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11月15日】
  • 资讯
    十大硅谷前沿公司,看看2016年五大技术趋势 NASA宇航员Yvonne Cagle,在近期谷歌和F50举办的Founder World 2015上说:“探索火星固然是人类史上的重要一步,而我们也该将目光转向地球,硅谷现在所发生的一切,让我相信人类的那一大步飞跃其实近在咫尺。” 作为全球的科技与创新之都,硅谷不仅有NASA和奇点大学这样遥远未来技术的“导航器”,也有斯坦福和沙石路(Sand Hill Road)风投一条街这样着眼于推动近期未来技术商用化的“发动机”。这二者之间,是前仆后继的硅谷创业者们,他们是技术飞跃的“制造者”。 站在2015年的末尾眺望即将来临的2016年,又将有哪些技术飞跃“近在咫尺”?与其听所谓专家们的凭空预测,不如看一看硅谷创业者们的实践。记者近期走访了硅谷地区创业公司,从他们的实践总结了2016年的五大技术趋势。 趋势一:新芯片与生物模拟 近日,由F50举办的第六季创投论坛上(Season6 Summit),35家最前沿的初创公司齐聚一堂,它们代表了目前硅谷最前沿的创业方向。F50 Garage Venture Fund二期基金管理合伙人Bill Reichert告诉记者,其中新芯片和生物模拟初创公司是本届Season6 Summit的一大特色,也是2016年硅谷重要的技术趋势方向。 随后采访中记者发现,一家专注于用芯片对人类的嗅觉和味觉进行数字化的创业公司Aromyx引发了在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广泛关注。 (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 据悉,Aromyx的产品是名为EssenceChip的系列芯片,用于嗅觉和味觉的数字化平台。过去,生物化学公司通过低效的生物测试方式获得嗅觉和味觉信息,现在EssenceChip通过模拟嗅觉和味觉分子结构来获取相应的生物化学信息,并据此判断对人们的影响。如此一来,加工食品和快速消费品公司就能大幅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开发效率、加速产品上市时间。 据Aromyx公司的CEO Chris Hanson介绍,成立于2006年的Aromyx共有29项美国专利和49项外国专利,目前参与测试的客户包括百事可乐、陶氏化学、宝洁、高露洁等公司。Hanson曾参与创建了IBM的认知计算实验室,针对政府资助人脑反向数字化工程和模拟神经元突触体系,还负责了后期该技术的商业化。Aromyx公司首席科学家Bill Harries博士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膜蛋白结构中心、美国综合医药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蛋白结构研究项目等多家机构的科学家。 目前Aromyx的投资者包括斯坦福大学、TEEC Angel Fund、美国春山资本(Spring Mountain Capital)等。据美国《财富》杂志,单就全球加工食品行业而言,在过去5年中因为研发落后就导致损失了180亿美元的市场。一旦味觉和嗅觉的生物化学模拟芯片研发成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趋势二:人工智能与服务机器人 手机之后的下一个大事件会是什么?有那么一群硅谷人相信“Next Big Thing”是服务机器人。近日在本次活动和Founder World 2015现场吸引了无数眼球的产于硅谷的Knightscope安保机器人就是典型代表,其可以自动巡逻,通过丰富的传感器捕捉现场环境实时信息,然后再经过预测分析引擎结合商业、政府、众包社交数据集等进行相关性处理,从而判断是否在现场环境中出现问题或威胁。当遇到异常情况时,机器人通过Knightscope安全运营中心(KSOC)向社区和有关政府机构报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预测意外的发生,也节省了安保的人力成本。 (安保机器人Knightscope) 事实上,目前在硅谷,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公司正不断涌现,比如作为观众参会的创业公司Telepresence Robotics(TRC)的CTO John Sokol就认为,服务机器人市场目前还在早期阶段,还很难预测未来真正的潜力。但正如手机的发展历史一样,在早期的时候其实无人能预测后来的市场大繁荣。 据了解,TRC是一家把机器人增强现实体验带到商用领域的服务机器人公司,提供基于云计算的Robot-as-a-Service服务。这种服务型机器人可用于各类商用、办公室及家庭环境中,代替人们完成各种工作。开发者可以接入TRC RaaS公有云或部署于企业私有云中的RaaS平台,为TRC的机器人开发各种商用程序。TRC的机器人基于非常成熟的两轮平衡车技术,可以轻易跨越不平整的路面,甚至地面上的电线、石子、草坪和藤蔓植物等。 同样的,本届大会上,记者还采访了孵化自奇点大学的Fellow Robots,这也是一家位于硅谷的机器人创业公司,这家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叫做OSHbot。OSHbot最大的特点是既能通过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来理解人们的搜索目的,同时还在前胸的触控屏幕上提供了辅助选项,用于纠正或扩展语音搜索的结果。首个OSHbot机器人已经于去年10月部署在硅谷中心城市San Jose市中心的Orchard Supply Hardware大型五金用品连锁门店,经过一年的试运行即将正式投入商用。 事实上,尽管人工智能商用化出现了上述种种成果,F50 Garage Venture Fund二期基金管理合伙人Bill Reichert表示,人工智能的商用化发展才刚刚开始,还远未达到所谓的奇点效应。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的硬件研究已经取得了飞速的进展,但软件的研究还远落后于硬件,创新者在接下来的2016年必须要在软件上发力,才能发挥硬件的真正价值。 趋势三:纳米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 技术进步对于新硬件的要求,直接导致了对新材料的追求。纳米技术是一种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技术,关于纳米技术的终极追求是任意组合所有种类的分子,可以制造出任何种类的分子结构。当然这种遥远的未来梦想并未阻止今天对纳米材料的研究,IBM就在2014年7月宣布将于未来5年投资30亿美元开发7nm芯片。 在F50 Season6 Summit上亮相的一家名为Applied Cavitation硅谷创业公司,主要从事把深度纳米技术与其它先进物质的结合,制造出高性能的材料,实现电子、光学、热度、化学和物理等方面的高级性能。Applied Cavitation公司CFO Craig Allen介绍说,该公司目前是市场上唯一能够在现有材料中大量加入高密度纳米级物质从而获得高级性能的可行商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Applied Cavitation公司CFO Craig Allen) Allen表示,高容量纳米材料的应用范围包括目前市场规模为250亿美金的半导体材料市场、180亿美金的柔性电路和电池市场、600亿美金的涂层和镀膜市场、220亿美金的汽车电子市场,产品涉及3D打印耗材、先进传感器、高级陶瓷、透明传导涂层等。该公司通过专利技术,帮助化学和物质材料公司快速、低成本、高质量地不断开发下一代产品。Allen表示,Applied Cavitation目前已经有多种开发完成的产品,正在与全球1000余家企业客户进行测试,该公司的目标是在2017年IPO。 另一家亮相活动、总部在纽约并在硅谷设立了分公司的Paper Battery创业公司则基于超级电容开发了创新型的超薄电池,其中的PowerWrapper超级电容产品线以小于0.5毫米的厚度提供4.5V电压和清洁的脉冲电源,而PowerResponder混合超级电容产品线则取代圆柱形电池提供了高5倍能量密度但更小体积的电池。迎合了当前云计算及移动计算的趋势,Paper Battery以新型电池能源解决方案,为手机、可穿戴设备、物联网、服务器与存储的内存计算等环境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据CEO Shreefal Mehta介绍,该公司的产品将在2016年实现量产。 (Paper BatteryCEO Shreefal Mehta) 趋势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新社交 2015年的另一大热点技术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美国科技网站Techcrunch.com预测,到2020年全球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2016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加速发力的一年。 硅谷创业公司Lytro于近期宣布了全新的虚拟现实录像设备Immerge,能极大地提升虚拟现实影片产量以及缩短制片时间。Lytro于2011年开发了全球首款光场相机,随后推出了面向企业的虚拟现实摄像系统、用于影视制作的专业光场录影相机系统以及拥有1亿6千万像素传感器的相机系统。另一家增强现实创业公司Magic Leap则于近期完成了一轮10亿美元注融资,估值高达45亿美元。Magic Leap致力于利用光场技术来实现3D内容的显示,而Lytro则解决了光场内容的捕捉,实现了光场内容从捕捉到显示的闭环。 而亮相本次活动的硅谷创业公司VRLab则是一家专门致力于虚拟现实移动社交公司,VRLab认为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在消费市场广泛应用的阶段。VRLab提供了一个移动社交APP,可以运行在苹果iOS和安卓移动平台以及PC上,能连接多位玩家进入同一虚拟现实空间,该平台还对开发者开放。 让小小的手机屏幕变成无限大的虚拟现实空间,VRLab正在创造一个虚拟现实的生态平台,这或将释放虚拟现实移动社交的潘多拉魔盒。 趋势五:新软件与新IT 说到技术趋势就不得不提到企业级软件和IT基础设施,这是所有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对此,Bill Reicher表示,如今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级软件和新IT打开了新的空间。特别是用机器学习优化机器学习、用算法去管理和优化其它的算法,这种在《黑客帝国》才有的场景正出现在IT基础设施层面。 本次活动中,硅谷创业公司Pensa Networks正是看到了企业数据中心正在经历的巨变:一方面是在包括计算、存储和网络的基础架构层面大量采用了各种虚拟化技术;另一个方面是大量混合云的部署不断提高了对企业私有云可视度的要求、SLA服务水平协议的控制和向公有云弹性部署的支持力度;此外,新出现的融合基础架构催生了紧凑型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Pensa Netoworks的CEOUjwal Setlur) 这些新技术提供了大量可移动的组件,虽然方便了数据中心的部署、调整与优化,但由于每个组件都需要重新配置和管理,这大量增加了IT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此外,企业仍有大量遗留的传统IT系统和设备,这导致了混乱的IT基础设施,从而让应用软件的部署周期大幅拉长,而且容易出现各种人为错误。因此,当前所谓灵活的DevOps应用软件开发,其实需要灵活的IT基础设施和架构。 Ujwal Setlur是Pensa Netoworks的CEO,他告诉记者,Pensa Netoworks开发了一套企业虚拟基础设施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软件。这是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系统的管理软件,能自动感知和自动学习企业虚拟基础设施环境。然后通过自动化的管理和服务,把企业部署虚拟基础设施的时间缩短10到20倍、部署质量提升5倍以上,极大缩短了应用软件向私有云、公有云与混合云环境的部署周期、降低部署成本、简化部署管理。 在采访中,记者还偶遇了另一家作为观众参会的在硅谷研究下一代DevOps技术的Lantana Cloud,它原本是一家专门从事AWS公有云管理和性能优化的公司。公司CEO Ravi Janak敏锐捕捉到了企业IT基础设施的变化趋势,于是着手开发下一代DevOps技术。通过大数据学习、分析和预测,Lantana Cloud正在开发基于启发式IT(Heuristic IT)理念的下一代IT基础设施管理软件。这种具有高度智能和智慧的软件体系,能够在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用算法去优化算法、用机器学习去优化机器学习,从而达到软件的自我进化和高度的机器自治。当然,Ravi Janak表示这目前还是一个愿景,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不断把阶段性研发成果拿出来进行商业化。 随着2016年临近,可以看到在硅谷创业生态中正在涌现越来越多“近在咫尺”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而这些新技术与新产品一旦开始商用化,“人类的一大步飞跃”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本文由 硅星闻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31274/1.html
    资讯
    2015年11月15日
  • 产品
    定位中小企业,微软发布轻型CRM管理应用 今日,微软发布一款轻型CRM管理应用Customer Service Manager,帮使用Office365及Outlook的企业跟踪客户的活跃度。 具体来说,该产品内嵌在Outlook中,获得授权后,可自动整合并跟踪销售人员的相关信息,包括邮件、会议电话、每日任务、笔记、文档等。销售人员可将特定任务关联顾客、公司或交易,任务到期时,该产品会通过弹出框提醒业务员。 Customer Service Manager的一大好处是,可以同步团队所有销售人员的业务信息,有助于团队协作,并且如果某个销售人员没网络信号了,而客户恰好打入了电话,这时其他销售人员能帮其及时处理客户反馈。这一功能可在PC端使用,会先匹配IOS端,随后会开放到其他移动端。 在数据安全方面,微软表示,所有的跟踪都经过保密处理,数据都会保留在Office 365中。 某种程度上,Customer Service Manage与微软的CRM应用Dynamics 365很像,只是后者更强大,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更详细的客户信息。但问题是,中小公司对客户管理的需求没那么高,而且Dynamics 365价格太贵,所以他们往往会使用更轻量级的第三方CRM应用。针对这种情况,在今年稍早,微软推出了面向小公司的Bookings软件,可帮销售人员自动设定与客户的联系时间表,而本次的Customer Service Manage就整合了Bookings的相关功能。 并且,微软一直在提高其CRM服务的竞争力,除了在今年年初将Dynamics CRM与Dynamics ERP相结合,今年6月微软还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了LinkedIn,将后者的职场关系网运用到Dynamics系列产品中。微软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在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已与惠普公司签署6年合作协议,后者将会采用微软 Dynamics 产品进行业务管理。此前惠普一直使用的是Salesforce的服务。而推出Customer Service Manage后,微软CRM系列产品将更加完整,可面向大中小等不同阶段的企业。 目前,Customer Service Manage可在Office 365 Business Premium Plan中免费使用。 来源:36氪,作者:Zo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523.html
    产品
    2016年11月15日
  • 硅谷
    来自硅谷的14条面试建议,帮你发掘世界上最好的增长黑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微信号:freesvc),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Growth Hacking(增长黑客)的概念由互联网创业者 Sean Ellis 首次提出,指初创公司通过大量数据测试,寻找可靠的技术手段,实现业务的有效增长。Growth 的概念近年来在硅谷和中国都受到热烈追捧,已经作为公司实现增长的方法论。LinkedIn、Facebook、Twitter 等公司也组建了增长团队,从而催生了 Growth Hacker 这一炫酷的职位。 这篇文章来自增长大咖 Andrew Chen 的博客。Andrew 在帮助自己所在公司和其他创业公司做市场营销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也指导过很多公司的增长团队。最近,Andrew 接受 Reforge 采访的时候,被问到他怎样面试 Growth 职位的求职者。以下是他和其他增长专家在组建团队时常用的面试题目,希望能为你的创业项目带来帮助。 来自 Atlassian,SurveyMonkey,Gusto 和 Hubspot 的增长面试宝典 撰文 /  Susan Su 翻译 /  徐勇 来源 /  andrewchen.co 增长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不论是面试官还是求职者, 都很难找到一本制胜面试内参。然而这一领域的人才和团队在帮助企业实现增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一群 “增长黑客”。因此,Susan 从她的同事那儿收集了一些面试增长求职者时会用到的问题,这里挑选了一些和大家分享。他们分别是: Shawn Clowes(任职于 Atlassian,软件开放平台) Elena Verna(任职于 SurveyMonkey,在线调查问卷 SaaS) Nick Soman( 任职于 Gusto,HR SaaS) Brian Balfour( 任职于 Reforge,之前供职于 Hubspot,市场营销 SaaS) Andrew Chen(任职于 Uber) 1、开脑洞的面试题 优秀的增长黑客不仅需要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根据数据和量化指标进行产品的快速迭代。如果求职者只是去网上搜索答案,他将错过一个展现独特数据分析能力与创造力的机会。 开脑洞的面试题会帮助你冲破思维定势,激发出独创性的解决方案。 如果面试题目没有给你带来思考上的兴奋感,那这个职位本身也很可能枯燥无味、乏善可陈。 金门大桥: 假设你明天会加入增长部门,参与金门大桥的收费系统项目。但不幸的是,最近该系统丢失了所有的交通流量数据及收费数据,现在老板希望你用 15 分钟时间,对一周的过桥费收入做出预估。 注意,你现在没有任何历史收费数据,只有一张金门大桥的设计图,你该怎样估算出金门大桥一周的收入呢? 这是 Elena Verna 当年参加 SurveyMonkey 面试时遇到的一道很特别的面试题,也是她现在面试别人的必考题。 相比于直接给出所谓的 “正确” 答案,Elena 希望候选人可以展示出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道题,面试官可以看出求职者在没有任何数据的情况下,是否愿意打破常规,去解决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如何根据自己的一些宽泛的知识去做预测呢?关键的变量有那些?桥的长度?汽车的长度?车的重量?允许的交通量?在有限的 15 分钟内,我可以在这个问题上挖得多深? Elena 认为这种问题没有正确答案,主要是考察求职者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的思考过程,也可以发现求职者是否乐于挑战一些尚未解决的困难。 骇客城市: “你如何为一个城市设计增长方案?” 为公司招聘增长职位的候选人就像做投资,风险与收益并存。因此,增长团队在招兵买马的时候,需要对求职者的思维方式及工作作风进行考察。面试官甚至需要另辟蹊径,才能甄别出优质人选。 Nick Soman 提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来考察求职者对增长的思考,这需要求职者脱离那些流传甚广的模板型答案,给出自己的理解。 这道题看上去和具体技术或产品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极大地仰赖候选人在技术或产品上的经验。你会怎样为这个城市吸引居民呢? 如何吸引这个生态系统中需要的人和资源?有哪些机制可以促进城市的增长?求职者在没有固定模板的情况下,从零开始设计增长方案。这一思考过程将在面试官面前展露无遗。 你是 “小白鼠” 型用户吗? 你手机上最近装了那些 Apps 呢? 当你刚拿到一台新的工作电脑时,有哪些应用是你迫不及待要安装的? 作为用户,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和 Snapchat 的关系呢?你有没有试图打破与 Facebook 的心理依赖呢?一些的小众产品的体验如何? 人如其食。我们使用的产品,以及我们与这些产品的交互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地反应出我们将如何创造和增长自己的产品。 Shaun Clowes 希望了解求职者在工作的时候使用哪些产品。 作为面试者,他希望看到求职者如何分享一款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产品。 求职者的回答可以反应出他们对业界动态的关注程度,以及他们是否喜欢探索一些与众不同或有些类似的事物,还可以看出他们是否乐于做 “小白鼠”,体验市场上的新产品。 即兴头脑风暴: 为增长岗位准备面试时,你一定提前准备很多功课,比如浏览增长业务的核心环节,做 “漏斗分析”,对业务发展也有了些成熟的想法。但是,我们该如何挖掘业务上更进一步的突破点呢? Nick Soman 会对求职者来一个即兴头脑风暴: 3 分钟内你可以想出多少点子? 假定你想出了 5 个,那我会很希望你可以想想有没有第 6 个,第 7 个。 Nick 希望看到求职者走出他们的舒适区,拓展头脑中既定的想法,临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Nick 并不赞同追着一个问题一直问,因为他想看到求职者思维的广度,尽可能多地提出想法,并能客观地去衡量这些想法的优劣。 你有过失败的经历吗? 如果你的增长模型从来都没有失败过,那很可能是你的实验设计本身有问题。增长实战其实是在失败中求索,而这些失败的经历往往让人受益匪浅。 Andrew Chen 说,你经历过的失败的灾难程度会比其中的细枝末节更能说明问题: 我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并不是问求职者如何处理增长问题,而是让他们谈谈他们经历过的最大的挫败是什么,职业上或者个人生活中的经历都可以。从求职者对挫败的描述中,你会意识到这算不算一个有意义的挫败,并了解他们处理挫败的方式。 比如,一个经历尚浅的人一般不会遇到大的挫折。他们在描述的时候可能会说: “我之前搞砸过一个项目……”。但作为面试官,我们可能更希望听到 “我之前曾试图说服公司董事会采纳某个决策,大家思考再三后听取了我的建议,可最后决策失败,公司垮了,员工都被解雇了” 或者 “我离开家人和朋友,从 A 搬到了 B, 一切重头再来” 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 求职者曾经的失败经历有助于面试官了解他们更看重那些事情,以及他们从挫败中恢复的能力。 2、大多数面试都忽略了什么? 善于捕捉机会,而不是盯着风险: 很多面试官都试图了解求职者的弱点,但 Elena Verna 更想去了解求职者的优势。实际上,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在实现业务增长的前期和中期,将自身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淋漓极致,比修补已有的劣势更加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公司,往往在产品和用户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打造增长团队的过程也是这个产品发展轨迹中的一个缩影。Elena 认为: 很少有负责增长部门的领导会注意到求职者的发展潜力,并告诉求职者,“我会根据你的长处为你安排适合你的工作,以便你可以在适宜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能。” 知道别人的弱势是好的,但我也希望更多地挖掘出他们的优势。增长团队的管理者需要确保员工的个人优势与他所在的职位要求相吻合。 招聘中很常见的情形是为了招一些人来解决业务上出现的特定问题。这些人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很有效地提升业务, 但仅仅根据某个特定的职位需求来评定候选人并不是明智之举。毫无疑问,他们可以帮助你解决燃眉之急,但长期来看,他们并不一定是优质人选。 所以,找到一些乐于从事增长业务,并有成长潜力的人才是最重要的。仔细想想你对这些求职者一年内的成长有什么期待。善于捕捉他们会给团队带来的长期收益,而不是盯着眼前要解决的燃眉之急。 问问为什么? 我们中的大部分都不是专职面试官。我们通常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或者说对增长营销这个宽泛的领域比较了解。但在构建增长团队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一些我们所不熟悉的东西。 许多面试官都没有深入挖掘求职者的经历,这对于公司和求职者都不是好事。这不利于公司发现合适的人选。求职者也很难有机会展示出自身的亮点。 Shawn Clowes 会在面试的最后问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大多数的面试官会问你在过去做过的 X 项目,求职者的回答也停留在表面 “我们做了 Y,达到了效果 Z。” 对于这种回答,面试官可以多问几个问题,比如说: “当你说 “我们” 的时候,这个项目有多少是你贡献的?有多少是其他人贡献的?” “你在项目中发挥了核心作用,还是仅仅重在参与?” 有时候一些答案像是事先排练好的。虽然求职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但如果你探查一下,就会明显地发现项目创新性不够、技术点不深、或者求职者并没有参与太多。这时,一个最好的方式是问他们:“为什么?”, “你为什么这么做呢?” 你可以对于面试者的每个回答都追问一句为什么。更深入地理解问题也是增长职位需要的品质,但很多面试官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只会纸上谈兵? 怎样知道面试者在增长方面有真才实学,还是只会纸上谈兵,玩一些概念游戏呢? 增长职位举足轻重,但招聘团队很难具体有效地测试候选人的能力。你没法根据求职者的 GitHub 记录,或者从他们工作中的其他因素来推断求职者的能力。即使他曾经供职于一个优秀的团队,或者可靠的公司, 或者他们处于某个热门的行业中,也很难证明该求职者在增长工作上的能力。 Andrew Chen 会做一个测试来检验求职者是否只会纸上谈兵,还是真正懂得增长的精髓。 “我会让求职者在白板上写写画画。比如,我会问他们 “YouTube 是如何做增长的?” “我希望看到你画出用户进入 YouTube 页面并与之交互的整个流程,并根据你的观察解释一下此流程怎样起作用。接着,我会问: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吗?我希望求职者可以即时地回答这些问题。” “这种练习会展现出你对一些细节的思考,也表明你真正掌握了你所做的东西,而不只是纸上谈兵。我希望你不只是懂概念,而是对整个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你将面临的其他任何项目中。 3、向面试官提问 面试快结束的时候,面试官会经常问一句 “你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我的吗?” 这其实也是对你的理解能力和深度分析能力的测试。 一般,求职者的提问会围绕企业文化,项目总体情况,抑或是业务中的量化指标设计,但优秀的求职者往往会绕过职位表层,提出一些精妙的问题。 增长轨迹: 不同的业务对增长团队的定义会存在显著的差别。一些增长团队仅仅关注整体业务的增长,而有些团队则更关注产品战略和产品研发。 Elena 希望求职者看待增长时有长远的眼光和创新的视角。 求职者可以问:“对于贵公司来说,增长具体指什么?” 求职者需要去了解这个增长团队是否需要负责量化指标的设计,以及是否还参与其他业务。 另一个很棒的问题是,“我们的团队是怎样顺应公司业务结构的发展呢?”。很多目光短浅的求职者只是想知道他们接下来的几个月会做什么事情,但更应该关心的是增长的整个发展轨迹。 探讨量化指标 作为一名增长职位的求职者,你是来破旧立新,还是精益求精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会涉及到对业务量化指标以及对团队文化的了解。 当谈到量化指标的时候,大多数求职者不会深入询问具体细节。但 Brian Balfour 认为,这也是可以甄别出优秀求职者的地方。 现在的用户留存如何? LTV(life time value)如何? 下跌最大的指标有哪些? 如果一个增长职位的求职者连这些基本问题都提不出的话,绝对会令我震惊的。 但仅仅提出这些问题还不够,你需要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直到你的面试官说:“你问的太具体了,我们没法儿在面试时回答你。” 你应该尽可能地去得到更多的信息。这不仅会帮助你了解你将从事的事情,也会展现出你知道如何为这个公司的增长出谋划策。 公司文化也很重要 增长速度一部分取决于策略设计,一部分取决于具体实施。即使有了好的策略和指标,公司的执行文化也可能会为增长带来阻碍。虽然实现业务的成功增长是个技术问题,但最根本的还在乎人。 Brian 希望看到求职者有意识去了解增长团队和其他团队的关系,如核心产品团队、市场、销售、行政团队等。 这时,求职者可以问,“如果我想在这款产品上做一些改进,流程大概是怎样的呢?” 接着可以问, “我自己或者我们的团队有自主权去推动这个改进吗? 做出改变通常需要协商。 你需要问问面试官,这通常也是他们可能会问你的, 比如 “如果我有一个新点子,我们会如何讨论要不要采纳它呢?” 比起直接问他们 “XX 流程是怎样?” ,上述问题更能帮助你了解团队的做事风格。 你会发现当他们谈论某些点的时候会不太愉快。这也是公司里可能会出现冲突的地方。 当然,没有一家公司是绝对完美的。但提前了解这些缺陷会比事后惊讶好很多,也可以帮助你从一开始就为这些做好准备。 半年规划 了解公司在最初的 6 个月时间内对你的期待,会保证你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仍能有效地产出。当你在跑实验,或者处理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时,Andrew Chen 认为: 你应该问问:“如果我加入你们的团队,在最初的 6 个月,我会负责什么任务呢?” 你必须对这 6 个月有一个良好的规划,比如你需要做哪些实验,预期目标如何,这样你在第一天就会对任务足够清晰。 实现增长所需的资源 增长有很多不同的风格,不同团队实现增长所需要的资源会有较大差异。 这门学问之所以很有趣,也是因为它足够多样化。 Andrew 希望求职者问: “会有专门的工程师、设计师负责这些事情吗?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来自其他部门的人一起来策划增长方案呢?” 容易实现的小目标,比如 “迄今为止网站主页改版了多少次?” 最好的求职者会希望了解他们有多少空间发挥个人的影响力,他们能掌控的范围有多广、多深。比如,Andrew 会想知道有多少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已经被实现了。 作为一个求职者,我希望了解网站的主页、登录页,还有其他页面在过去 6 个月被优化了多少次呢?这会让你意识到自己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力。 本文译者:徐勇 香港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型硕士,主要研究数据挖掘和探索性数据分析 (EDA)。
    硅谷
    2016年11月15日
  • 资讯
    【HRTechChina专稿】2016年09月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2016.09人力资源科技投融资小结   公司 国别 轮次 金额 领域 投资者 报道链接 Boss直聘 国内 C1、C2轮 2800万美元 招聘 华映资本,高榕资本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70.html 亿封简历 国内 Pre-A轮 数百万人民币 招聘 华澳资本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80.html 叮咚直聘 国内 天使轮 300万人民币 招聘 海丰至诚,阿里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21.html Zolo 国外 种子轮 未透露 招聘 Hitouch AG http://www.hrtechchina.com/14551.html 椅子网 国外 Pre-A轮 数千万元人民币 招聘 达内时代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33.html Glints 国外 A 轮 200 万美元 招聘 戈壁投资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4596.html Jubbio 国外 A 轮 560 万美元 招聘 NJF Capital 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36.html 1号签 国内 天使轮 近千万人民币 电子签约 未透露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94.html 日事清 国内 A 轮 1000 万人民币 协作软件 星河互联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36.html Mobilize 国外 A 轮 650 万美元 协作软件 Trinity Ventures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77.html MyHR 国内 天使轮 近千万人民币 人力资源SaaS 润土投资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91.html 生命动力 国内 天使轮 500万元人民币 职场健康 某天使投资人 http://www.hrtechchina.com/14859.html Kustomer 国外 A轮 1250万美元 CRM Canaan Partners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833.html OpenSesame 国外 B轮 900 万美元 在线教育 Altos Ventures 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855.html Guild Education 国外 A轮 850 万美元 在线教育 Redpoint Ventures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89.html Glint 国外 C轮 2700 万美元 其他 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 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545.html StarOfService 国外 A轮 1000万美元 职业技能 Andrea Piccioni 等领投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57.html LumaTax 国外 种子轮 200 万美元 税额缴纳 Greycroft Partners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4742.html Dizzion 国外 A1轮 640 万美元 云技术 Grotech Ventures 等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52.html 收购   收购方 被收购方 金额 意义 Glassdoor Love Mondays 未透露 将更有利于面向跨国公司服务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65.html 甲骨文 LogFire 未透露 补充甲骨文 SCM 云的物流功能,增强基于云的仓库管理能力。 http://www.hrtechchina.com/14612.html Salesforce BeyondCore 未透露 BeyondCore 的技术将被并入 Salesforce 的分析产品 Wave http://www.hrtechchina.com/14577.html Box Wagon 未透露 为BOX搭建一个能提供更深见解的数据分析平台 http://www.hrtechchina.com/14555.html 2016年09月,HRTechChina共收录了19家人力资源科技行业投融资信息以及4家收购信息。投融资信息分别为:国内7家,国外12家。同时,编辑又把人力资源科技行业再进行领域细分,本月收录的细分领域涉及:招聘;人力资源SaaS;在线教育;CRM;云技术;协作软件等几大类。   9月国内招聘方面,Boss直聘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宣布获得2800万美元C1、C2轮融资,C1轮领投方为华映资本,C2轮领投方为高榕资本。此前Boss直聘已经获得四轮融资,具体金额并未披露,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今日资本、联创策源、和玉资本等。   简历搜索引擎“亿封简历”完成数百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由华澳资本领投,天使会和集素资本跟投。此前“亿疯简历”曾获投资人王刚数百万天使轮投资。“亿封简历”的前身“实力拍”,这是一款做高端程序员人才拍卖的网站。早在2012年Hired就以人才拍卖的模式切互联网招聘市场,国内此赛道上也有JobDeer、100offer等,但JobDeer已经停运,而100offer在2016年3月获得2500万元B轮融资,还把人才拍卖做到了新加坡和硅谷。如今,“亿封简历”从简历入手,通过人力资源公司、HR、猎头之间的简历共享,降低获取最新人才信息的成本。与亿封简历类似的是,纷简历是为企业HR和猎头顾问,提供免费简历下载、交换的平台。   定位电商商务领域的垂直招聘与职业链路服务平台“叮咚直聘”已完成300万天使轮融资,由海丰至诚基金及来自阿里、网易的两位高管共同投资。叮咚直聘是移动端的名字,今年7月份上线。基于现有市场需求与未来行业需求两大因素,其PC端名字叫乐电网。综合领域一直被巨头牢牢占据,但巨头不可能对每个方向都吃透,垂直细分的机会就越来越凸显。就招聘领域来说,拉勾、boss直聘都从不同的方向切入,拉勾现已完成C轮2.2亿元融资,boss直聘也已经完成自己的第五轮融资。   协作软件方面,工作计划与任务管理软件 日事清 宣布获得星河互联 1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 日事清可以让公司员工规划工作日程,让管理者及时掌握员工工作饱和度、工作进展状况等等。去年 6 月,这家公司获得了华创盛景与原子创投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国外方面,企业级协作及消息管理平台 Mobilize 获得 650 万美元 A 轮融资,全面整合工作流程和内外部消息通讯服务。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 Trinity Ventures、 Floodgate Ventures、Hillsven Capital、Array Ventures、Upwest Labs、以及一批天使投资人。Mobilize 平台可以覆盖企业内部所有工作流程,把员工和内外部合作伙伴组织到一个数据库内,实现了统一的协作和消息通讯管理。   在线教育方面,HRTechChina收录了国外2家公司获得了融资。企业培训平台 OpenSesame 获 900 万美元 B 轮融资。由 Altos Ventures 领投,现有投资方 Partech Ventures 参投。该公司此前共获得过 1000 万美元投资。OpenSesame(芝麻淘课)是一个企业学习平台,成立于 2002 年,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据估计,美国 2015 年的企业在线教学市场价值 120 亿美元,到 2020 年,全球该领域的市场价值可能会超过 310亿美元。   美国在线教育平台 Guild Education 完成了 85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领投方为 Redpoint Ventures, Social Capital、 Harrison Metal、 Cowboy Ventures 等跟投。   收购方面,职场社区 Glassdoor 宣布收购巴西版 Glassdoor—Love Mondays,本次收购是一次包括技术、员工和现有业务的收购,但未透露收购金额及其它交易细节。Glassdoor 创立于 2007 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家做企业点评与职位搜索的职场社区。Love Mondays 创立于 2014 年,总部位于圣保罗,致力于为求职人员提供一个在线平台,免费访问企业评价、工资信息和面试技巧等信息,这些信息也是由企业员工匿名发布。本次收购是 Glassdoor 自创立以来的第二笔收购,公司曾在 2009 年收购了员工匿名评价企业平台网站 JobVent,收购后该公司改名为 Jobitorial,并将数据库和技术整合到 Glassdoor。   Salesforce收购了企业分析公司 BeyondCore,但没有披露具体收购金额。收购完成后,BeyondCore 的技术将被并入 Salesforce 的分析产品 Wave 。今年 Salesforce 收购的其他公司如下:2016年2月,收购PredictionIO,加强自身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能力;2016年2月,悄悄收购了柏林数字咨询公司 Your SL,旨在德国建立自己的销售和企业集成业务;2016年4月,以3280万美元收购了 MetaMind,提升其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2016年6月,以28亿美元收购了电商公司 Demandware,发力电商市场;2016年8月,以7.5亿美元收购了云文字处理App Quip ,扩充生产力服务。  
    资讯
    2016年11月15日
  • 产品
    拉勾网正式发布“大鲲”,想切兼职市场的蛋糕 今日,拉勾网正式对外发布“大鲲”平台。 通俗来讲,“大鲲”就是一个基于项目制的兼职平台,对接企业(发包方)和自由人才(接包方)。企业在平台上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并发布需求,然后平台上通过人工审核的“专家”可以接包。这里的资质审核包括姓名、从业经历、作品等。而匹配过程中,会有算法先自动推荐5个候选人,后期也会有平台人工干预。 这样看来,大鲲做的事情类似猪八戒威客、实现网(兼职工程师设计师产品经理)、Coding的码市等。不过,拉勾CMO鲍艾乐告知,目前大鲲主要切开发者和设计师两个群体,因为根据拉勾数据显示,这两部分人群的需求比较旺盛,并且项目环节相对标准化。 项目外包平台有个两个普遍的大问题,一个是项目交付质量较难控制,再者是“跳单”现象。 由于发包方可能讲不清项目需求,以及接包方的能力不匹配,经常出现“货不对版”的情况,大鲲的解决方案是衍生出“项目经理”的角色,负责对接发包企业和接包人,一方面梳理清楚需求,另一方面把交付过程拆分成几个阶段,分段验收,如果不匹配,及时协调更换接包方,这样来降低项目烂尾的风险。但随着项目增多,项目经理显然不是一个可规模化的事情,至于单人能效,大鲲现阶段也在测试摸索中。 而对于跳单问题,鲍艾乐认为,用户在淘宝上买东西不会跳单线下,用户用滴滴打车也不会绕过平台,主要是平台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服务,这是双方的交易保障,大鲲也是同理。 我们知道,拉勾在今年初还推出过拉勾云,定位是想做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的SaaS平台。谈到这一系列动作,鲍艾乐告知,拉勾一直在探索对接人和企业,大鲲是公司在2013年Q3季度就提出的想法,并且,之后跟拉勾云也有一些协同。例如,自由职业者的社保可以通过拉勾云对接给服务商缴纳。而对于企业,大鲲还可以帮自由职业者去税务局代开发票。 据悉,大鲲目前免费,账号体系已跟拉勾网打通,自今年10月27日上线以来,平台上已审核通过1700多专家人才,项目的平均对接周期在2周。此外,鲍艾乐还透露,大鲲之后会加入会加入评价功能,丰富匹配数据,并且会探索专家列表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同赛道的还有“老虎科技”,在今年7月份获得高榕资本1000万元的天使投资,不过更偏向于全品类的自由职业者招聘,创始人文双也曾是拉勾网高管。   来源:36氪,作者:徐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com/p/5056475.html
    产品
    2016年11月15日
  • 投融资
    脉脉完成C轮7500万美元融资 DCM领投智联招聘入股 2017年11月15日,“脉脉”宣布完成C轮7500万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DCM领投,IDG资本、晨兴资本持续跟投,此外引入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作为战略投资方。 脉脉创始人林凡称,“C轮融资的完成标志着脉脉已经完成蓄能,正式进入高速发展期。脉脉接下来的目标是完成对中国500强、世界500强在内的头部企业员工的全面垄断;今年以来,脉脉的月活及收入均已实现五倍的增长,2018年,脉脉的月活及收入还将实现三倍增长。”  图:脉脉完成7500万美元职场社交史上最大单笔融资 脉脉上线于2013年10月,旨在帮助职场人建立线上个人商务品牌、拓宽职场人脉、获得更多的职场发展机遇与空间。经过四年的发展,脉脉围绕“五同关系(同事、同校、同行、同乡、共同的朋友)”这个社交维度建立全领域覆盖的用户关系网络,截至目前已拥有数千万高净值职场用户,主要用户来自金融贸易、IT互联网、文化传媒、医疗生物、政府法律、教育培训等领域,49%的用户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包括来自微软、IBM、BAT、万达、万科等世界五百强及各行业领军企业的中高层和基层员工。 目前,脉脉已经完成了服务矩阵的基础建设。在用户端,脉脉提供包括职业形象塑造、人脉拓展、行业动态、求职招聘、专属会员等服务,在企业端,脉脉提供包括营销、招聘、雇主品牌建设等服务。在2016年12月30日,脉脉宣布实现盈亏平衡。 脉脉创始人林凡称,未来公司会不断提升已有业务的服务水平,并深入到线下开展更丰富的职场服务;此外,脉脉还将进入市场规模超过万亿的教育、培训领域,依托丰富的用户、客户资源,打造企业级培训和付费用户培训业务。 针对这次投资,本轮领投方,DCM董事合伙人曾振宇(Ramon )表示,脉脉以移动互联和人脉共享为切入点,将实名制职场社交平台变成了满足职场人成长需求的最佳场所,是中国职场社交领域最具价值的网络。在中国社会由熟人社交向陌生人社交转变的过程中,脉脉的产品特性和用户基础决定了其具有很大潜力在其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跟投方,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指出,脉脉以职场社交的方式对人的真实身份提供认证机制,目前已经在求职招聘,拓展职场人脉等方面大幅提高了效率。 本轮另一跟投方晨兴资本参与了脉脉的所有轮次融资,全程见证了脉脉团队从零起步试错迭代,到确定战略方向迅速扩张的历程。晨兴资本合伙人张斐称,林凡是我非常尊敬的坚韧的创业者,在2012年公司创立之初,晨兴就投资淘友公司发力移动职场社交,经过多年产品和运营的打磨,今年公司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随着网络效应和更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我坚信林凡和他的团队一定能够成就一个百亿美金以上的伟大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智联招聘作为战略投资方参与了脉脉本次C轮融资,智联招聘拥有1.4亿的职场用户和5000人的线下团队,双方接下来会联手合作加快用户获取、商业变现。智联招聘 CEO 郭盛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职业发展平台,智联招聘对脉脉的投资将完善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给雇主与求职者提供更丰富、高效的产品及服务。 今年以来,脉脉的月活及收入均已实现五倍的增长,CEO 林凡对接下来脉脉发展也寄予厚望,“2018 年,脉脉的月活及收入还将实现三倍增长,2019 年,脉脉计划 IPO 上市,目标市值 100 亿美元”。
    投融资
    2017年11月15日
  • 新创
    除求职技能外,还要布局职业能力教育:「小灶」用产品化路径切入职业教育大市场 从每年不断刷新的求职人口,和“一言不合换工作”的90后来看,“职业教育”市场已经有理由诞生出下一个“新东方”。不论是大家看到完成融资的Unicareer、面包求职,还是职场必读的得到、开氪,“找工作”和“做好工作”,正成为一个极度需求“补位”的市场缺口。 求职教育是“职业教育”这个大市场的第一站,面对的首要用户就是大学生。除了上述提到的几家外,近期接触的小灶能力派,也是求职教育的主要玩家。他们通过针对大学生的实习培训、求职教育、求职信息和工具服务等,在求职教育领域占据一定市场。 而在创业一年半之后,公司开始基于求职教育,拓展“职业能力培训”市场,成立“小灶能力学院”,内容包括商业敏感度、结构化思维和职场技能等等。按照公司的表述,把职业能力从底层的核心通用能力,到行业技能,再到求职技能全链条。 创始人Mandy在四大会计事务所有多年经验,2015年在杜克大学读MBA期间,通过“小灶计划”开始为国内大学生用户进行求职教育辅导。在用户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Mandy联合同样在杜克大学读MBA的联合创始人Marc,以及在Uber工作的Jeff,成立小灶计划。公司从线上的精品求职课程切入,吸引了大量应届生和实习生求职用户。之后再从线上求职课程,延伸到垂直课程,主要包括四大、快消、金融和互联网等垂直领域。课程内容以求职技能和行业的认知为主,主要通过PC端进行学习。目前小灶用户达到60万,其中付费用户超过1万。 这类课程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求职教育,尤其泛商科领域,尚未有成熟的求职培养体系,学生的求职经验,主要来自于基于人际关系的经验获取。换句话说,受限于学校差异、地理位置差异和家庭背景差异,大部分学生存在明显的求职素养差和信息差。小灶本身团队在四大、咨询和人力资源等的经验,以及小灶与上千家企业的资源联系,在快速产品化之后,能够通过线上广泛触达用户,并快速聚集泛商科类求职用户。 求职用户的快速聚集,带来了标准化和用户粘性的挑战,这几乎是整个教育培训领域都将面临的问题。而就在开展求职培训一年半时间以后,小灶开始切入职业能力培训大市场。这种职业能力培养的拓展,主要通过产品化路径切入。并通过移动端产品,以达到碎片化、体验式学习效果。 小灶能力派 产品 通过前期的用户调研,团队把用户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细化,分为核心通用能力、职场关键技能和求职技能等。其中每一个需求的落地,通过产品化实现。以群面中考察到的6大项能力为例,小灶基于微信开发出群面答题、训练打卡能群面产品,通过移动端产品输出。 这或许可以从最近火爆的薄荷阅读,找到类似的路径。将用户阅读学习需求,切入到碎片化、社交化场景,通过付费形成完成产品售卖,只是小灶的职业能力培养需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被市场验证,另一方面也依赖更强的产品化能力。 小灶能力学院 技能拆分 为了更强地验证产品需求,小灶将基于实习、求职能力和通用能力需求建立社群,再通过社群的具体能力需求,细分到不同职场能力训练社群,并将开发的产品嵌入社群使用。按照Mandy的说法,建立大社群,再不断挖掘用户的需求,以产品化的形式来满足。 目前小灶已经成立职业能力培养的“小灶能力学院”,并在双十一完成小规模的预售。预计2018年初在产品落地后,开始大规模的推广。 团队上,小灶目前团队在20人左右,公司在早先获得魔量资本和91助手创始人胡泽民个人的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融资,以及前大众点评CTO龚世海的HiCTO技术投资,融资主要用于小灶能力学院的研发和产品化建设。   来源:36氪,作者:克里斯唐。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zhuanzai@36kr.com;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新创
    2017年11月15日
  • 投融资
    既帮企业省钱,又让出差员工满意,差旅服务初创公司Itilite获经纬创投种子轮融资 据外媒消息,企业差旅服务科技初创公司Itilite宣布获得了一笔种子轮融资,具体金额未对外披露,投资方为经纬创投(Matrix Partners)。   记者还了解到,企业需要更便宜的预订选择来节省开支,而员工则希望享受高质量的差旅服务,因此需要在其中找到一个“50-50”的平衡点。作为一个“软件即服务”出行服务平台,Itilite公司可以提供端到端的企业差旅管理解决方案,给企业出差人士带来高成本效益的出行选择,确保企业在差旅支出不会超标的前提下,让员工享受高标准的住宿和餐饮服务。据该公司透露,其解决方案能够为企业客户减少三成差旅成本,而传统企业差旅服务公司只能提供3-5%的折扣。   本文作者:Farmer 来源:鸵鸟创投媒体(微信:wechuangye)
    投融资
    2017年11月15日
  • 硅谷
    美国丹佛营销电子邮件公司 SendGrid 在 IPO 定价 16 美元后获 1.31 亿美元融资 美国丹佛的营销电子邮件公司 SendGrid 在 IPO 定价 16 美元之后,获得了一笔 1.31 亿美元融资 ,该发行价高于预期的 13.5 美元至 15.5 美元。该公司上周五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 SEND。 SendGrid 帮助企业发送营销邮件,在 IPO 申请文件中该公司表示,目前已经处理了超过 1 万亿封电子邮件。 SendGrid 在 2016 年的营收为 7990 万美元,作为对比,2015 年为 5850 万美元,2014 年为 4230 万美元。去年 SendGrid 亏损 390 万美元,2015 年这一数字是 590 万。 该公司目前已经筹集到 至少 8000 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资金 。在 IPO 之前,SendGrid 的最大股东是 Foundry Group(铸造集团)、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Highway 12 Ventures 和 Bain Capital Ventures。
    硅谷
    2017年11月15日
  • 资讯
    【美国】基于AI的招聘优化平台Jobiak获得了230万美元的融资 Jobiak,一项基于人工智能的搜索和社交媒体平台(如Google for Jobs、Facebook for Jobs)招聘优化技术的创始人,此次宣布,该公司在一轮种子轮融资中获得了230万美元,这轮融资由一批私人投资者和成功的企业家发起,其中包括简•赫什(Jane Hirsh)(一家大型制药公司的前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拉吉•苏拉帕内尼(Raj Surapaneni)(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乔•比尔德(Joe Beard)(佩罗•贾恩私募股权公司)、拉贾特古普塔(前麦肯锡公司总经理)和沙菲克洛坎德瓦拉(成功的人力资源技术企业家)。创办人Venkat Janapareddy在这一轮投资中额外投资了50万美元。 该公司已成功完成beta版阶段,已经处理了超过500万个工作,现在正准备在2019年11月进行全面商业发布。来自Perot Jain的Joe Beard说:“我们发现了人力资源技术领域和Jobiak改变游戏规则的ML,基于Google for Jobs的职位优化解决方案非常令人兴奋!这与创始人的往绩相结合,才是促使我们做出投资决定的主要因素。” 自2017年成立以来,Google for Jobs一直在颠覆招聘广告行业,并为Jobiak提供了独特的商机,以顺应其快速增长和在行业中被采用的浪潮。但是,它要求招聘人员遵循相当复杂且耗时的编码工作,才能满足其架构和优化要求,才能充分利用Google for Jobs的优势。招聘人员通常无法满足和维持要求,因此平均只有20%的工作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Jobiak的机器学习平台使满足Google for Jobs要求的整个过程实现了自动化,从而使Google for Jobs成为企业及其招聘渠道合作伙伴。这为Jobiak提供了与搜索和社交媒体平台以及招聘渠道合作伙伴直接合作的额外机会,可将其基于AI的工作抓取/发布和优化引擎的优势提供给整个招聘行业。 新一轮的融资将使Jobiak通过扩大其进入市场的足迹,创新的产品开发并聘请关键的领导团队来进一步利用其独特的市场领导地位和专利。这坚定地巩固了公司在未来五年内颠覆和变革招聘行业的计划。 “如今,有80%以上的求职者在社交和搜索引擎上开始求职。我们的愿景是将合格的候选人直接与企业直接,经济高效地联系在一起,而花费的精力很少。” 首席执行官/创始人Venkat Janapareddy共享。Janapareddy,在招聘和人员配备行业拥有22年以上的经验。他曾两次成功退出XpertTech(一家出售给英国私募股权公司的IT服务公司)和Gozaik(2014年被Monster Worldwide收购的社交工作平台)。   关于Jobiak  Jobiak提供了业界第一个基于AI的招聘优化平台,该平台旨在快速直接将职位发布发布到Google for Jobs,最大化他们的排名并加速合格候选人的流动。Jobiak是为企业级招聘人员和人才获取团队创建的,提供了在社交和搜索引擎(例如Google for Jobs)上发布和实现高排名的最快,最直接的途径,而无需HTML编码或开发人员支持。   以上由AI翻译,仅供参考! 作者:美通社 来源:https://www.jobiak.ai/jobiak-news-revolutionizinthegrecruitingindustry/
    资讯
    2019年11月15日
  • 123