聘服务,有 2000 多家公司在使用 Glassdoor 的品牌推广与招聘工具,Groupon、高盛集团、Facebook、宝洁和 Twitter 等都是它的客户。
在招聘与求职行业,Glassdoor 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消除了公司信息与求职者信息之间的不对称。一是让求职者有渠道了解到过去被视为 “机密” 的公司排名、薪酬福利、内部情况等信息,二是开始让企业意识到多让外界了解自己并不是坏事,开始放平姿态去做雇主品牌建设,跟求职者交流。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职业招聘类的网站,其中比较大的包括 LinkedIn、 Recruit Holdings(Indeed 的所有者)和 Monster.com。此外,这个领域近日还发生了整合并购类的案例,就在几天前,职位搜索引擎 Simply Hired 宣布将于本月26日 停止运营,有消息称它的部分技术和资产已经被 Recruit 收购了。
Hofman 表示,公司将主要利用这轮融资去刺激用户更多地点评、加大在机器学习技术方面的投资,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识别虚假的点评,同时更好地匹配求职者和职位。此外,公司还计划进一步扩张国际市场,目前,Glassdoor 在美国之外的 11 个国家有本地化的网站和移动 APP。
下面简单回顾一下 Glassdoor 的发展和融资历程:
2007年 公司创立:Glassdoor 是由 Robert Hohman、Rich Barton 和 Tim Besse 三个人于 2007年 联合创办的公司,他们三个人是在把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 Expedia 做上市之后开始做的 Glassdoor 项目。他们创办 Glassdoor 是基于这样一个思考:现在是时候让那些正在求职的人提前了解他们未来可能会入职的公司的更多真实的一手信息了。
2008年A 轮和 B 轮融资:Glassdoor 在 2008年 3月 就获得了 A 轮 300 万美元的融资,6 月产品正式上线。同年10月,Glassdoor 又完成了由 Benchmark 领投的 65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2011年C 轮融资:到了 2010年,Glassdoor 已经变成一个求职者找工作前必须看一看,企业主也相当重视自己在上面评价的地方了。2010 年的 6 月,Glassdoor 开始允许企业在平台上做雇主品牌建设,向对公司感兴趣的用户传递 “为什么要来这工作”,后来开始让求职者在查看职位的时候直接看到该公司的薪酬、排名、点评等信息。2011 年 2 月,Glassdoor 完成 12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
2012年D 轮融资:到了 2012 年11月,Glassdoor 获得 2000 万美元的 D 轮融资,用户量达 1400 万,收集了 20 万家公司的 300 万条点评,遍布全球 190 多个国家。
2013年E 轮融资:2013 年 Glassdoor 开始投资职位的元搜索引擎(meta-search engine),研发企业端导向的产品。同年,Glassdoor 用户量达到 2200 万,积累了 30 万家公司 570 多万条点评。2013 年的 12 月,Glassdoor 获得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 5000 万美元 E 轮融资。此时的 Glassdoor 已经成为一个针对用户的职位搜索引擎和社区,用户在平台上发生联系。同时他们也为企业端提供增值的数据分析、品牌建设、营销和招聘工具。
2015年G 轮融资:2015年1 月,Glassdoor 宣布获得 Google Capital 和老虎环球基金领投的 7000 万美元 G 轮融资,用户量突破 2700 万,用户做出的点评次数已超过 750 万次。
2016年H 轮融资:2016年6月,Glassdoor 完成 4000 万美元的 H 轮融资,估值约 10 亿美元,进入独角兽俱乐部。
原创文章,作者:达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47763.html
融资
办公协作应用 Bolste, Inc.融资 $2,500,000 美元
办公协作应用 Bolste, Inc.(Scottsdale, AZ, 85254) 融资 $2,500,000 美元,基于云和移动设备.
Bolste 可以帮助公司内部更好地沟通和协作,提高生产力效率。电子邮件像黑洞,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有些员工每天处理超过200封邮件。Bolste 力图成为新的商业操作系统。
融资
减压治疗平台BioBeats获228万美金融资,提供员工减压的解决方案
BioBeats通过采集各种跟健康相关的数据,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内容,给用户提供压力治疗的解决方案。本轮融资由 White Cloud Capital 领投 AXA Strategic Ventures 和 IQ Capital 跟投,他们此前曾获得 Will Smith 等人的 65 万美元种子期投资。
目前 BioBeats 提供的产品是减压治疗应用,给普通用户提供减压治疗的同时也针对企业提供员工减压的解决方案。
该公司机器学习所需要的数据来源主要是通过智能手机和现在流行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给出定制化的意见。
针对企业市场,BioBeats 可以直接集成在各种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通过对员工在工作生产线上的行为进行分析来进行减压治疗,目前很多美国和英国的公司都在用他们这套系统。
其团队表示,问卷调查也是他们了解用户的方式之一,这一点跟 Ginger.io 很像,他们的 AI 学习了这些数据后会生成一个情绪的图形反应给用户。
目前 BioBeat 可以给用户提供减压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用的智能设备,让你听到、看到或者感觉到,通过这些定制的音乐、图片来让你减压。
本文参考了多个信息来源:http://techcrunch.com/2016/04/22/biobeats-raises-2-28m-for-its-platform-to-replace-human-stress-therapists/
融资
谷歌成立内部创业孵化器Area 120:为防止人才流失
摘要:The Information网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谷歌已成立了名为Area 120的创业孵化器,让员工可以将他们的“20%时间项目”变为全职项目。如果希望参与这一孵化器,那么需要提交商业计划书。
北京时间4月25日上午消息,在硅谷,由谷歌前员工创立的创业公司非常常见。尽管这对创新性是件好事,但对谷歌并非如此。谷歌目前正采取措施,试图将这些人才留在公司内部。
The Information网站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谷歌已成立了名为Area 120的创业孵化器,让员工可以将他们的“20%时间项目”变为全职项目。如果希望参与这一孵化器,那么需要提交商业计划书。如果被接受,那么员工就可以在几个月时间里专注于自己的新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员工既可以尝试创业,又不必担心在失败的情况下丢掉谷歌诱人的工作。
谷歌并未正式确认这一消息。目前也不清楚,Area 120将何时正式开放申请。不过,谷歌成立孵化器并不值得惊讶。尽管谷歌一直试图塑造创业公司文化,但这仍然未能阻止人才的流失。谷歌高精尖研发部门ATAP的情况就是如此,该部门的负责人近期刚刚跳槽Facebook。在另一些情况下,离职员工的创业甚至会不利于谷歌。例如,Instagram创始人凯文·希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在创业前曾在谷歌工作两年,而目前Instagram已被Facebook收购,发展很快。
The Information指出,仅仅表态愿意支持员工的创业概念还不够。在当前的硅谷,融资非常简单,而独立发展对创业者来说可能更有吸引力。不过对谷歌而言,将创新的概念留在公司内部将带来巨大的价值。
来源:新芽NewSeed
融资
聘宝发布融资信息,获洪泰基金近千万元Pre-A投资
4月16日上午消息,总部位于成都的智能招聘项目聘宝今日对外宣布,已于2015年11月完成洪泰基金投资的近1千万元Pre-A轮投资,现在正式进军北京招聘市场。关于投资额,洪泰基金方面告诉新浪科技:“具体金额需要看协议,但差不多快1000万元的Pre-A投资。”
聘宝成立于2013年下半年,同年年底完成了来自个人方面的400万元天使投资,创始团队成员来自阿里巴巴、三星和腾讯。作为又一家号称“一站式智能”进入招聘市场的创业项目,聘宝团队认为其创业壁垒,主要在于智能推荐算法,不仅能够提升求职招聘匹配时间,还能降低企业招聘的成本开销。
聘宝创始人兼CEO方园解释说:“传统智能招聘基本都是靠筛选器或搜索,但作为以结果为导向的招聘行业,HR最希望的是能在招聘者简历到达前,已有中间拟人化的筛选过程,而现在的技术已经能实现这种拟人化。”
方园举例称,一个电商HR希望找到一个前端工程师,但在求职者简历中,或许合适的人才的履历中不会出现搜索关键词“前端”或者“电商”,但如果依赖于较大的语料库和数据库,并能有不同的数据触发场景,招聘会更加快速而准确。
“比如你简历中提到了SKU、GMV,那数据库就会触发电商对应的程序,把你进一步推到电商相关的招聘场景中,进行下一步跟踪。”方园对“拟人化”解释说,并认为聘宝除了技术,还会在简历跟踪环节里有人工把关,这些人员根据聘宝数据库和语料库描绘出的知识图谱进行把关,保证最终送到HR面前的简历的质量。
但有中文语料和智能算法就能在招聘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吗?前几年乘着市场东风而起的拉钩和Boss直聘目前还杀红了眼、甚至出现不体面竞争,选择招聘领域创业是明智的吗?
方园对于这种质疑并不完全认可,他表示虽然招聘领域看似红海一片,并且地铁广告铺天盖地,“但一个以结果说话的行业,却没人在宣传中亮肌肉秀成绩,可能也说明一定的问题,而且进一步说,招聘的结果导向说明了靠烧钱建立不了壁垒。”
这位聘宝创始人的专业是机器学习和信息挖掘,他认为招聘行业目前的大机会正是来自人机结合带来的产能效率提升,以及招聘成本降低。
“传统网络招聘之所以最后也没出现巨头,就在于信息平台搭建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但现在针对性的猎头招聘费用又很贵,目标人才年薪20%的佣金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接受,而且效率不一定高。”方园告诉新浪科技,在平民招聘和猎头招聘中,存在市场盲区。
目前,在完成市场拓展之前,总部位于成都的聘宝在TMT和医疗大健康领域进行了试水。官方给出的结果数据为:比传统招聘意向率高30%,且成本是猎头客单价的1/10,每周能为相关企业推荐7名目标对象,而这一数据在同等猎头招聘中是每周2名。
现在,聘宝团队的北京办公室位于望京的洪泰创新空间,但这个创立于成都的团队已表示今年最大市场拓展就是北京,创始人方园经历了“北京-杭州-成都”的工作和创业经历后,又再一次回到了北京。
他对于这段经历是这么解释的:“我在北京主要是方正和腾讯的工作,后来去杭州做了阿里无线产品,并在团队建设时期帮助HR招人,发现了这个市场的盲区,以及我的专业所长可以提供的方案。后来再去成都,完全是一个’love story’,成都虽然安逸,但非常适合前期打磨算法,而且性价比超高,包括在洪泰投资前的一年多里,我们就已经完成了600多次产品打磨。所以现在是时候进军北京,开始真正的跑马厮杀了。”(李根)
融资
企业现金管理奇点金融获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奇点金融是一个面向创业公司的理财服务商,为创业公司打造创业余额宝服务,使创业公司融资后也能享受到专业和高效的企业余额理财服务。北京盘古奇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奇点金融正式宣布完成由由阿里联合创始人吴泳铭创立的元璟资本领投,艾瑞资本和华软投资跟投的3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
奇点金融创立于2015年2月,5月份内测上线,以千亿级的创业市场为出发点,专注于为各轮次的创业公司提供最专业、最安全的现金理财及管理增值服务。其团队此前曾获得滴滴出行天使投资人王刚领投的 120 万美元天使投资。当时王刚的预言是:“奇点金融注定将成为下一只独角兽。”
企业金融服务的市场规模比个人金融服务的市场更大,中国有 2500 万中小企业,市场对企业理财及现金管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是个十万亿级的市场;但目前银行的服务效率和推动力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存在很大的机会。这是元璟投资奇点金融的逻辑。
奇点金融同时发布了定期和美金两款新产品,此前奇点已经对两款产品做了数个月内测。奇点的金融端负责人钱挺表示:“定期业务的上线有效补全奇点金融在企业现金管理中对于固定期限和中长期现金管理需求的满足。可为每个企业设计独特的现金管理方案,收益高于市场同类型产品。”
融资
拉勾网完成2.2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弘道资本领投
来自亿欧网3月23日晚间消息
拉勾网今日宣布获得弘道资本领投,启明创投、荣超投资等跟投的2.2亿人民币C轮融资,据悉,此轮融资将用于产品和技术研发,连接人与企业,提供更多元的人力资源服务。
拉勾网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一家互联网招聘公司,其于2014年4月宣布获得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是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同年8月,拉勾网宣布完成启明创投领投,贝塔斯曼跟投的2500万美元 B 轮融资;拉勾网成立之初获得徐小平、曾李青、弘道资本等数百万元天使投资。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