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海
字节跳动产品Lark改名“飞书”正式对国内用户开放,并向B端发力!
今年4月,字节跳动针对海外市场发布的企业办公套件产品 Lark 正式上线。
近日,经过在海外市场半年的试水与打磨,Lark以“飞书”的名字向国内市场开放。目前,飞书在IOS和安卓应用商店都可以下载。
但由于没有过多的宣传推广,飞书的下载量并不高。
飞书的办公协同逻辑
打开飞书App,首页底部栏分别是消息、日历、应用中心、云空间和联系人五大版块。
飞书的PC端版块也与移动端一致。
在消息管理场景,飞书借鉴了国外协同办公产品Slack等的工作流引擎思路,重要消息可以“Pin”到侧栏中,方便团队成员把握重点。
飞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完备的“云空间”服务,与石墨文档的应用体验一脉相承。
飞书的云空间服务支持多人同时编辑一篇文档,文档中支持插入文本、图片、表格、文件、视频、任务列表、Markdown等多种类型的内容,还可以在文档内@同事或对细节进行评论、对文档点赞、在文档内投票,使得同文档的共同工作方获得充分沟。
在线表格方面,飞书同样支持实时协同编辑。
据悉,飞书的在线表格可以为组织提供灵活的权限管理和丰富的计算功能,在数据源上,其既可与Excel一键互转,也可以直接导入第三方数据或插入在线文档,为办公场景下的数据统计、分析等多方需求创造环境。
在云端存储方面,飞书支持高级搜索、多格式文件上传。
此外,飞书的大纲笔记工具支持一键生成思维导图,方便团队梳理工作计划、写作框架、会议纪要、项目方案等整理型工作。
目前来看,飞书和市面上已有的产品并无太多差别,即时通讯+共享日历+文档在线协作就是其全部功能。但不同的是,飞书基本只是让三大功能在单一平台上实现实时协同,无缝切换,可以有效提高沟通协作效率。
但眼下飞书还没有做考勤、流程管理或财务报销一类企业办公软件必备的功能。这是与钉钉思路不同的地方。
就在四月Lark在海外市场上线时,自媒体乱翻书评论称,Lark对标的并不是钉钉,而是 G suite。
乱翻书表示,Lark的协作文档和共享日历功能分别与Google Docs和Google Calendar非常相似。
"Lark 的定位是做移动时代年轻的office365与谷歌G Suite。面向海外,产品主打移动化,轻量化。"
字节跳动向B端发力早有端倪
据了解,Lark成立之初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协作的效用。
2018年3月界面的一篇从字节跳动获取的内部信息的报道显示,当时的Lark主要的功能还是即时通讯,用以取代钉钉,用作员工间的日常工作沟通。但随着字节跳动在企业协作领域的布局加深,内部对Lark寄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今年3月份,据外媒报道,字节跳动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名为Lark Technologies的子公司,计划面向美国及其他海外市场推出企业办公套件。
Lark官网上的信息也显示,Lark总部位于新加坡,且在美国湾区有团队为用户提供服务支持。差不多同一时间,配合Lark在海外的上线,其在国内的App更名为“飞书”,但当时的飞书未对普通用户开放注册窗口,只有被邀请的企业用户才能使用。
实际上,字节跳动向B端发力早有端倪。从2017年起,字节跳动陆续投资并购了一批专注于企业协作的创业公司,其中包括文档协作软件公司石墨文档,企业云盘产品坚果云,以及被收购的朝夕日历、思维概要整理工具幕布。
The Information曾对字节跳动的管理团队进行了报道。
2016 年起字节跳动的效率工程部门,就在一些产品经理、工程师经常出没的社区发帖子招聘。招聘帖子上写着:(效率工程部门的目标是)以字节跳动(今日头条)为试验对象,探索和改进现代企业机构交流沟通和业务开展效率的工具系统, 成为国际顶级的效率工程团队。效率工程部门就是依据这种理念打造出了 Lark,而带领效率工作部门的,是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
谢欣曾与字节跳动 CEO 张一鸣在在线旅游搜索引擎酷讯共事过。加入酷讯前,他在微软担任过项目经理, 在百度从事网页搜索部门的核心开发工作。
为酷讯工作期间,谢欣先后管理过公司的技术团队、产品团队、SEO/SEM 团队、BI、UE和人力等多种职能的团队。加入字节跳动后,由于之前丰富的跨部门经历,谢欣曾在公司快速发展期间充当了“头号 HR”的角色。
在效率工程部门,与谢欣搭配的产品研发部门的负责人是今日头条技术总监梁汝波,包括商业化变现(monetization)负责人吴玮杰在内的三人都向谢欣汇报工作。
此外,字节跳动给予了飞书非同一般的战略定位。
飞书是目前字节跳动旗下唯一一个自带产品研发和商业化变现(monetization)配置的部门——几乎是类似子公司的配置。
Lark之所以被重视,Lark的出现说明,字节跳动向To B的转向。此外,Lark 也是继 TikTok 之后,第二个出海的头条系产品。
To B是必然选择
字节跳动切入企业服务,除了企业自身的需求,还来自B端业务广阔市场的吸引。《财经》杂志的数据显示,美国超百亿美元市值的服务企业有100多家。微软、甲骨文等都属于其中的一员。
经纬中国合伙人左凌烨曾经分享过一组数据:私募市场上,企业服务类公司融资总额超过100亿美金,这些公司的估值总和达到千亿美金量级。
以C端业务为主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如腾讯、百度等纷纷加注B端——在它们看来,企业服务是一个可以诞生持续增长的超巨级企业的领域。
消费互联网红利期过去,企业对于用户的挖掘从量上的增长过渡到了粘性与厚度。在继续运营好C端产品的同时,“持续增长”所要求的注意力自然而然来到了更为广阔的B端。
谈及To B业务,张一鸣曾表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也是我对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比较期待的。过去我们做to C的业务,其实更有难度的是B端业务,to C端的产品用的数据库、云计算还是芯片、支付系统,其实是ICT产业的更底层,如果C端做完可以往上游进入B端基础设施,如果能做成,是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提高。无论是获取用户红利,还是市场营销,还是社交传播,更多要打全球化,才能够进入上游更有难度的工作。”
目前在办公软件领域,美国独角兽Slack已经率先上市,微软的Team用户正数以万计的增长,Facebook的Workplace 也拥有了超过百万的付费用户。在国内市场,以协作作为切入口,字节跳动在企业办公领域或许可以撕开了一道口子,但钉钉依然是飞书跳不过去的一个竞争对手,近年来钉钉在企业服务领域尤其是ISV领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生态规则和打法,飞书如果想在中国市场中深入进去,仍然面临不小的挑战。
文章来源:https://www.toutiao.com/i6734613233618911757/?
-
出海
出海 | 蓝领+东南亚=新风口?GrabJobs要切东南亚蓝领招聘
国内蓝领市场自 2013 年起开始受到资本关注,发展至今,从招聘、社交,到金融、房产,切入该领域的创业公司层出不穷。那么在东南亚地区,蓝领市场会是新的风口吗?
位于新加坡的招聘平台 GrabJobs 认为,至少针对蓝领的招聘市场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东南亚整体有 6 亿人口,其中劳动人口约 2 亿人,蓝领人群约 1 亿人” GrabJobs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Emmanuel Crouy 告诉记者。
在中国,蓝领招聘背后的行业现状是,依赖劳务中介的传统模式链条长、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
传统蓝领招聘模式
和中国类似,Emmanuel Crouy 认为东南亚的蓝领招聘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但这也正是 GrabJobs 的机遇:
此前,针对 WEB 端的招聘网站虽已然存在,但由于东南亚地区 PC 覆盖率较低,而且 WEB 端的使用流程有一定门槛,对于蓝领用户而言,其触及和使用的情况并不理想。但据 eMarketer 的预测,2016 年泰国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到 42.8%;印尼普及率是 40.4%;马来西亚普及率是 49.2%;菲律宾智能手机普及率将达到 40.0%。东南亚地区智能手机的日渐普及,让移动端的蓝领招聘平台有了机会和切入点。
另一方面,如果说在中国,部分潜在玩家对该领域持观望态度,或许是对中国目前的宏观经济不太看好,导致对中国制造及相关产业没有信心,那么在东南亚赛道,产能的持续转移,网络用户数量的增长空间、人口结构的相对年轻等优势,则减轻了蓝领招聘市场的后顾之忧。
GrabJobs官网界面
基于此,GrabJobs 想通过这种基于移动端的在线招聘 B2C 模式,提升沟通效率和招聘质量,优化招聘过程,进而取代传统的蓝领招聘模式。
要做到上述几点,首要问题是,针对用户群,如何降低使用门槛。GrabJobs 创始人兼 CTO 梁科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其目标用户的平均年纪在 26~27 岁,其中 80% 的学历为高中生或大专水平。鉴于此,在产品设计上,GrabJobs 以简单风格为主,如招聘信息多用图片和辨识度高的 ICON;在简历创建上,以引导为主,加之蓝领用工标准多偏显性(如年纪、身高、体重、工作经历等),因此需要输入的信息相对简单易填;此外,其功能是一步一步呈现的,核心功能优先突出,如蓝领用户比较关心的工作地点、薪资、岗位等,为的是降低难度,吸引用户使用。
其次是针对企业,如何有效提高效率。梁科表示,在 GrabJobs 平台上,招聘双方可以在线即时沟通,除了文字内容外,还支持小视频的动态交互。“对于企业来说,体验很不好的是,有时候发布职位后不能尽快招到人”,梁科表示,“ GrabJobs 的一个特色功能是支持企业查找,通过“关键词搜寻—打包挑选— SMS、Emails 多对一发布”的流程,帮助企业主动联系符合其特定要求的招聘对象,提高招聘转化率。
GrabJobs APP 页面
至于如何保证招聘质量,“ GrabJobs 采用的是双向评分系统,不仅有招聘对象对企业的评分,企业也能对招聘对象进行评分”,梁科告诉记者,通过引入这种双向机制,除了建立起了自己的用户信息库, GrabJobs 也想让企业在招聘时,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指标进行参考,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招聘对象起到规范作用。
不过即便 GrabJobs 能够做好这些关键点,对于招聘平台来说,如何保证用户留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Emmanuel Crouy 表示,这与平台的当前定位有关,GrabJobs 主要针对服务业,而且除了做全职招聘还同样重视兼职招聘:
选择服务业,是因为比起制造业,前者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招聘方与求职方都比较分散,招聘方数量较多,但单个商家用工需求量较少,加之服务业工作与工作间差别较低,人群转换行业频率高,其工作的低黏性和高流动性,对平台来说,不仅能够沉淀用户的历史用工记录,还能够让用户保持一定的黏性。
而重视兼职招聘,主要是因为兼职相对全职成交频次更高,相应使用平台的次数也会更高,容易增加黏性。此外,兼职岗位完成和反馈评价的周期短,在一定时间内,平台的评价机制也能够积累较多的信息,能吸引更多用工企业和用户。据 GrabJobs 的调研,针对餐馆、酒店、零售商店等领域,90% 以上的员工都是兼职或短期的。
此前,曾报道过同样做东南亚蓝领招聘的 Helpster。不过,在 Emmanuel Crouy 看来,Helpster 的业务更“重”,既要对应聘者进行背景调查、面试,还要对其进行培训,更像是一个“ agency(中介)”,模式上很难做大。梁科则补充道,和国内不同的是,东南亚年轻的蓝领更喜欢找兼职或短期工作,因为来钱快,更自由,而且他们更倾向于去从事服务业。
GrabJobs 成立于 2015 年 7 月,此前的天使轮和种子轮融资金额共计 100 万美元。截止目前,其业务主要针对新加坡、泰国和菲律宾三个地区,平台上用户数有 45000 多个,招聘企业达 1500 多家,周职位发布量在 100~200 多个。
创始团队背景上,Emmanuel Crouy 与另一位创始人此前已有 10 余年猎头经验,梁科是技术出身。目前,该公司正在寻求融资。
来源:36氪,作者:宗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9955.html
扫一扫 加微信
hrtech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